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57373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变压器用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其主要构件的基本结构是:动触片中心孔穿过整合销,整合销两端各镶轴承,轴承分别嵌入滑块,滑块各顶着弹簧,弹簧分别支撑于支座,支座都固定在主轴,主轴环周分布各个定触头,定触头分别由电缆线与变压器线圈抽头连接;其运行方式是:当操纵主轴旋转时,带动动触片周向切换并跨接于两相邻定触头之间导通电路,便完成了分接开关的换挡调压任务;其特征是:由整合销端头的挤压帽对两两对合的蝶形动触片进行穿接串联施以轴向聚缩的弹性预紧力。本发明具有:①接触的同时性②结构的精简性③组合的灵活性④切换的同步性⑤到挡的准确性⑥温升的低值性⑦电阻的稳定性⑧运行的可靠性⑨扭矩的轻便性。
【专利说明】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输变电领域中变压器调压组件分接开关内的核心结构,具体地讲是分接开关能够实现对变压器的电压调节的动触片切换不同定触头以完成转换挡位进而升降即时电压的机构。
[0002]本发明在分接开关同类接触切换机构中,它体现了圆形动触环机构和板式动触片机构在接触切换中各自的优点,克服了它们各自的不足,又提升了二者之外的性能,是创新型设计。
技术背景
[0003]目前适应高电压强电流的大型变压器用调压组件主要有鼓形分接开关请见图1和管形分接开关请见图2,鼓形分接开关采用的是圆形动触环滚动式接触切换机构,在专利号为200810197082.8名称为《一种无励磁分接开关的触头结构》专利的【背景技术】中叙述了这种分接开关具有的优点是:“操作手感强,定位精确”;存在的不足是:“以前这种动触环滚动式接触切换机构,当动触头直径过大则自身稳定性差且易歪斜,而当静触头间绝缘水平高时,其相邻间距增大,使跨接其间的动触环沉入过深,使开关转矩加大甚至转不动,使该触头结构的应用受到限制”;
[0004]而管形分接开关采用的是片状动触板滑动式接触切换机构,在专利号为ZL03264291.1的《无励磁管形开关的片状动触板机构》的
【发明内容】
中叙述了这种分接开关具有的优点是:片状动触板叠片累厚薄,因此可使动触板众多的强电流型分接开关的轴向尺寸降低很多,所以可使管形开关的总体高度制作的较矮,片状动触板无论两相邻定触头耐压间距多么宽,都可以照常跨越,平稳切换,弥补了鼓形分接开关的不足;其不足之处却是:操作手感不强,到挡位时动触板与定触头存在错位差,这恰恰是鼓形分接开关的优点;那么,有没有一种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二者优点兼备,其二者不足全无呢?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两种分接开关的接触切换机构的不足而克服之,针对上述两种分接开关的接触切换机构的优点而综合之,精炼之,简化之,创新之,从而不是只达到改造升级,而是更获得从未有过。
[0006]本发明为达到提出的这一课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其主要构件包括:动触片1、整合销2、轴承3、滑块4、弹簧5、支座6、主轴7、定触头8、挤压帽9 ;其基本结构为:动触片I中心孔穿过整合销2,整合销两端各镶有轴承3,轴承分别嵌入在滑块4,滑块各顶着弹簧5,弹簧分别支撑于支座6,支座都固定在主轴7,主轴环周分布有各个定触头8,定触头分别由电缆线与变压器线圈抽头连接,动触片I周向切换跨接于两相邻定触头8之间导通电路;其特征在于:各个动触片I为弹性等直径圆板式碟形制件,所谓碟形运用立体几何学的确切描述应该是:没有其中心孔围成的上底面也没有其外圆周边围成的下底面的旋转体圆锥台的侧面,其通过圆锥台旋转轴线的剖切面与圆锥台侧面相交成的旋转母线呈倾斜状直线或任意状曲线;反过来说,也就是这个倾斜状直线或任意状曲线之旋转母线绕空间旋转轴线旋转一周的轨迹就是圆锥台侧面,由整合销2端头的挤压帽9对两两对合的碟形动触片进行穿接串联施以轴向聚缩的弹性预紧力而后固定。”
