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6845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线对板连接器,系供结合至一具有胶芯的板对线连接器,板对线连接器包括卡制部和位于卡制部左右两侧的结合部,卡制部形成有多道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道;以及结合部在前侧包括一结合柱,且结合柱形成有扩大端部;设置于槽道的讯号端子包括埋藏于槽道的固定部、由固定部向后延伸的焊接部、及由固定部向前延伸的导接部,线对板连接器包括:一个具有上表面及下表面的介电壳体,在左右两侧成形有贯穿上下表面的卡槽;以及对应导接部的限位凹槽;及埋藏于限位凹槽的导接端子,供电性连接导接部;其中,卡槽形成有对应扩大端部的卡制凸部。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线对板连接器,系供设置于一排线端,并供与一设置于电路板的板对线连接器对接。
【背景技术】
[0002]连接器作为一种电路元件,系欲在不同的电子装置间建立电讯号的连接,使电流和讯号相互流通的连接装置。并且为因应电子装置间的距离,其间另需设置例如排线,因此需要在排线端和电路板端,分别设置一对彼此对接的连接器,为便于区别,在此称呼排线端的为线对板连接器,而电路板端的则称为板对线连接器。此两者虽然作用简单,却系现有电子电路中所经常使用的,尤其考量线与板间的空间关系有时会随电子装置的相对位移而伸缩或旋转,因此结构强度系保障板对线连接器稳定、可靠的必要条件;另方面,作为市场竞争剧烈的电路元件,造价也务需锱铢必较,才能具有市场竞争力。
[0003]随着现今电子设备轻薄短小的趋势,安装于各式电子设备的线对板连接器也必须不断精进,前述线对板连接器在小型化的同时,仍必须维持足够抵抗反覆插拔的结构强度。过往的线对板连接器在结合至板对线连接器时,系利用对应板对线连接器之结合柱的卡槽,使得前述卡槽的弹性壁与该结合柱形成的扩大端部彼此间形成一个卡点,以此加强卡合的强度。
[0004]然而,在多次反覆地插拔后,弹性臂的弹性会逐渐衰退,甚至整个失去应有的弹性,使得线对板连接器与板对线连接器间的卡合力道下降,导致线对板连接器向上翘起,进而影响连接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弹性臂部分断裂,虽残留有部分卡扣的能力,却失去原本完整卡制的效果,使用者将需不时利用指甲或尖锐工具拨动调整线对板连接器的卡合角度,确保讯号传输的稳定性,更甚者,若没有彻底清除占用电子设备插孔的线对板连接器弹性臂残骸,受害的电子设备将被迫损失一个连接插孔。
[0005]更进一步,由于弹性臂必须形成一「乙」字型结构,较为复杂的结构也使得制造流程中的模具较为复杂,而成形之后的结构必须占用较大空间,无法顺应轻薄短小的微型化潮流趋势。
[0006]综上所述过往的线对板连接器的结构强度不足,无法完整解决使用者反覆插拔线对板连接器的麻烦,更不能配合微型化,且结构及模具复杂。本新型之目的系更进一步完善过往线对板连接器的问题,提供结构强度符合使用者使用习惯的线对板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新型之一目的在提供一种线对板连接器,将卡槽内的结构改良为实心的卡制凸部,提升线对板连接器与板对线连接器的卡合力量,加强线对板连接器的整体结构强度。
[0008]本新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线对板连接器,藉由简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良率。
[0009]本新型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线对板连接器,藉由简化产品结构,使得微型化成为可行,也避免过往的弹性臂因微型化后结构脆弱而不耐反覆插拔,让线对板连接器与板对线连接器的卡合力道下降,导致线对板连接器向上翘起,讯号传递的稳定性下降。
[0010]为达上述目的,本案提供一种线对板连接器,系供结合至一具有胶芯的板对线连接器,其中该板对线连接器包括一个卡制部和位于该卡制部左右两侧的结合部,前述卡制部分别形成有多道沿一前后方向延伸的槽道;以及每一前述结合部在一前侧分别包括一个结合柱,且每一前述结合柱形成有一个扩大端部;以及一组沿上述前后方向分别设置于上述槽道的讯号端子,每一前述讯号端子分别包括一埋藏于前述槽道的固定部、一段由该固定部向后延伸的焊接部,供焊接至电路板、及一段由该固定部向前延伸凸出上述胶芯的导接部,该线对板连接器包括:一个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的介电壳体,成形有至少两个分别贯穿该上下表面的卡槽,分别形成在对应上述结合柱的左右两侧;以及多个分别对应前述导接部的限位凹槽;及一组埋藏于前述限位凹槽的导接端子,供电性连接前述导接部;其中,上述每一卡槽分别形成有一个对应上述扩大端部的卡制凸部。
[0011]本案所揭露的一种线对板连接器,藉由将过往线对板连接器中的弹性臂改良为实心的卡制凸部,除可以增加线对板连接器面对反覆插拔时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提升线对板连接器与板对线连接器的卡合力量,更可以简化卡槽内的卡制结构,使得制造良率提高、模具成本降低,尤其是让微型化成为可能。透过本案的技术,避免弹性臂在插拔的过程中失去弹性抑或是断裂,导致线对板连接器向上翘起,影响线对板连接器传递讯号的稳定性,不仅有效提升产品良率,更使微型化成为可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新型电连接器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电连接器仰视图,系说明导接端子及卡合部;
