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1602阅读:85来源:国知局
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包括一第一线架及一第二线架,第一线架具有一工字形的第一绕线区,第二线架具有一工字形的第二绕线区,使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可分离独立绕组线圈,第二线架形成有一容置空间,组合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时,第一线架的绕线区可容置于容置空间中,且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之间设有多个定位结构,可准确且紧密地组合两者,第一线架的底板与第一绕线区之间有一间距,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皆具设有接脚、走线槽道及挂线凸柱,可使线圈经由最短安规距离电性焊接至接脚,因此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绕线架能在符合安规的条件下缩小体积,且一次侧及二次侧绕线架能自动化大量绕组线圈后再组合成一变压器。
【专利说明】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特别涉及一种一次侧绕线架与二次侧绕线架相互叠层组合的变压绕线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变压器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电子零件之一,而变压器的主要作用是转换电子电路中的驱动电压,如LED液晶屏幕中所使用将电压升压的变压器,又如计算机主机使用的工作电压降压变压器等等,故变压器的规格种类相当繁杂,很少有固定的规格,大都因应客户的需求而订制变压器。
[0003]为了因应电子组件小型化、薄型化的趋势,变压器绕线架的设计越来越小,且变压器皆具有一个或多个的一次侧及二次侧及多组的线圈输入及输出接脚,若为高压或高频的变压器,每个接脚间的隔离距离及线圈出线端的走线都必需要能符合安规的隔离距离,因此就需加大变压器的体积以符合需求,如此又要体积小又要符合安规需求,这对小型化变压器而言相当地予盾,所以对变压器结构的设计人员是相当难以克服的问题。
[0004]再由于变压器制造者为降低成本,大都希望使用自动化方式来大量制造变压器,但变压器一次侧与二次侧线圈的组绕必需经过同一个铁芯,且一次侧线圈与二次侧线的线径及绕组匝数皆不相同,必需针对一次侧及二次侧线圈分别进行缠绕,因此又造成自动化制造的困扰,而降低生产效率,故而如何设计一款能自动化大量生产,又能符合安规的小型化变压器是目前业者积极解决的难题。
[0005]为此,本案实用新型人于2011年12月13日提出一种「组合式高压变压器绕线架结构」中国大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案号CN201120525411.4,主要针对变压器一次侧及二次侧线圈可分开绕线再进行组合的结构,唯此专利的结构在安规及组合精密度上仍有可以改善空间,因此再进一步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设计成一次侧绕线架与二次侧绕线架叠层组合的架构,每一绕线架可各自独立依需求自动化绕组线圈,再相互组合成一变压器,且每组绕线架皆设计有多种的定位结构及线圈引出端的走线结构,使变压器可轻易地加以组合,且尽可能地缩小变压器绕线架的情况下,线圈的引出端走线仍能符合安规条件。
[0007]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包括:
[0008]一第一线架,具有一底板,该底板的上表面向上延伸有一第一上板、一第一中心柱及一第一下板,该底板的一侧边端部设有一第一接脚区,且该底板与第一下板之间具有一间距,该第一上板的中心处具有一第一贯孔,贯穿第一中心柱至第一下板;及
[0009]一第二线架,具有一第二上板、一第二中心柱及一第二下板,该第二下板的一侧边端部设有一第二接脚区,且该第二下板的下表面具有一由第二中心柱内侧表面所形成的容置空间,且该第二上板的中心处具有一第二贯孔,贯穿至该容置空间;
[0010]其中,该第二线架的第二下板下表面与第一线架的底板之间设有多个定位结构,使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组合时能相互准确且紧密地定位,且该第一上板、该第一中心柱及该第一下板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第一贯孔对正第二贯孔,使至少一铁芯能穿入第一贯孔与第二贯孔内。
[0011]上述的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中,前述第一接脚区设有多个第一接脚柱,由第一下板侧边向外延伸凸出,每个接脚柱的最外侧面皆向外延伸出一第一接脚,且两相邻第一接脚柱之间形成有第一走线槽道,且每个第一接脚柱侧面设有向相邻第一接脚柱延伸凸出的第一挂线凸柱。
