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筒母线包覆材料用机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68292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筒母线包覆材料用机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筒母线包覆材料用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包括:通料组件、固定组件和模口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模口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通料组件与所述模口组件流体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机头通过两端螺纹的设计使得所述机头可以根据圆筒母线的不规则弯曲度而上下左右自动旋转,确保涂布过程中圆筒母线中心与模口中心始终保持重合,达到均匀涂布的目的。
【专利说明】一种圆筒母线包覆材料用机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圆筒母线包覆材料用机头。
【背景技术】
[0002]高压电源用圆筒母线在使用时需要在母线外围包裹一层高压绝缘材料,以防止母线导电而产生触电事故。
[0003]通常,圆筒母线是长度大于8米、直径大于60毫米的铜质或铝质管材。由于圆筒母线的长度很长,其直度无法保证,弯曲度一般在5毫米左右。常规的包覆材料涂布设备的机头是固定安装的,圆筒母线在安装并固定到机头上后,圆筒母线与机头模口位置随即固定,在涂布过程中无法调整圆筒母线与模口之间的相对位置,这就造成一个问题:一旦圆筒母线有些许弯曲,将会导致圆筒母线的中心与模口中心产生偏差,从而使得涂布在圆筒母线上的绝缘材料厚度不均。在使用过程中,这种绝缘材料的厚度不均会导致较薄侧的绝缘材料因承受不了高压电而被击穿,从而造成触电事故。
[0004]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机头,可以适用于现有的绝缘材料涂布设备上,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圆筒母线的弯曲程度自动调节机头,使圆筒母线中心与模口中心始终保持重合,从而可以在弯曲圆筒母线上均匀涂布绝缘材料,避免因绝缘材料被击穿而产生的触电事故和地区性工程断电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的圆筒母线包覆材料用机头,通过两端螺纹的设计使得所述机头可以根据圆筒母线的不规则弯曲度而上下左右自动旋转,确保涂布过程中圆筒母线中心与模口中心始终保持重合,达到均匀涂布的目的。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筒母线包覆材料用机头,所述机头包括:通料组件、固定组件和模口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模口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通料组件与所述模口组件流体连接;其中,
[0007]所述通料组件包括:一注料接头、一通料管道和至少一个注料安装螺杆;其中,
[0008]所述注料连接头、通料管道和注料安装螺杆内部均设有用于包覆材料流动的流道;并且,所述注料接头的外周面上设有螺纹;
[0009]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至少四个靠轮定位架和至少四个固定支架;其中,
[0010]每一所述至少四个靠轮固定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一靠轮,另一端贯穿所述固定支架,并通过一调节手柄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上;
[0011]所述至少四个固定支架固定连接至所述模口组件的入口端,并且,所述至少四个固定支架平均分布在所述模口组件入口端的圆周上;并且,
[0012]每一所述至少四个固定支架上活动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靠轮固定架;
[0013]所述模口组件具有一入口端和一出口端,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模口组件的入口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模口组件的外周上固定安装有一电热圈;[0014]所述通料组件中的注料安装螺杆贯穿所述电热圈、与所述模口组件的内部通过螺纹流体连接,使包覆材料通过所述通料组件进入所述模口组件内部。
[001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通料组件包括两个注料安装螺杆,所述两个注料安装螺杆相互面对而设,平均分布所述母口组件的圆周。
[001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八个靠轮固定架和四个固定支架,每一固定支架上活动连接有两个所述靠轮固定架。
[0017]本实用新型的圆筒母线包覆材料用机头可以通过所述注料接头与现有的绝缘材料涂布设备螺纹连接,可适用于已有的绝缘材料涂布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机头通过两端螺纹的设计使得所述机头可以根据圆筒母线的弯曲程度自动调节机头上下左右移动,使圆筒母线中心与模口中心始终保持重合,从而可以在弯曲圆筒母线上均匀涂布绝缘材料,避免因绝缘材料被击穿而产生的触电事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圆筒母线包覆材料用机头的主视图
[0019]图2是图1的圆筒母线包覆材料用机头的后视图;
[0020]图3是图1的圆筒母线包覆材料用机头的右视图;
[0021]其中:
[0022]11一注料接头、12—通料管道、13—注料安装螺杆、14一包覆材料流动流道;
[0023]21一靠轮定位架、22—靠轮、23—调节手柄、24—固定支架;