[0007]在该段所述技术方案中,其一首先要说明的是:其包括的主要构件请见图5并与图1和图2进行对照,其中轴承3、弹簧5、主轴7、定触头8的命名一一对比完全一致,功能也基本相同;而动触片1、整合销2、滑块4、支座6在鼓形开关中分别叫:动触环、锁合销、滑杆、支架,在管形开关中则分别叫:动触板、并合销、滑柱、座体,它们的命名异同参半,其功能有类同之处,也有各异之差,更有无论是鼓形开关还是管形开关都没有的构件挤压帽9,这表明本发明的独立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既有出自于已有构件的选择组合,又有区别于现有技术的创新构造;其次要说明的是该机构的运行方式是:当操纵主轴7旋转时,势必带动两两对合的碟形动触片I按顺序切换环周分布的各个定触头8,完成其各挡位切换,动触片跨接于目标挡位上两相邻定触头8之间,并靠弹簧5的弹性力对定触头8施以接触压力而由动触片I导通电路;
[0008]在该段所述技术方案中,其二要说明的是:滑块4是在支座6上作三维空间中垂直于主轴中轴线的往复滑动,保持与弹簧5的弹性力主要作用方向一致,使两两对合碟形动触片I对切换的所在挡位跨接的两定触头8获得稳定的接触压力;
[0009]在该段所述技术方案中,其三要说明的是:在其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中所述各个动触片I为碟形是形象表述其周边跷起中部凹下,犹如餐具中的碟子状,请见图3和图4所示,与立体几何学中更科学的进一步描述为旋转体圆锥台侧面是一致的,其实际状态就像碟形弹簧,工作中必须两两对合,即两两之间外圆周边相互贴合,两两内孔周边与左右相邻动触片内孔周边分别贴合,通过整合销穿接串联,再由端头的挤压帽施以弹性预紧力;
[0010]在该段所述技术方案中,其四要说明的是:两两对合的碟形动触片I都是直径相等的,这是动触片和定触头各点同时接触的必要条件,又都是弹性材料制件,这是动触片和定触头各点同时接触的充分条件,只有具备优良弹性,在其弹性区间内,制件才具有弹性变形中的延展性和恢复力。
[0011]在动触片与定触头的接触中,其规律是接触点越多接触电阻越小,接触压力越大接触电阻越小,本发明的两两对合的碟形动触片可以较多增加由整合销穿接串联的片数,也就是增加接触点数,使该机构的触头间接触电阻比分接开关的行业标准JB/T8637的规定值350微欧更小,甚至达到100微欧以下,这一现象早在2003年发明的管形分接开关实践中已得到验证。
[0012]本技术方案继叙:“可以是所有两两对合碟形动触片I由一根通长整合销2,在其两端配备其它构件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基本结构组合,构成该机构的整体组合方式。”
[0013]在该段所述技术方案中,其一首先要说明的是:一根通长的整合销2能够制作的使其强度和刚度经过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计算达到设计要求,并且在结构件中有足够的占位空间;
[0014]在该段所述技术方案中,其二要说明的是:一根通长的整合销2将所有的两两对合碟形动触片I穿接串联,方便实现动触片和定触头接触的同时性,机构切换的同步性,方便实现结构简洁,减少构件数量,也令组装简便。
[0015]本技术方案继叙:“还可以将两两对合的碟形动触片I分成若干组,每组分别由若干两两对合碟形动触片各选择长度相适整合销2加以穿接串联并分别配备其它构件采用权利要求1的基本结构各自组合,而后再统为一体构成该机构的分组组合方式。”
[0016]在该段所述的技术方案中,其一首先要说明的是:与其比较权利要求2所述的技术方案是两两对合的碟形动触片I的整体组合方式,而其乃是分组组合方式,如图6所示;
[0017]在该段所述技术方案中,其二要说明的是:其分组组合方式,每组两两对合的动触片数量可以是相等的,当然也是可以不等,各组动触片的多寡则由结构适应而定。
[0018]本技术方案继叙:“各个两两对合碟形动触片I都遵循如下力学平衡式:在同一动触片上其外圆周边对相邻动触片外圆周边轴向挤压力总合EF1等于其中;IHL^I圆周边对另侧相邻动触片中心孔内圆周边轴向挤压力的总合SF1,方向相反f可和SF1,绝对值大小相等即
EF1 = I ΣΓ」,且在该平衡力的作用下,动触片的圆锥台侧面产生的微观变化是:当圆锥台高度稍小时,则其圆锥台下底面直径微大,反之,圆锥台高度稍大时,则其圆锥台下底面直径略小。”
[0019]在该段所述技术方案中,其一首先要说明的是:在切换中的两两对合碟形动触片的每片外圆周边所具轴向挤压力总合Σ F1与其中心孔内圆周边所具轴向挤压力Σ F' i由于结构运行状态的变化,必然带来暂时的不平I而随着切换到达新的挡位而结束,则必然在新的稳定状态下,达到新的平衡,即@和ΣΚ作用方向相反,力的总和绝对值相等,ISF1I=IeKI,
