一种调节导线张力的方法

文档序号:7055162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节导线张力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节导线张力的方法,采用专用夹具,该夹具包括双头滚轮、带有弧形调节孔的支座,所述双头滚轮包括立柱和两只垂直且平行设置的滚轮,该两只滚轮的中间区域构成裸铜扁线穿过区;立柱设置在两只滚轮的下端,且立柱的下端可移动地插入在弧形调节孔内;裸铜扁线从双头滚轮的两只滚轮中间穿过,克服扁线上下抖动问题;调整双头滚轮的位置,通过设置在立柱上的锁紧螺母固定,使得裸铜扁线进线角度及张力得到微调,满足生产需要。本发明可以精细微调张力及进线角度,操作简便实用;满足了生产需要。
【专利说明】一种调节导线张力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生产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调节导线张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裸铜扁线收线时对进线角度及张力有一定要求。传统采用固定滚轮加以导向及控 制导线张力,这种方式只有几个固定孔可选择,选择余地少,进线角度不可细微调节;另外 存在裸铜扁线上下跳动,导线张力不稳定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节导线张力的方法, 采用该方法可以精细微调张力及进线角度,操作简便实用;满足了生产需要。
[0004]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调节导线张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采用专用夹具,该夹具包括双头滚轮、带有弧形调节孔的支座,所述双头滚轮包括立 柱和两只垂直且平行设置的滚轮,该两只滚轮的中间区域构成裸铜扁线穿过区;立柱设置 在两只滚轮的下端,且立柱的下端可移动地插入在弧形调节孔内; 2) 裸铜扁线从双头滚轮的两只滚轮中间穿过,克服扁线上下抖动问题; 3) 调整双头滚轮的位置,通过设置在立柱上的锁紧螺母固定,使得裸铜扁线进线角度 及张力得到微调,满足生产需要。
[0005] 本发明中,立柱的外径与弧形调节孔的孔径相适配。两只滚轮间的间距可调节且 与裸铜扁线的宽度相适配。在立柱上设有锁紧螺母,通过旋紧锁紧螺母固定,使得裸铜扁线 进线角度及张力得到微调。
[0006] 本发明采用双头滚轮,裸铜扁线从中间穿过,有效克服扁线上下抖动问题;采用弧 形调节孔,双头滚轮沿弧形调节孔可持续调节,通过锁紧螺母固定,使得裸铜扁线进线角度 及张力得到微调,满足生产需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弧形调节孔可以精细微调张力及进线角度,操作简便实用;双 头滚轮使得扁线抖动幅度减弱。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本发明中专用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0008] 图2是本发明中双头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种调节导线张力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专用夹具,图1是本发明中专用夹具的结构示意图。该夹具包括双头滚轮1、带 有弧形调节孔2的支座。图2是本发明中双头滚轮的结构示意图。双头滚轮包括立柱11 和两只垂直且平行设置的滚轮12,该两只滚轮的中间区域构成裸铜扁线穿过区;两只滚轮 间的间距可调节且与裸铜扁线的宽度相适配。立柱设置在两只滚轮的下端,且立柱的下端 可移动地插入在弧形调节孔内,立柱的外径与弧形调节孔的孔径相适配。在立柱上设有锁 紧螺母。
[0010] 2)裸铜扁线从双头滚轮的两只滚轮中间穿过,克服扁线上下抖动问题; 3)调整双头滚轮的位置,通过设置在立柱上的锁紧螺母固定,使得裸铜扁线进线角度 及张力得到微调,满足生产需要。
[0011] 本发明采用双头滚轮,裸铜扁线从中间穿过,有效克服扁线上下抖动问题;采用弧 形调节孔,双头滚轮沿弧形调节孔可持续调节,通过锁紧螺母固定,使得裸铜扁线进线角度 及张力得到微调,操作简便实用,满足了生产需要。
【权利要求】
1. 一种调节导线张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采用专用夹具,该夹具包括双头滚轮(1)、带有弧形调节孔(2)的支座,所述双头滚 轮(1)包括立柱(11)和两只垂直且平行设置的滚轮(12),该两只滚轮的中间区域构成裸铜 扁线穿过区;立柱(11)设置在两只滚轮(12)的下端,且立柱(11)的下端可移动地插入在弧 形调节孔(2)内; 2) 裸铜扁线从双头滚轮的两只滚轮中间穿过,克服扁线上下抖动问题; 3) 调整双头滚轮的位置,通过设置在立柱上的锁紧螺母固定,使得裸铜扁线进线角度 及张力得到微调,满足生产需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导线张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立柱(11)的外径与弧形 调节孔(2)的孔径相适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导线张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只滚轮(12)间的间距 可调节且与裸铜扁线的宽度相适配。
【文档编号】H01F41/00GK104143424SQ201410381917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6日
【发明者】刘松 申请人:江苏句容联合铜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