[0014]图3为电连接器结合板对线连接器示意图,系说明电连接器藉由卡槽插接板电连接器的结合柱;
[0015]图4为电连接器的卡槽与板对线连接器的结合柱剖面图,系说明卡制凸部与扩大端部彼此间形成一个卡点;
[0016]图5为电连接器俯视图,系说明电连接器前端导接一组电讯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有关本新型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此外,在各实施例中,相同之元件将以相似之标号表示。
[0018]请参考图1至图4所示,本例的线对板连接器I系由一个具有一上表面111及一下表面112的介电壳体11、及一组导接端子12所组成。其中该介电壳体11系利用介电材质所制作而成,所谓介电材质系指在一般家用电压、电流之下具有电性绝缘效果的材质,在本实施例中该介电材质系以塑胶材质举例说明之。
[0019]该介电壳体11的多个限位凹槽113,系分别对应板对线连接器2中的讯号端子21的导接部211,且该导接部211系由设置于卡制部22所形成之槽道(图未示)内的固定部(图未示)向前延伸并凸出胶芯23,其中片状结构的该导接部211系用以防范插接的过程中,使得该导接部211因承受下压力量而损坏;此外,藉由埋藏于该限位凹槽113的导接端子12,让该线对板连接器I及该板对线连接器2彼此电性连接,且该导接端子12额外设有至少两个卡合部121,当该线对板连接器I插接至该板对线连接器2时,金属材质的前述导接端子12得以稳定连接前述讯号端子21的该导接部211,加强讯号传递的稳固性及可靠性。
[0020]射出成型的该介电壳体11成形有两个分别贯穿该上表面111及该下表面112的卡槽114,当该线对板连接器I插接至该板对线连接器2时,结合部24的结合柱241会穿经上述卡槽114,并藉由前述卡槽114分别形成的卡制凸部115与结合柱241形成的扩大端部242相对应,前述卡制凸部115与前述扩大端部242彼此间形成一个卡点(图未示),以此提升该线对板连接器I与该板对线连接器2的卡合强度。
[0021]如熟悉本【技术领域】者所能轻易理解,如图5所示,在线对板连接器I的前侧可额外设置一组电讯端子13,前述电讯端子13在本例中例释为一组排线,用以传递电流及讯号,抑或是其他相似结构,均不影响本实施例的实施。
[0022]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经由本案所揭露的一种线对板连接器,以卡槽形成的卡制凸部取代习知技术的弹性臂,由于结构简化,制造良率提升,且即使微型化,仍可防范线对板连接器经过多次反覆插拔后,使得弹性臂失去应有的弹性强度,导致线对板连接器因卡合力道不足而向上翘起,进而影响连接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此外,使用者更无须担忧弹性臂断裂,从而提升产品使用寿命。
[0023]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实施之范围,凡系依本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新型专利涵盖之范围内 。
[0024]符号说明
[0025]I…线对板连接器11…介电壳体
[0026]111…上表面112…下表面
[0027]113…限位凹槽114…卡槽
[0028]115…卡制凸部12…导接端子
[0029]121----^合部13…电讯端子
[0030]2…板对线连接器21…讯号端子
[0031]211…导接部22…卡制部
[0032]23…胶芯24…结合部
[0033]241…结合柱242…扩大端部
【权利要求】
1.一种线对板连接器,系供结合至一具有胶芯的板对线连接器,其中该板对线连接器包括一个卡制部和位于该卡制部左右两侧的结合部,前述卡制部分别形成有多道沿一前后方向延伸的槽道;以及每一前述结合部在一前侧分别包括一个结合柱,且每一前述结合柱形成有一个扩大端部;以及一组沿上述前后方向分别设置于上述槽道的讯号端子,每一前述讯号端子分别包括一埋藏于前述槽道的固定部、一段由该固定部向后延伸的焊接部,供焊接至电路板、及一段由该固定部向前延伸凸出上述胶芯的导接部,该线对板连接器包括: 一个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的介电壳体,成形有至少两个分别贯穿该上下表面的卡槽,分别形成在对应上述结合柱的左右两侧;以及多个分别对应前述导接部的限位凹槽;及 一组埋藏于前述限位凹槽的导接端子,供电性连接前述导接部; 其中,上述每一卡槽分别形成有一个对应上述扩大端部的卡制凸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组沿上述前侧方向分别嵌插于介电壳体内的电讯端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接端子设有至少两个卡合部。
【文档编号】H01R13/639GK203800309SQ201420058203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7日
【发明者】祁小娟, 朱炳全, 万伟 申请人: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