恢复到新的平衡状态;
[0020]在该段所述技术方案中,其二要说明的是:这也是类似碟形弹簧的轴向受力状态,每一动触片随时作着力的平衡运行,力的调整传递,并且是即时的均匀进行中,而在力的作用下每一动触片都将作轴向的微小窜动,而碟形动触片归根结底是圆锥台侧面形状,轴向的窜动实质是圆锥台侧面高度的微动,而其高度之变必然伴随圆锥台下底圆直径的伸缩,即在动触片弹性材料制件的弹性范围内动触片周长的增减导致直径的增减的调整,这就满足了所有动触片与定触头在切换中的随机性调整接触,实现机构的跨接导电的任务;
[0021]在该段所述技术方案中,其三要说明的是:在机构切换中,这种随机性接触微调的过程将相伴进行,当切换终止在某挡位,其中总会有些两两对合碟形动触片I先行与定触头8接触,其径向扩张就会被定触头的支反力阻止,而其余没与定触头接触的那些动触片,其径向扩张将继续,直至二者接触为止,虽然这种调整较微观,但如此而已在动触片等直径的基础上已经足够了,该机构动触片跨接两相邻定触头接触的同时性和同步性良好,可靠性突出。
[0022]本技术方案继叙:“两两对合的碟形动触片跨接两相邻定触头之间,分别在同一动触片两个接触点处,有定触头对动触片的支反力并分别分解成方向相向的对动触片的内聚力FjPFi 2即€.和FT,其绝对值相等If2I = If' 2|,以及对动触片的上举力F3和F4分别与动触片的下沉力F' 3和!^ 4方向相反,大小相等,达到力的平衡。”
[0023]在该段所述技术方案中,其一首先要说明的是:由于有在挡位上的两相邻的定触头对跨接其间的两两对合碟形动触片I的方向相向的内聚力和E且绝对值相等即If2= If' 2|的作用,所以使跨接挡位无偏差,更精准;
[0024]在该段所述技术方案中,其二要说明的是:又定触头的上举力F3和F4分别与动触片的下沉力F' 3和!^ 4相平衡,所以也使跨接接触更稳定;
[0025]在该段所述的技术方案中,其三要说明的是:在切换的前半程,主轴在操作扭矩的作用下旋转,带动两两对合的碟形动触片I作上行爬坡的运动,直至达到定触头8外表面上与主轴中轴线最近距离点,动触片在滚动过程中受到来自定触头8的阻力,而一旦越过该最近距离点,便进入切换的后半程,滚动中的动触片则作下行的滑坡运动,直至稳定在其跨接的两定触头间形成的“谷底”为止,这一过程在切换中将重复进行,由于切换在滚动摩擦中进行,根据《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查得,如果动触片和定触头为铜材制件,则在有变压器油润滑的状态下,其滑动摩擦系数为0.04?0.1,滚动摩擦系数为
0.002,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至少低20倍,甚至可低50倍,可见该机构的操作将轻松自如,扭矩很小,设计扭矩只有9N.m,比行业标准JB/T8637扭矩的标准值20 N.m低一倍有余;
[0026]在该段所述技术方案中,其四要说明的是:从物理学角度讲,切换的前半程为机构弹簧被逐渐压缩,处于储备弹性势能的过程,而切换的后半程则处于弹性势能逐渐释放的过程,切换前半程机构受到抵触的负扭矩,切换的后半程机构受到牵引的正扭矩,这种能量的变化对操作者手感是十分明显的,而该能量的转换过程是无声进行的,所以也称“无声”切换,而到位手感明确,杜绝误操作。
[0027]本技术方案继叙:“各个两两对合的碟形动触片I外圆周边间隔相等弧长处与其中心间还可制有辐射状径向缝隙。”
[0028]在该段所述技术方案中,其一首先要说明的是:在两两对合的碟形动触片I的各片外圆周边的径向缝隙,请见图7中动触片外圆周边有八条短缝所示,当然缝隙并不受数量所限,破坏了其周向间的拉力,使其周长的延展和收缩加强,也就在其弹性变化区间拓宽了其直径变化率,无疑这也拓宽了各个动触片同时与定触头接触范围,使切换接触可靠;
[0029]在该段所述技术方案中,其二要说明的是:在两两对合的碟形动触片I的各片外圆周边的径向缝隙,靠近其中心一端制有小孔,亦请见图7中动触片所示,可以减轻其缝隙造成的应力集中给动触片带来的损坏,又使对合的两动触片内腔变压器油的循环流通,确保分接开关的触头温升值小于国家标准GB10230.1的20K(开尔文)的要求,该机构经结构模拟实验约在12K(开尔文)左右。
[0030]本技术方案继叙:“两两相合碟形动触片1,单片厚度0.5毫米至8毫米,单而加大压强,合则增扩热容。”