[0012]上述的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中,前述第二接脚区设有多个第二接脚柱,由底板侧边向外延伸凸出,每个第二接脚柱的最外侧面皆向外延伸出一第二接脚,且两相邻第二接脚柱之间形成有第二走线槽道,且第二接脚柱的下表面皆设有至少一向下延伸凸出的第二挂线凸柱。
[0013]上述的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中,前述第一中心柱的外侧表面及第一上板与第一下板之间形成一第一绕线区,用以缠绕至少一第一线圈,且第一线圈的多个引出端分别经过该第一走线槽道及该第一挂线凸柱,电性连接至该第一接脚。
[0014]上述的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中,前述第二中心柱的外侧表面及第二上板与第二下板之间形成一第二绕线区,用以缠绕至少一第二线圈,且第二线圈的多个引出端分别经过该第二走线槽道及该第二挂线凸柱,电性连接至第二接脚。
[0015]上述的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中,前述第二上板的下表面,环绕该第二贯孔的周缘设有向下延伸的凸缘,且该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组合时,该凸缘卡合于该第一贯孔的上端处,以对正该第一贯孔与该第二贯孔。
[0016]上述的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中,前述第二线架的定位结构包括:
[0017]一挡条,设于该第二下板的下表面,靠近该第二接脚区的一侧边,向下延伸凸出,并隔开该第二接脚区与该容置空间;
[0018]一凹部,设于该挡条的内侧面,该凹部的开口朝向该容置空间;
[0019]二个凸起部,设于该挡条的内侧面,分别位于前述凹部的两侧,向容置空间的方向微微凸起;
[0020]二个凹状凸块,分别设于该第二下板的下表面,且与第二接脚区的相邻两侧边,向下延伸凸出,且二个凹状的开口相对;及
[0021]二个凸块,分别设于该第二下板的下表面,且与第二接区的相邻两侧边,且靠近对立侧边的角落处,向下延伸凸出。
[0022]上述的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中,前述第一线架更包括:
[0023]一第一凸柱,设于该底板远离第一接脚区的一对立侧边,向外延伸凸出,使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组合时,该第一凸柱卡合于该凹部的开口内 '及
[0024]二第二凸柱,分别设于该底板靠近第一接脚区的相邻的两侧边,由侧边内凹形成山字形,使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组合时,该二个第二凸柱分别卡合于该二个凹状凸块的凹状开口内。
[0025]上述的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中,前述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组合时,该二个凸起部抵住该第一凸柱所在的侧边,且该二个凸块抵住该第一接脚区所在的侧边。
[0026]上述的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中,前述挡条向下延伸凸出的高度相近于该底板的厚度,使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组合时能呈相近等高的水平状。
[002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结构的实施例分解示意图;
[0029]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的另一视角分解示意图;
[0030]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线架的侧视剖视示意图;
[0031]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线架的侧视剖视示意图;
[0032]图5为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组合后的仰视示意图。
[0033]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的A-A剖视示意图。
[0034]其中,附图标记:
[0035]10变压器绕线架
[0036]20第一线架
[0037]21 底板
[0038]22第一上板
[0039]23第一中心柱
[0040]24第一下板
[0041]26第一贯孔
[0042]27第一接脚柱
[0043]28第一接脚
[0044]29第一走线槽道
[0045]30第一挂线凸柱
[0046]31第一凸柱
[0047]32第二凸柱
[0048]40第二线架
[0049]42第二上板
[0050]43第二中心柱
