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弹片的sata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6643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带有弹片的sata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带有弹片的SATA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一组导电端子和第二组导电端子,以及,一安装在所述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弹片,所述第一组导电端子包括:一组15引脚的对接端子排和一组8引脚的铆压端子排,所述对接端子排与所述铆压端子排连接成一体,所述对接端子排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槽内,所述铆压端子排向后伸出所述绝缘本体,且所述铆压端子排的每个引脚的两侧均设置有向上延伸的齿牙,所述铆压端子排的相邻引脚间隔相等。该SATA连接器可显著提高与数据线的连接效率。
【专利说明】带有弹片的SATA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弹片的硬盘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电连接器作为一种信号连接装置,其在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
[0003]现有的电视机顶盒连接器通常采用SATA连接器,这种SATA连接器通常有两种规格,一种是带弹片的SATA7P接头和带弹片的SATA15P接头分离的结构,SATA硬盘在对接时需逐个插入,分离时要逐个拔出,操作麻烦。另一种是一体式的带弹片的SATA7 +15P接头,连接器上设置有两个卡槽,一个卡槽内容置7P接头,另一个卡槽内容置15P接头,使用时,由于7 P接头和15P接头是一体的,所以,一次插接可以同时连接两组接头,使用方便,因此目前市面上通常采用的是这种SATA7 +15P接头。
[0004]但目前市场上的SATA7 +15P接头与数据线连接时,需要将每根数据线逐个与各个端子焊接相连,而相邻两个端子的间隔较小,所以焊接难度大,且焊接效率低;另一方面,考虑到某些相邻的端子传递的是同一信号,所以将数据线逐个与各端子焊接相连也会造成重复劳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可显著提高与数据线连接效率的新型的带有弹片的SATA连接器。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有弹片的SATA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一组导电端子和第二组导电端子,以及,一安装在所述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弹片,所述第一组导电端子包括:一组15引脚的对接端子排和一组8引脚的铆压端子排,所述对接端子排与所述铆压端子排连接成一体,所述对接端子排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槽内,所述铆压端子排向后伸出所述绝缘本体,且所述铆压端子排的每个引脚的两侧均设置有向上延伸的齿牙,所述铆压端子排的相邻引脚间隔相等。
[0007]更优地,所述的第一组导电端子,其中,对接端子排的前四个引脚与铆压端子排的前四个引脚一一对应相连,对接端子排的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均与铆压端子排的第五引脚相连,对接端子排的第七引脚与铆压端子排的第六引脚相连,对接端子排的第八引脚和第九引脚均与铆压端子排的第七引脚相连,对接端子排的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和第十二引脚均与铆压端子排的第八引脚相连。
[0008]更优地,位于所述铆压端子排的同一引脚两侧的齿牙交错布置,且每侧的齿牙数量均为一个以上。
[0009]更优地,所述铆压端子排的相邻引脚的中心距为2mm。
[0010]更优地,所述铆压端子排的各引脚宽度均为1.5mm。[0011]更优地,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L形限位槽,所述弹片的两端卡装在所述限位槽中。
[0012]更优地,所述弹片为金属材质,其包括:一 Z型的弹性基部和由所述弹性基部向下弯折而形成的一下弹压片,所述弹性基部与所述下弹压片的弯折连接处为无缺口的连续结构。
[0013]更优地,所述Z型的弹性基部包括:一水平弹压面、由水平弹压面向后并向上延伸而形成的一过渡面以及由过渡面向后水平延伸而形成的一按压面;所述水平弹压面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水平弹压面后侧的两端分别向后延伸而形成两个弹性臂,以匹配卡装在所述L形限位槽的后侧;所述下弹压片的两端设置有两个向前延伸的弹性臂,以匹配卡装在所述L形限位槽的前侧。
[0014]更优地,所述第二组导电端子包括7个端子,每个端子均包括一对接引脚和由所述对接引脚向后延伸而形成的一铆压引脚,所述对接引脚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槽内,所述铆压引脚的两侧均设置有向上延伸的齿牙。
