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源盖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66687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移动电源盖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移动电源盖体结构,包括外壳、帽盖、电池、保护壳及滑盖。外壳为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其上开设有缺口,缺口边缘开设有引导槽;帽盖与外壳的开口端封闭连接;电池收容于外壳内;保护壳收容于外壳内,其上设有充电接口;滑盖上设有引导块,引导块与引导槽滑动连接,引导块具有第一阻挡面,保护壳具有第二阻挡面,滑盖具有第三阻挡面,缺口具有第四阻挡面,引导块沿引导槽滑动,以使第一阻挡面与第二阻挡面相互抵持,或使第三阻挡面与第四阻挡面相互抵持。当不需要对移动电源盖体结构内电池进行充电时,移动帽盖,使帽盖将充电接口遮盖。被遮盖的充电接口与外界隔离,防止外界灰尘与充电接口接触而产生导电不良现象,提高了充电的效率。
【专利说明】移动电源盖体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电源,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电源盖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移动电源是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一般由锂电芯或者干电池作为储电单元,其区别于产品内部配置的电池,也叫外挂电池。移动电源一般配备多种电源转接头,通常具有大容量、多用途、体积小、寿命长和安全可靠等特点,可随时随地为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掌上电脑、掌上游戏机等多种数码产品供电或待机充电。
[0003]传统的移动电源,其充电接口通常裸露于壳体外,裸露于壳体外的充电接口容易沾上灰尘等脏物,极易导致充电接口导电的不良性,降低了移动电源的充电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移动电源充电效率的移动电源盖体结构。
[0005]一种移动电源盖体结构,包括:
[0006]外壳,为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外壳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边缘开设有引导槽;
[0007]帽盖,所述帽盖与所述外壳的开口端封闭连接;
[0008]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收容于所述外壳的中空腔体内,所述固定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帽盖上;
[0009]电池,所述电池收容于所述外壳的中空腔体内,并与所述固定架连接;
[0010]保护壳,所述保护壳收容于所述外壳的中空腔体内,所述保护壳上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位于所述缺口处;
[0011]滑盖,所述滑盖上设有引导块,所述引导块与所述引导槽滑动连接,所述引导块具有第一阻挡面,所述保护壳具有第二阻挡面,所述滑盖具有第三阻挡面,所述缺口具有第四阻挡面,所述引导块沿所述引导槽滑动,以使所述第一阻挡面与所述第二阻挡面相互抵持,或使所述第三阻挡面与所述第四阻挡面相互抵持。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盖上设有防滑块。
[0013]设置所述防滑块,增加了手指与所述滑盖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手指与所述滑盖之间产生打滑,使得所述引导块沿所述引导槽更易滑动。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滑块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滑块等间距排列。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电源盖体结构还包括保护垫,所述保护垫与所述帽盖贴合连接。
[0016]所述保护垫与所述帽盖贴合,将所述帽盖上的螺丝遮盖,使得所述移动电源盖体结构的整体外表光滑,防止所述帽盖上的螺丝与外部物体接触并摩擦而将外部物体磨损。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电源盖体结构还包括弹片及按钮,所述保护壳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弹片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连接,所述外壳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按钮与所述弹片连接并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
[0018]所述引导块沿所述引导槽滑动,以使所述第一阻挡面与所述第二阻挡面相互抵持,或使所述第三阻挡面与所述第四阻挡面相互抵持。所述第一阻挡面与所述第二阻挡面相互抵持,以及所述第三阻挡面与所述第四阻挡面相互抵持,防止所述引导块从所述引导槽内滑脱,有效增加了所述引导块滑动的平稳性。
[0019]当需要对所述移动电源盖体结构内的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或者要通过所述移动电源盖体结构内的所述电池对外设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时,移动所述帽盖,使得所述引导块沿所述引导槽滑动,所述充电接口便裸露于所述外壳外,通过数据线连接便可进行相应的充电工作。
[0020]当不需要对所述移动电源盖体结构内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或者不需要通过所述移动电源盖体结构内的所述电池对外设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时,反方向移动所述帽盖,所述引导块沿所述弓I导槽滑动,所述帽盖将所述充电接口遮盖。
[0021 ] 被遮盖的所述充电接口与外界隔离,防止外界灰尘等脏物与所述充电接口接触而产生导电不良现象,提高了充电的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一实施例的移动电源盖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所示的移动电源盖体结构的分解图;
[0024]图3为图2所示的移动电源盖体结构的外壳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2所示的移动电源盖体结构的保护壳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4所示的移动电源盖体结构的保护壳的另一视角图;
[0027]图6为图2所示的移动电源盖体结构的滑盖的示意图;
[0028]图7为图6所示的移动电源盖体结构的滑盖的另一视角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30]如图1所示,其为一实施例的移动电源盖体结构10的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2,其为图1所示的移动电源盖体结构10的分解图。移动电源盖体结构10包括:外壳100、帽盖200、固定架300、电池400、保护壳500及滑盖600。