[0051]44第二下板
[0052]45容置空间
[0053]46第二贯孔
[0054]47第二接脚柱
[0055]48第二接脚
[0056]49第二走线槽道
[0057]50第一挂线凸柱
[0058]52 凸缘
[0059]53 挡条[0060]54 凹部
[0061]55凸起部
[0062]56凹状凸块
[0063]57 凸块
[0064]60 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65]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0066]请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结构的实施例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主要设计一款可将变压器的一次侧与二次侧分开绕线制造后,再加以组合的绕线架组合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绕线架10包括一第一线架20及一第二线架40,第一线架20与第二线架40可分别绕组一次侧线圈或二次侧线圈,将第一线架20可与第二线架40相组合后,再组合至少一铁芯60后形成一完整的变压器,因此本实用新型将逐一说明第一线架20与第二线架40的各自结构,最后再说明两者相互组合的对应结构关系。
[0067]请一并参照图1、图2及图3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的另一视角分解示意图,而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线架侧视剖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一线架20具有一底板21,底板21的上表面向上延伸有一第一上板22、一第一中心柱23及一第一下板24形成一工字型的第一绕线区,至少一第一线圈(图中未示)可缠绕在第一中心柱23的外侧表面上,且在第一上板22与第一下板24之间,前述第一线圈可为一次侧线圈或二次侧线圈,底板21的一侧边端部设有一第一接脚区,底板21的上表面与第一下板24之间具有一间距,可增加第二线圈与铁芯60的安规距离。第一上板22的中心处具有一第一贯孔26,由第一上板22经第一中心柱23与第一下板24贯穿至底板21。
[0068]而在底板21的第一接脚区设有多个第一接脚柱27,由底板21的侧缘沿着与第一下板24的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凸出,每个接脚柱27的最外侧缘的凸出面则皆向外水平延伸出一第一接脚28,再弯折向下延伸。每个第一接脚柱27之间皆形成有一第一走线槽道29,在第一走线槽道29内的第一接脚柱27侧面设有向着相邻接脚柱水平延伸凸出的至少一第一挂线凸柱30,在本实施例中,有的第一接脚柱27的侧面设有二个第一挂线凸柱30,但有的第一接脚柱27的侧面并没有设第一挂线凸柱30。在另一实施例中,有的第一接脚柱27的两个侧面皆有设第一挂线凸柱30,而有的第一接脚柱27只有一个侧面设有第一挂线凸柱30。其中第一接脚柱27及第一走线槽道29可让第一线圈的二个或多个引出端分别以最短的走线距离电性连接至不同的第一接脚28,并加大两相邻第一接脚之间的焊锡溶解安全距离。而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有二条第一线圈的引出端连接至同一支第一接脚28时,第一挂线凸柱30可分离二条第一线圈引出端的走线位置,且利用第一挂线凸柱30挂住第一线圈引出端能加大与相邻第一线圈引出端之间的焊锡溶解安全距离。
[0069]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4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线架的侧视剖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线架40具有一第二上板42、一第二中心柱43及一第二下板44形成一工字形的第二绕线区,至少一第二线圈(图中未示)可缠绕于第二中心柱43的外侧表面上,且在第二上板42与第二下板44之间。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线架40的第二下板44下表面具有一由第二中心柱43内侧表面所形成的容置空间45,而在第二上板42的上表面中央处设一第二贯孔46贯穿至容置空间45。
[0070]第二下板44的一侧边端部设有一第二接脚区,而第二接脚区设有多个第二接脚柱47,第二接脚柱47是由第二下板44沿着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凸出,且在每个第二接脚柱47最外侧的凸出面皆水平延伸出一第二接脚48,再向下弯折延伸。每两个相邻的第二接脚柱47之间形成有一第二走线槽道49。且每个第二接脚柱47的下表面皆对应设有至少一向下延伸凸出的第二挂线凸柱50,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二接脚柱47的下表面皆设有二个第二挂线凸柱50。其中第二接脚柱47及第二走线槽道49可让第二线圈的多个引出端分别以最短的走线距离电性连接至不同的第二接脚48,并加大两相邻第二接脚48之间的安规距离。而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有二条第二线圈的引出端连接至同一支第二接脚48时,第二挂线凸柱50可分离二条第二线圈引出端的走线位置,且利用第二挂线凸柱50挂住第二线圈的引出端能加大与相邻第二线圈引出端之间的焊锡溶解安全距离。