[0031]在该段所述技术方案中,其一首先要说明的是:长期运行在变压器中的分接开关的动触片和定触头,其实就是具有一定电位的电极,所处环境乃是一个电场,周围变压器油中越来越多的被电离的正负离子和漂浮的杂质,慢慢落向动触片和定触头,长年的累积形成沉积膜,在挡位新的切换中,渐渐会造成接触不良,影响分接开关的电气性能,所以切换必须切断沉积膜,动触片与定触头接触才会是良性,鼓形开关圆形动触环的切换为滚动式,由于接触线长度较长,最短在20mm以上,所以沉积膜难以被切断,在本机构中,虽同样是滚动式切换,但两两对合的碟形动触片每片厚度只有0.5?8毫米,在相同正压力情况下,压强增加2.5倍?40倍,沉积膜焉能不被切断,接触自然呈良性,这又是本发明比鼓形开关动触环优势之一;
[0032]在该段所述技术方案中,其二要说明的是:切割分两种方式,其一就是压割,使刃部锋利,其实就是减小刃部面积,以增大压强,向下直切;其另一种是拉割,就是在减小接触面积增大压强的基础上,用摩擦力撕开口子的方式,管形开关的板式动触片在机构切换中就是采取的拉割方式,在标准要求的接触压力下,沉积膜是被切断了,但在寿命试验的万次转换后,定触头接触表面也被动触片拉割出与其等宽度的沟纹,镀银层也被破坏了,本发明排除了管形开关接触切换机构的不足,在相同试验标准要求的接触压力下切换,沉积膜被切断了而定触头毫发无损,镀银层光泽依旧,亦足见本发明与管形开关的在此功能上更胜一筹,在模拟的机构2万次切换中,比国家标准GB10230.1的I万次寿命试验超之一倍;
[0033]在该段所述技术方案中,其三要说明的是:两个对合的碟形动触片1,单而加大压强,其意义在于动触片虽然是对合的,但标准的接触压力是由每一单片均等承担的,所以厚度较薄的单片压强被加大了,切割沉积膜作用已在上文其一和其二的说明中详述,合而增扩热容,其意义在于,动触片对合后热容量增扩一倍,这是显然的,在分接开关试验标准强电流的热稳定冲击中,各个动触片I和定触头8承受的几十千安的大电流冲击是不均匀的,靠近电缆线的动触片冲击电流就比较远者大的多,承受的多,多的大电流会使靠近的动触片过热而发生熔焊现象,如果对合的动触片使热容量比单片增扩一倍,这种熔焊现象即可避免,本机构两两对合的碟形动触片的设计厚度恰恰与早已按国家标准GB10230.1的热稳定规格通过型式试验并生产十二年的管形开关板状动触片厚度一致,因此,接触点处热容量相同,且其是两两对合构造,片式散热条件更好,所以该项指标达标也具有预见的可靠性根据。
[0034]本技术方案继叙:“若某组两两对合碟形动触片I为η片,各片接触压力设定为F5,其整合销2两端各施相等弹簧力,且每端各有m个弹簧,则每个弹簧所施额定弹性力
~ 2m。
[0035]在该段所述的技术方案中,其一首先要说明的是:若计算某弹簧在该机构中所施额定弹性力F6无论是整体组合方式,还是分组组合方式都适用F6 =
[0036]在该段所述的技术方案中,其二要说明的是:.在所发明的机构中,两两对合的碟形动触片I每单片分担的接触压力,能够采用行业JB/T8637标准规定的按其通过电流梯度划分的额定值。
[0037]如果上述技术方案,即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制作成定触头的排布与变压器线圈抽头接线方式的不同联接结构,则可实现分接开关的I线性调压、II单桥跨接、IIIY-Λ转换、IV双桥跨接、V串并联转换、VI正反调压、VII粗细调压等各种调压方式,若未允制作将触犯专利权。
[0038]如果上述技术方案,即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被应用在一相或二相或三相中则可分别构成单相或两相或三相分接开关,而未许应用将触犯专利权。
[0039]如果上述技术方案,即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其实就是动触头以主轴中心线为轴作周向旋转切换定触头实现换挡调压的分接开关都适用采纳之,诸如其基本结构皆是各个定触头环列于封闭的外筒壁内部的管形分接开关,鼓形分接开关,柱形分接开关,筒形分接开关,以及各个定触头环列于间开的绝缘板条内侧的笼形分接开关,还有定触头被环列固定在绝缘盘上的盘形分接开关,乃至可以改制成该切换方式的其它形分接开关,未获允许,也将涉入侵权范围。
[0040]如果上述技术方案(如图5所示)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与分接开关的可调传动、分接开关的装拆板闸、分接开关的胀固装置、分接开关的缆头联接、分接开关的芯体结构等五部分组合,则诞生一种从未有过的《竹形开关》;但如果未与以上五部分组合则可构成前述任意其它形分接开关。