[0024]31一模口组件、311一模口组件入口端、312——模口组件出口端、32—电热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实施例旨在解释而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26]请参见图1、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圆筒母线包覆材料用机头。所述机头包括:通料组件、固定组件和模口组件31,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模口组件31固定连接,所述通料组件与所述模口组件31流体连接。
[0027]如图1、2和图3所示的,所述通料组件包括:一注料接头11、一通料管道12和两个注料安装螺杆13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八个靠轮定位架21和四个固定支架24。如图3所示的,所述模口组件31具有一入口端311和一出口端312。
[0028]如图2中虚线所示的,所述注料连接头11、通料管道12和注料安装螺杆13内部均设有用于包覆材料流动的流道14,并且所述注料安装螺杆13与所述模口组件31的内部通过螺纹流体连接,以使包覆材料可以经由所述流道14进入所述模口组件31的内部。所述螺纹使得所述模口组件31可以绕着所述注料安装螺杆13的中心旋转。同时,所述注料连接头11的外周面上设有螺纹,当所述机头通过所述注料连接头11与一现有的出料机连接时,所述机头整体可以通过所述螺纹绕着所述注料连接头11的中心旋转。
[0029]如图3所示的,每一所述靠轮固定架2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一靠轮22,另一端贯穿所述固定支架24,并通过一调节手柄23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24上。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固定支架24上活动连接两个所述靠轮固定架21。如图3所示的,所述固定支架24固定连接至所述模口组件31的入口端311,并且,所述四个固定支架24平均分布在所述模口组件入口端311的圆周上。
[0030]如图3所示的,在所述模口组件31的外周上固定安装有一电热圈32,以对进入所述模口组件31的包覆材料进行保温。
[0031]使用时,将圆筒母线的一端输送至所述模口组件31的入口端311,通过调节所述调节手柄23,调整所述调节手柄23,使所述圆筒母线的中心与所述模口组件31的中心重合,并使每一所述靠轮22均匀地靠压在所述圆筒母线上。连续作业时,现有的挤出机出料口与所述注料接头11流体连通,使包覆材料进入本实施例的机头中,并通过所述流道14进入所述模口组件31,进而完成包覆材料的包覆。当圆筒母线有弯度时,圆通母线与模口组件31内的包覆材料产生作用力,使所述机头通过所述注料接头11上的螺纹,自动调节机头与出料机之间的相对位置;同时,所述机头通过所述注料安装螺杆13与所述模口组件31之间的螺纹连接,自动调节所述模口组件31的相对位置,使所述圆筒母线的中心与所述模口组件31的中心始终保持重合。
[0032]本实用新型的圆筒母线包覆材料用机头可以通过所述注料接头与现有的绝缘材料涂布设备螺纹连接,可适用于已有的绝缘材料涂布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机头通过两端螺纹的设计使得所述机头可以根据圆筒母线的弯曲程度自动调节机头上下左右移动,使圆筒母线中心与模口中心始终保持重合,从而可以在弯曲圆筒母线上均匀涂布绝缘材料,避免因绝缘材料被击穿而产生的触电事故及地区性工程断电事故。
[0033]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圆筒母线包覆材料用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包括:通料组件、固定组件和模口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模口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通料组件与所述模口组件流体连接;其中, 所述通料组件包括:一注料接头、一通料管道和至少一个注料安装螺杆;其中, 所述注料连接头、通料管道和注料安装螺杆内部均设有用于包覆材料流动的流道;并且,所述注料接头的外周面上设有螺纹;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至少四个靠轮定位架和至少四个固定支架;其中, 每一所述至少四个靠轮固定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一靠轮,另一端贯穿所述固定支架,并通过一调节手柄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上; 所述至少四个固定支架固定连接至所述模口组件的入口端,并且,所述至少四个固定支架平均分布在所述模口组件入口端的圆周上;并且, 每一所述至少四个固定支架上活动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靠轮固定架; 所述模口组件具有一入口端和一出口端,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模口组件的入口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模口组件的外周上固定安装有一电热圈; 所述通料组件中的注料安装螺杆贯穿所述电热圈、与所述模口组件的内部通过螺纹流体连接,使包覆材料通过所述通料组件进入所述模口组件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母线包覆材料用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料组件包括两个注料安装螺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母线包覆材料用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八个靠轮固定架和四个固定支架,每一固定支架上活动连接有两个所述靠轮固定架。
【文档编号】H01B13/16GK203706745SQ201420052780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7日
【发明者】叶之谦 申请人:叶之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