[0071]请再一并参阅图1至图4及图5、图6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组合后的仰视示意图,而图6为图5的A-A剖视示意图,当本实用新型第一线架20与第二线架40组合时,第一线架20的第一绕线区可伸入并容置于第二线架40的容置空间45内,换言之,第一上板22、第一中心柱23及第一下板24皆容置于第二线架40的容置空间45中,使第一上板22的上表面贴合在第二上板42的下表面,而底板21的上表面贴合在第二下板44的下表面,且第一贯孔26对正第二贯孔46,使铁芯60能穿入第一贯孔26与第二贯孔46内。
[0072]在第二上板42的下表面环绕第二贯孔46的周缘有一向下延伸有凸缘52,使第一线架20与第二线架40相互组合时,凸缘52能卡合在第一贯孔26上端的内侧表面,以精确对正第一贯孔26与第二贯孔46,并能增加铁芯与第一线圈之间的安规距离。
[0073]本实用新型为准确的组合第一线架20与第二线架40,使第一线架20与第二线架40之间能紧密地定位组合,因此在第二线架40的第二下板44下表面与第一线架20的底板21之间设有多个定位结构。如图3、图5及图6所示,在第二下板44的下表面靠近第二接脚区的一侧设有一挡条53,向下延伸凸出,加长第二接脚区与第一线圈(图中未示)之间的安规距离,在挡条53的内侧面设有一凹部54,凹部54的开口朝向容置空间45,在挡条53的内侧面亦设有二个凸起部55,分别位于凹部54的左右两侧,向着容置空间45的方向微微凸起。在第二下板44的下表面相邻第二接脚区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二个凹状凸块56,靠近第二接脚区的对立侧边,向下延伸凸出,且二个凹状凸块56的凹状开口向内对应相对。且在第二下板44的下表面相邻第二接脚区的两侧边,靠近第二接脚区对立侧边的角落处,分别设有二个凸块57向下延伸凸出。
[0074]请再一并参阅图2、图4、图5及图6所示,在第一线架20的底板21的一侧边缘设有一第一凸柱31,沿着底板21的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凸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柱31是设在第一接脚区的对立侧边,使第一线架20与第二线架40组合时,第一凸柱31可伸入卡合于第二线架40的凹部54开口内。且第一接脚28与第二接脚48可分别朝向两个不同方向延伸,如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脚28与第二接脚48是朝向对立的方向延伸。而在第一线架20的底板21上表面,与第一凸柱31侧边相邻的两侧边靠近第一接脚区处,分别设有二个第二凸柱32,第二凸柱32是由底板21的侧边内凹形成山字形,使第一线架20与第二线架40组合时,二个第二凸柱30可分别伸入卡合于二个凹状凸块56的凹状开口内。
[0075]再如图2及图5所示,当第一线架20与第二线架40组合时,第一线架20位于第一凸柱31所在的底板21侧边,会被第二线架40的二个凸起部55抵住,而第一线架20位于第一凸柱31所在的底板21对立侧边,则被第二线架40的二个凸块57抵住,换言之,第一线架20的底板21受到二个凸起部55及二个凸块57紧密地抵住定位,再加上第一凸柱31卡合于凹部54开口内,及二个第二凸柱32与二个凹状凸块57相互卡合,而使第一线架20能准确地与第二线架40组合定位。另外,第二线架40的挡条53向下延伸凸出的高度相近于第一线架20的底板21厚度,使第一线架20与第二线架40组合后能呈相近的等高水平状。
[0076]再如图1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铁芯60具有二个,分别呈E字状,组合时二铁芯60的E字开口面相互面对,二个E字铁芯的外侧柱连接于第一线架20与第二线架40的外侧,而E字铁芯的中柱分别伸入第一贯孔26及第二贯孔46内相互连接。而在另一实施例中(图中未示),二个铁心60可以一个呈E字状,另一个呈直条状,当组合时E字铁心的开口面对第一或第二线架,E字中柱贯穿第一贯孔26及第二贯孔46,而能与直条铁心相连接。
[0077]经由上述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的实施例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绕线架可分开一次侧及二次侧缠绕线圈的模块化生产制造,且利用定位结构相互确准且紧密的组合,更符合安规条件,故本实用新型确能经上述所公开的技术,提供一种迥然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设计,提高整体的使用价值。
