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线直接插接式跷板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9138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电源线直接插接式跷板开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电源线直接插接式跷板开关,左压线弹性片与右压线弹性片分别置于开关座内相配合的左空腔和右空腔中,左压线弹性片一端对着边脚端子上、另一端靠压在左空腔的内壁上,右压线弹性片一端对着中脚端子、另一端靠压在右空腔的内壁上,一根电源线夹持在左压线弹性片与边脚端子之间,另一根电源线夹持在右压线弹性片与中脚端子之间;按压帽铰接在开关座上,按压帽的下部成型有导筒,弹簧和呈U型的滑筒插套在导筒中,弹簧一端压在滑筒上、另一端压在按压帽上,滑筒压在跷板上,跷板的右端对着边脚端子。它导线只需要插接到进线孔中即可,无需焊接或用螺钉固紧;它配有装LED指示灯的机构,开关是否导通可以从LED指示灯上直接看见,但不装LED也不影响开关功能。
【专利说明】电源线直接插接式跷板开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够快速接插线的跷板开关。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面上普通开关的插线端子由于设计上的原因,普遍存在接线十分麻烦,t匕如采用螺钉固定导线的开关,每个接线端子都需要采用螺钉,接线十分麻烦,同时使得工作效率低。再如采用焊接式接线的开关,焊接导线需要的工具与条件较多,焊接电线需要专业技能的技术工,并且工作效率不高,再算上焊材等成本,焊接电线所需的成本很高。焊接带来的更大的问题是焊接过程中,高热量作用在端子上并传导到塑料底座,常出现塑料熔溶导致开关失效,埋下安全隐患。再者,如果采用焊接固定导线的方式,它们在想要将导线拆下时,也非常不便并会损坏开关。
[0003]如果采用公母端子接插方式连接,因为公母端子相加起来的总高度较高,这种接插方式有时受到产品有限空间的限制。相比起来,导线直插插进开关体内通电方式,开关所需的空间大大缩小。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电源线直接插接式跷板开关,它结构简单,导线只需要插接到进线孔中即可,无需焊接或用螺钉固紧,导线与端子连接可靠。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0006]电源线直接插接式跷板开关,包括弹簧,开关座上成型有插线孔和退线孔,中脚端子和边脚端子固定在开关座内,中脚端子上成型有卡槽,跷板插套在该卡槽中且跷板的下部置于卡槽的底面上,左压线弹性片与右压线弹性片的结构相同,左压线弹性片与右压线弹性片分别置于开关座内相配合的左空腔和右空腔中,左压线弹性片一端对着边脚端子上、另一端靠压在左空腔的内壁上,右压线弹性片一端对着中脚端子、另一端弹性靠压在右空腔的内壁上,一根电源线夹持在左压线弹性片与边脚端子之间,另一根电源线夹持在右压线弹性片与中脚端子之间;
[0007]按压帽铰接在开关座上,接压帽的下部成型有导筒,弹簧和呈U型的滑筒插套在导筒中,弹簧一端压在滑筒上、另一端压在按压帽上,滑筒压在跷板上,跷板的右端对着边脚端子。
[0008]所述中脚端子和边脚端子分别插套在开关座内相配合的中脚端子插槽和边脚端子插槽中。
[0009]所述开关座上扣合有后端盖和前端盖,退线孔和插线孔成型在开关座的前端盖的中下部。
[0010]所述开关座的上部为圆形或方形。
[0011]所述按压帽上成型有透光孔,透光材料制成的透光盖固定在透光孔中,LED指示灯固定在开关座内且对着透光孔,LED指示灯的一个电极脚电连接中脚端子、另一个电极脚电连接电阻的上端,电阻的下端电连接灯脚插线夹。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它结构简单,导线只需要插接到进线孔中即可,无需焊接或用螺钉固紧。
[0014]2、同传统焊接电线方式相比,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和焊材成本,并且开关座因没有经受焊接过程,塑料没有热变形,开关的可靠性因而大大提高,同时导线与端子连接可
O
[0015]3、它可以从退线孔中利用杆锥拔动左压线弹性片或右压线弹性片,然后从插线孔中便可以轻松拉出导线。
[0016]4、它配有LED指示灯,开关是否导通可以从LED指示灯上直接看见。
[0017]【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实施例1的剖视图;
[0019]图2为实施例1的俯视图;
[0020]图3为实施例1的仰视图;
[0021]图4为实施例1的主视图;
[0022]图5为实施例1的后视图;
[0023]图6为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7为实施例1的中脚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8为实施例1的边脚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9为实施例1的左压线弹性片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10为实施例2中灯脚插线夹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11为图4的B-B剖视图;