[0015]更优地,所述带弹片的SATA连接器还包括一套设在所述绝缘本体后端的遮蔽体,所述遮蔽体将所述第一组导电端子的铆压端子排和所述第二组导电端子的铆压引脚都包覆在其中。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SATA连接器上的端子设计成铆压式结构,避免了数据线与各端子逐个焊接相连,提高了端子与数据线连接的效率,也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避免因相邻端子间隔较小而造成焊接短路现象;此夕卜,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将SATA连接器上的某些传递同一信号的相邻端子引出至同一铆压端子上,使得多根传递同一信号的数据线可整合成一根数据线与同一铆压端子相连,节省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进一步提高了端子与数据线连接的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弹片的SATA连接器的正面视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弹片的SATA连接器的背面视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弹片的SATA连接器的前端视图。
[0020]图4为绝缘本体的正面视图。
[0021]图5为第一组导电端子的结构图。
[0022]图6为第二组导电端子的结构图。
[0023]图7为弹片的正面视图。
[0024]图8为弹片的背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6]本实用新型在描述方位时,以图1中连接器所在方位为参考基准。
[0027]参阅图1、图2和图3,该带有弹片的SATA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1、两组安装在绝缘本体I上的导电端子2、3以及一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弹片4。[0028]参阅图1、图3和图4,绝缘本体I通常为塑胶材质,其内部设置有两个并排且间隔设置的端子槽12、13,以分别容置两组导电端子2、3。绝缘本体的上表面还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L形限位槽14、15,弹片4的两端分别卡装在两限位槽14、15中。在绝缘本体I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多个凸起16,以与弹片4配合,实现弹片4的卡装定位。
[0029]第一组导电端子2和第二组导电端子3呈并排、间隔分布。参阅图5,第一组导电端子包括:一组15引脚的对接端子排21和一组8引脚的铆压端子排22。对接端子排21固定在绝缘本体I的端子槽内,铆压端子排22向后伸出绝缘本体I。对接端子排21的前四个引脚211、212、213、214与铆压端子排22的前四个引脚221、222、223、224——对应连接成一体,对接端子排21的第五引脚215和第六引脚216与铆压端子排22的第五引脚225连接成一体,对接端子排21的第七引脚217与铆压端子排22的第六引脚226连接成一体,对接端子排21的第八引脚218和第九引脚219与铆压端子排22的第七引脚227连接成一体,对接端子排21的第十引脚2110、第十一引脚2111和第十二引脚2112均与铆压端子排22的第八引脚228连接成一体。对接端子排21的第十三引脚2113、第十四引脚2114和第十五引脚2115无需与数据线相连,所以在处理时其既可悬空,也可均连接到一根引脚229上,待导电端子固定到绝缘本体I上后,再切去引脚229。
[0030]为方便铆压端子排22与线缆连接,铆压端子排22的每个引脚的两侧均设置有向上延伸的齿牙2211,当铆压端子排22与线缆连接时,只需将线缆的头端放置在铆压端子排22的各引脚上,再通过铆压刀下压齿牙2211即可快速将铆压端子排22与线缆连接在一起,提高了线缆连接的效率。另外,为避免同一引脚两侧的齿牙2211在下压过程中相互干涉,位于铆压端子排22同一引脚两侧的齿牙2211最好交错布置,且每侧的齿牙2211数量均为一个以上。为方便铆压,铆压端子排22的相邻引脚间隔相等,本实施例中,相邻引脚的中心距LI为2mm,各引脚宽度L2均为1.5mm。
[0031]参阅图6,第二组导电端子3包括七个端子31,每个端子31均包括:一对接引脚311和由对接引脚311向后延伸而形成的一铆压引脚312,对接引脚311固定在绝缘本体I的端子槽13内,铆压引脚312向后伸出绝缘本体1,且铆压引脚312的两侧均设置有向上延伸的齿牙3121。
[0032]参阅图7和图8,弹片4为金属材质,其包括:一 Z型的弹性基部41和由弹性基部41向下弯折而形成的一下弹压片42,弹性基部41与下弹压片42的弯折连接处为无缺口的连续结构。
[0033]Z型的弹性基部41包括:一水平弹压面412、由水平弹压面412向后并向上延伸而形成的一过渡面413以及由过渡面413向后水平延伸而形成的一按压面414。水平弹压面412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4122,以通过该凸起4122将该连接器与其匹配的连接器公头对接卡紧。水平弹压面412后侧的两端分别向后延伸而形成两个弹性臂4121,下弹压片42的两端也设置有两个向前延伸的弹性臂423,当该弹片4组装在绝缘本体I上时,弹性臂4121对应卡装在绝缘本体I的L形限位槽14的后侧,弹性臂423对应卡装在L形限位槽14的前侧(结合参阅图1)。下弹压片42还设置有多个卡孔421,各卡孔421的位置分别与绝缘本体I上的多个凸起16相对应,组装弹片4时,先将弹片4沿着绝缘本体I上表面限位槽14由后向前推压,当弹片4的卡孔421对准绝缘本体I上表面的凸起16时,凸起16顺势伸入卡孔421中,弹片4推装到位,同时凸起16还可防止弹片4向后退出限位槽14。[0034]此外,该带有弹片的SATA连接器还可包括一套设在绝缘本体I后端的绝缘材质的遮蔽体(图中未示出),遮蔽体用以将第一组导电端子2的铆压端子排22和第二组导电端子3的铆压引脚312包覆在其中,防止导电端子裸露在外部,造成电性连接不稳定。