[0078]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实质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线架,具有一底板,该底板的上表面向上延伸有一第一上板、一第一中心柱及一第一下板,该底板的一侧边端部设有一第一接脚区,且该底板与第一下板之间具有一间距,该第一上板的中心处具有一第一贯孔,贯穿第一中心柱至第一下板;及 一第二线架,具有一第二上板、一第二中心柱及一第二下板,该第二下板的一侧边端部设有一第二接脚区,且该第二下板的下表面具有一由第二中心柱内侧表面所形成的容置空间,且该第二上板的中心处具有一第二贯孔,贯穿至该容置空间; 其中,该第二线架的第二下板下表面与第一线架的底板之间设有多个定位结构,使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组合时能相互准确且紧密地定位,且该第一上板、该第一中心柱及该第一下板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第一贯孔对正第二贯孔,使至少一铁芯能穿入第一贯孔与第二贯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接脚区设有多个第一接脚柱,由第一下板侧边向外延伸凸出,每个接脚柱的最外侧面皆向外延伸出一第一接脚,且两相邻第一接脚柱之间形成有第一走线槽道,且每个第一接脚柱侧面设有向相邻第一接脚柱延伸凸出的第一挂线凸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接脚区设有多个第二接脚柱,由底板侧边向外延伸凸出,每个第二接脚柱的最外侧面皆向外延伸出一第二接脚,且两相邻第二接脚柱之间形成有第二走线槽道,且第二接脚柱的下表面皆设有至少一向下延伸凸出的第二挂线凸柱。
4.根据权利要求2所 述的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中心柱的外侧表面及第一上板与第一下板之间形成一第一绕线区,用以缠绕至少一第一线圈,且第一线圈的多个引出端分别经过该第一走线槽道及该第一挂线凸柱,电性连接至该第一接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中心柱的外侧表面及第二上板与第二下板之间形成一第二绕线区,用以缠绕至少一第二线圈,且第二线圈的多个引出端分别经过该第二走线槽道及该第二挂线凸柱,电性连接至第二接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上板的下表面,环绕该第二贯孔的周缘设有向下延伸的凸缘,且该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组合时,该凸缘卡合于该第一贯孔的上端处,以对正该第一贯孔与该第二贯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线架的定位结构包括: 一挡条,设于该第二下板的下表面,靠近该第二接脚区的一侧边,向下延伸凸出,并隔开该第二接脚区与该容置空间; 一凹部,设于该挡条的内侧面,该凹部的开口朝向该容置空间; 二个凸起部,设于该挡条的内侧面,分别位于前述凹部的两侧,向容置空间的方向微微凸起; 二个凹状凸块,分别设于该第二下板的下表面,且与第二接脚区的相邻两侧边,向下延伸凸出,且二个凹状的开口相对;及 二个凸块,分别设于该第二下板的下表面,且与第二接区的相邻两侧边,且靠近对立侧边的角落处,向下延伸凸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线架更包括: 一第一凸柱,设于该底板远离第一接脚区的一对立侧边,向外延伸凸出,使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组合时,该第一凸柱卡合于该凹部的开口内 '及 二第二凸柱,分别设于该底板靠近第一接脚区的相邻的两侧边,由侧边内凹形成山字形,使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组合时,该二个第二凸柱分别卡合于该二个凹状凸块的凹状开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组合时,该二个凸起部抵住该第一凸柱所在的侧边,且该二个凸块抵住该第一接脚区所在的侧边。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挡条向下延伸凸出的高度相近于该底板的厚度,使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组合时能呈相近等高的水平状。
【文档编号】H01F41/06GK203746632SQ201420128608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0日
【发明者】蔡荣德, 简宽赐, 徐霆骅 申请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