[004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42]1、该机构的接触电阻比分接开关的行业标准JB/T8637中的350微欧规定更小,甚至可达100微欧以下;
[0043]2、该机构结构简洁,组装简便;
[0044]3、该机构既有整体组合方式,又有分组组合方式,组合型式灵活,适应性强;
[0045]4、该机构动触片跨接两相邻定触头接触的同时性和同步性良好,可靠性突出;
[0046]5、该机构的变化挡位也称无声切换,到位手感明确,杜绝误操作,跨接挡位无偏差更精准,接触更稳定;
[0047]6、该机构的触头温升值经结构性模拟实验值约在9K(开尔文),低于国家标准GB10230.1中的20Κ规定的一倍还小;
[0048]7、该机构在动触片对定触头的切换中能够切破长期运行中其表面形成的沉积膜,使良性接触保持永久性;沉积膜被切割而动触片与定触头的接触表面却毫发无损,镀银层光泽依旧,在模拟的机构2万次切换中,比国家标准GB10230.1中的I万次寿命试验超之一倍;
[0049]8、该机构两两对合的碟形动触片的设计厚度恰恰与早已按国家标准GB10230.1的热稳定规格通过型式试验并生产十二年的管形开关片状动触板厚度一致,因此,接触点处热容量相同,且其是两两对合构造,片式散热条件更好,所以该项指标达标也具有预见的可靠性根据;
[0050]9、该机构中,两两对合的碟形动触片I每单片分担的接触压力,能够采用JB/Τ8637行业标准规定的按其通过电流梯度划分的额定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51]图1是技术背景中引用的鼓形开关的横截剖面图;
[0052]图2是技术背景中引用的管形开关的横截剖面图;
[0053]图3是旋转母线为倾斜直线形成的旋转体圆锥台侧面形状的动触片的径向剖面图;
[0054]图4是旋转母线为任意曲线形成的旋转体圆锥台侧面形状的动触片的径向剖面图;
[0055]图5是本发明做为整体组合方式的实施例1沿中轴线纵剖示意图;
[0056]图6是本发明做为分组组合方式的实施例2沿中轴线纵剖示意图;
[0057]图7是本发明做为整体或分组两种组合方式的实施例1或2动触片间沿径向横截示意图;
[0058]实施方式
[0059]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0060]本发明的实施例1如图5所示,为一台六分接五挡位单桥跨接调压方式,额定电压是110KV,额定电流1000A的单相无励磁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其主要构件包括:动触片1、整合销2、轴承3、滑块4、弹簧5、支座6、主轴7、定触头8、挤压帽9 ;其基本结构为:本实施例是整体组合方式,经12片旋转母线呈倾斜直线形成的旋转体圆锥台侧面形状的动触片I分别两两对合,由一根整合销2从各片中心孔穿接串联,根据行业标准JB/T8637规定:“长期载流触头,最大通过1.2倍额定电流”,则该实施例每片动触片设计平均承担100A电流,整合销两端各镶有一付轴承3,轴承分别嵌入在滑块4,滑块各顶着两支弹簧5,如图7所示,弹簧分别支撑于两端各一支座6中,支座都固定在主轴7上,主轴环周分布有六个定触头8,定触头分别由电缆线与变压器线圈对应的六个抽头连接。
[0061]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运行过程是:当操纵主轴7旋转时,势必带动两两对合的碟形12片动触片I同时同步按顺序切换环周分布的各个定触头8,并最终到达目标挡位跨接于两相邻定触头之间,导通电路,见图5和图7所示,完成切换任务。
[0062]在表达实施例1的图5中,图面直观的只画一相本发明的构造,但该图中上下都有两条并列的双点划线构成的中断线表示相同构造可以重复出现,实际上本发明的同样机构重现两相中就构成两相分接开关,同样重现在三相中就构成三相分接开关。
[0063]本发明的实施例2请见图6是分组组合方式,其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所分各组都各由主要构件组成,而后统一固定在主轴上,组合为整体的该机构,其它,如操作方式,运行过程与实施例1差别不大;
[0064]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都采用了旋转母线为任意曲线形成的旋转体圆锥台侧面形状的各个两两对合的碟形动触片,显然,无论是旋转母线为任意曲线,还是倾斜直线,在哪一实施例中被采用,并不受限制。