[0031]如图3所示,其为图2所示的移动电源盖体结构10的外壳100的示意图。外壳100为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结构,外壳100上开设有缺口 110,缺口 110的边缘开设有引导槽112。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00为长方体结构,缺口 110开设于外壳100的一侧面,缺口110为长条形缺口。
[0032]请再次参阅图2,帽盖2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帽盖200分别与外壳100的两个开口端封闭连接,两个帽盖200与外壳100形成一个封闭腔体。在本实施例中,帽盖200通过外部螺丝与外壳100螺合。在其它实施例中,帽盖200还可以通过卡扣与外壳100卡合。[0033]其中,移动电源盖体结构10还包括保护垫210,保护垫210与帽盖200贴合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垫210通过胶粘的方式与帽盖200贴合。保护垫210与帽盖200贴合,将帽盖200上的螺丝遮盖,使得移动电源盖体结构10的整体外表光滑,防止帽盖200上的螺丝与外部物体接触并摩擦而将外部物体磨损。
[0034]固定架300收容于外壳100的中空腔体内,固定架300的一端固定于帽盖200上。
[0035]电池400收容于外壳100的中空腔体内,并与固定架30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池400与固定架300可插拔连接。当电池400因受到损坏等原因而需要更换时,将帽盖200连同固定架300从外壳100上取出,然后将旧的电池400从固定架300拔出,换上新的电池400即可。此种结构给电池400的安装及更换带来了方便。
[0036]请同时参阅图4及图5,其分别为保护壳500在两个不同视角状态下的示意图。保护壳500收容于外壳100的中空腔体内,保护壳500上设有充电接口 510,充电接口 510位于缺口 110处。保护壳500内安装有线路板,线路板对电池400进行控制,以实现电池400电量的输入及输出。
[0037]请同时参阅图6及图7,其分别为滑盖600在两个不同视角状态下的示意图。滑盖600上设有引导块700,引导块700与引导槽112滑动连接。引导块700具有第一阻挡面710,保护壳500具有第二阻挡面520,滑盖600具有第三阻挡面610,缺口 110具有第四阻挡面114。
[0038]引导块700沿引导槽112滑动,以使第一阻挡面710与第二阻挡面520相互抵持,或使第三阻挡面610与第四阻挡面114相互抵持。第一阻挡面710与第二阻挡面520相互抵持,以及第三阻挡面610与第四阻挡面114相互抵持,防止引导块700从引导槽112内滑脱,有效增加了引导块700滑动的平稳性。
[0039]在本实施例中,滑盖600上设有多个防滑块620,多个防滑块620等间距排列。设置防滑块620,增加了手指与滑盖600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手指与滑盖600之间产生打滑,使得引导块700沿引导槽112更易滑动。
[0040]移动电源盖体结构10还包括弹片800及按钮900,保护壳上开设有第一通孔530,弹片800 —端与第一通孔530的孔壁连接,外壳100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20,按钮900与弹片800连接并穿设于第二通孔120。通过按压按钮900,带动弹片800发生弹性形变,弹片800与保护壳500内的线路板的元器件接触,从而使得线路板对电池400进行控制。取消对按钮900的按压,弹片800恢复弹性形变,弹片800便与保护壳500内的线路板的元器件脱尚接触。
[0041]当需要对移动电源盖体结构10内的电池400进行充电,或者要通过移动电源盖体结构10内的电池400对外设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时,移动帽盖200,使得引导块700沿引导槽112滑动,充电接口 510便裸露于外壳100外,通过数据线连接便可进行相应的充电工作。
[0042]当不需要对移动电源盖体结构10内电池400进行充电,或者不需要通过移动电源盖体结构10内的电池400对外设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时,反方向移动帽盖200,引导块700沿引导槽112滑动,帽盖200将充电接口 510遮盖。
[0043]被遮盖的充电接口 510与外界隔离,防止外界灰尘等脏物与充电接口 510接触而产生导电不良现象,提高了充电的效率。
[004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电源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为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外壳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边缘开设有引导槽; 帽盖,所述帽盖与所述外壳的开口端封闭连接; 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收容于所述外壳的中空腔体内,所述固定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帽盖上; 电池,所述电池收容于所述外壳的中空腔体内,并与所述固定架连接; 保护壳,所述保护壳收容于所述外壳的中空腔体内,所述保护壳上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位于所述缺口处; 滑盖,所述滑盖上设有引导块,所述引导块与所述引导槽滑动连接,所述引导块具有第一阻挡面,所述保护壳具有第二阻挡面,所述滑盖具有第三阻挡面,所述缺口具有第四阻挡面,所述引导块沿所述引导槽滑动,以使所述第一阻挡面与所述第二阻挡面相互抵持,或使所述第三阻挡面与所述第四阻挡面相互抵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盖上设有防滑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块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滑块等间距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盖体结构还包括保护垫,所述保护垫与所述帽盖贴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盖体结构还包括弹片及按钮,所述保护壳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弹片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连接,所述外壳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按钮与所述弹片连接并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
【文档编号】H01M2/10GK203800096SQ201420013761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9日
【发明者】梁华春 申请人:深圳市万顺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