[003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弹片的SATA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一组导电端子和第二组导电端子,以及,一安装在所述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导电端子包括:一组15引脚的对接端子排和一组8引脚的铆压端子排,所述对接端子排与所述铆压端子排连接成一体,所述对接端子排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槽内,所述铆压端子排向后伸出所述绝缘本体,且所述铆压端子排的每个引脚的两侧均设置有向上延伸的齿牙,所述铆压端子排的相邻引脚间隔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弹片的SATA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组导电端子,其中,对接端子排的前四个引脚与铆压端子排的前四个引脚一一对应相连,对接端子排的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均与铆压端子排的第五引脚相连,对接端子排的第七引脚与铆压端子排的第六引脚相连,对接端子排的第八引脚和第九引脚均与铆压端子排的第七引脚相连,对接端子排的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和第十二引脚均与铆压端子排的第八引脚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弹片的SATA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铆压端子排的同一引脚两侧的齿牙交错布置,且每侧的齿牙数量均为一个以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弹片的SATA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压端子排的相邻引脚的中心距为2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弹片的SATA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压端子排的各引脚宽度均为1.5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弹片的SATA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L形限位槽,所述弹片的两端卡装在所述限位槽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弹片的SATA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为金属材质,其包括:一 Z型的弹性基部和由所述弹性基部向下弯折而形成的一下弹压片,所述弹性基部与所述下弹压片的弯折连接处为无缺口的连续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弹片的SATA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Z型的弹性基部包括:一水平弹压面、由水平弹压面向后并向上延伸而形成的一过渡面以及由过渡面向后水平延伸而形成的一按压面;所述水平弹压面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水平弹压面后侧的两端分别向后延伸而形成两个弹性臂,以匹配卡装在所述L形限位槽的后侧;所述下弹压片的两端设置有两个向前延伸的弹性臂,以匹配卡装在所述L形限位槽的前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弹片的SATA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导电端子包括7个端子,每个端子均包括一对接引脚和由所述对接引脚向后延伸而形成的一铆压引脚,所述对接引脚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槽内,所述铆压引脚的两侧均设置有向上延伸的齿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弹片的SATA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套设在所述绝缘本体后端的遮蔽体,所述遮蔽体将所述第一组导电端子的铆压端子排和所述第二组导电端子的铆压引脚都包覆在其中。
【文档编号】H01R4/06GK203660082SQ201420007649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6日
【发明者】周凤华 申请人:周凤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