[0065]该机构的分组组合方式的采用,主要为适应结构而定,例如当分接开关的电流特别大时,假定为3000A,一般常需要由36个即18对两两对合的碟形动触片构成,则整合销必然很长,其受力状态令中间部位产生挠度较大,会造成动触片与定触头接触不良,此时该机构若是两组或三组方式结构,则可避免上述情况;
[0066]当以上两实施例的绝缘体改做绝缘杆围绕便构成笼形分接开关。本发明机构的分接开关可立式安装,亦可卧式安装。
【权利要求】
1.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其主要构件包括:动触片(I)、整合销(2)、轴承(3)、滑块(4)、弹簧(5)、支座(6)、主轴(7)、定触头⑶、挤压帽(9);其基本结构为:动触片(I)中心孔穿过整合销(2),整合销两端各镶有轴承(3),轴承分别嵌入在滑块(4),滑块各顶着弹簧(5),弹簧分别支撑于支座¢),支座都固定在主轴(7),主轴环周分布有各个定触头(8),定触头分别由电缆线与变压器线圈抽头连接,动触片(I)周向切换跨接于两相邻定触头(8)之间导通电路;其特征在于:各个动触片(I)为弹性等直径圆板式碟形制件,所谓碟形运用立体几何学的确切描述应该是:没有其中心孔围成的上底面也没有其外圆周边围成的下底面的旋转体圆锥台的侧面,其通过圆锥台旋转轴线的剖切面与圆锥台侧面相交成的旋转母线呈倾斜状直线或任意状曲线;反过来说,也就是这个倾斜状直线或任意状曲线之旋转母线绕空间旋转轴线旋转一周的轨迹就是圆锥台侧面,由整合销(2)端头的挤压帽(9)对两两对合的碟形动触片进行穿接串联施以轴向聚缩的弹性预紧力而后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可以是所有两两对合碟形动触片(I)由一根通长整合销(2),在其两端配备其它构件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基本结构组合,构成该机构的整体组合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可以将两两对合的碟形动触片(I)分成若干组,每组分别由若干两两对合碟形动触片(I)各选择长度相适整合销(2)加以穿接串联并分别配备其它构件采用权利要求1的基本结构各自组合,而后再统为一体构成该机构的分组组合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各个两两对合碟形动触片(I)都遵循如下力学平衡式:在同一动触片上其外圆周边对相邻动触片外圆周边轴向挤压力总合Σ F1等于其中心孔内圆周边对另侧相邻动触片中心孔内圆周边轴向挤压力的总合Σ F' i,方向相反沉和^?1,绝对值大小相等即I Σ F1I = I Σ F' J,且在该平衡力的作用下,动触片的圆锥台侧面产生的微观变化是:当圆锥台高度稍小时,则其圆锥台下底面直径微大,反之,圆锥台高度稍大时,则其圆锥台下底面直径略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两对合的碟形动触片(I)跨接两相邻定触头(8)之间,分别在同一动触片两个接触点处,有定触头对动触片的支反力并分别分解成方向相向的对动触片的内聚力F2和F' 2即和g,其绝对值相等IF2 I = IF' 21,以及对动触片的上举力F3和F4分别与动触片的下沉力F' 3和F' 4方向相反,大小相等,达到力的平衡。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各个两两对合的碟形动触片(I)外圆周边间隔相等弧长处与其中心间还可制有辐射状径向缝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两对合碟形动触片(I),单片厚度0.5毫米至8毫米,单而加大压强,合则增扩热容。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若某组两两对合碟形动触片(I)为η片,各片接触压力设定为F5,其整合销(2)两端各施相等弹簧力,且每端各有m个弹簧,则每个弹簧所施额定弹性力F6 = 。
【文档编号】H01H1/56GK104201015SQ201410444073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30日
【发明者】任宏宇 申请人:任宏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