[0029]图12为实施例2的剖视图;
[0030]图13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开关座;2、中脚端子;3、边脚端子;4、跷板;5、左压线弹性片;6、右压线弹性片;7、按压帽;8、弹簧;9、滑筒;10、透光盖;11、LED指示灯;12、电阻;13、灯脚插线夹;
14、前端盖;15、后端盖
[0032]【具体实施方式】:
[0033]实施例1:见图1至9和图11所示,电源线直接插接式跷板开关,包括弹簧8,开关座I上成型有插线孔Ia和退线孔lb,中脚端子2和边脚端子3固定在开关座I内,中脚端子2上成型有卡槽21,跷板4插套在该卡槽21中且跷板4的下部置于卡槽21的底面上,左压线弹性片5与右压线弹性片6的结构相同,左压线弹性片5与右压线弹性片6分别置于开关座I内相配合的左空腔Ic和右空腔Id中,左压线弹性片5 —端对着边脚端子3上、另一端靠压在左空腔Ic的内壁上,右压线弹性片6 —端对着中脚端子2上、另一端弹性靠压在右空腔Id的内壁上,一根电源线夹持在左压线弹性片5与边脚端子3之间,另一根电源线夹持在右压线弹性片6与中脚端子2之间;
[0034]按压帽7铰接在开关座I上,接压帽的下部成型有导筒71,弹簧8和呈U型的滑筒9插套在导筒71中,弹簧8 —端压在滑筒9上、另一端压在按压帽7上,滑筒9压在跷板4上,跷板4的右端对着边脚端子3。
[0035]所述中脚端子2和边脚端子3分别插套在开关座I内相配合的中脚端子插槽Ie和边脚端子插槽If中。
[0036]所述开关座I上扣合有后端盖15和前端盖14,退线孔Ib和插线孔Ia成型在开关座I的前端盖14的中下部。
[0037]所述开关座I的上部为圆形。
[0038]实施例2,见图10、12所示,所述按压帽7上成型有透光孔72,透光材料制成的透光盖10固定在透光孔72中,LED指示灯11固定在开关座I内且对着透光孔72,LED指示灯11的一个电极脚电连接中脚端子2、另一个电极脚电连接电阻12的上端,电阻12的下端电连接灯脚插线夹13 ;其余同实施I。
[0039]实施例3,见图13所示,所述开关座I的上部为方形。其余同实施例1。
[0040]工作原理:二根导线为开关外接电源线,按动按压帽7时,跷板4可以实现与边脚端子3的电性接触或分离,这样来实现电源的开关。由于一根导线卡制在左压线弹性片5和边脚端子3之间,另一根导线卡制在右压线弹性片6和中脚端子2之间,所以插接导线快速方便。同传统焊接电线方式相比,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和焊材成本,并且开关座因没有经受焊接过程,塑料没有热变形,开关的可靠性因而大大提高,同时导线与端子连接可靠。
[0041]它可以从退线孔Ib中利用杆锥拔动左压线弹性片5或右压线弹性片6,然后从插线孔Ia中便可以轻松拉出导线。
【权利要求】
1.电源线直接插接式跷板开关,包括弹簧(8),其特征在于: 开关座(I)上成型有插线孔(Ia)和退线孔(Ib),中脚端子(2)和边脚端子(3)固定在开关座(I)内,中脚端子(2)上成型有卡槽(21),跷板(4)套在该卡槽(21)中且跷板(4)的下部置于卡槽(21)的底面上,左压线弹性片(5)与右压线弹性片(6)的结构相同,左压线弹性片(5)与右压线弹性片(6)分别置于开关座(I)内相配合的左空腔(Ic)和右空腔(Id)中,左压线弹性片(5)—端对着边脚端子(3)、另一端靠压在左空腔(Ic)的内壁上,右压线弹性片(6) —端弹性对着中脚端子(2)、另一端靠压在右空腔(Id)的内壁上,一根电源线夹持在左压线弹性片(5)与边脚端子(3)之间,另一根电源线夹持在右压线弹性片(6)与中脚端子(2)之间; 按压帽(7)铰接在开关座(I)上,接压帽的下部成型有导筒(71),弹簧(8)和呈U型的滑筒(9)插套在导筒(71)中,弹簧(8)—端压在滑筒(9)上、另一端压在按压帽(7)上,滑筒(9 )压在跷板(4 )上,跷板(4 )的右端对着边脚端子(3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线直接插接式跷板开关,其特征在于:中脚端子(2)和边脚端子(3)分别插套在开关座(I)内相配合的中脚端子插槽(Ie)和边脚端子插槽(If)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线直接插接式跷板开关,其特征在于:开关座(I)上扣合有后端盖(15)和前端盖(14),退线孔(Ib)和插线孔(Ia)成型在开关座(I)的前端盖(14)的中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线直接插接式跷板开关,其特征在于:开关座(I)的上部为圆形或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源线直接插接式跷板开关,其特征在于:按压帽(7)上成型有透光孔(72 ),透光材料制成的透光盖(10 )固定在透光孔(72 )中,LED指示灯(11)固定在开关座(I)内且对着透光孔(72),LED指示灯(11)的一个电极脚电连接中脚端子(2)、另一个电极脚电连接电阻(12)的上端,电阻(12)的下端电连接灯脚插线夹(13)。
【文档编号】H01H23/08GK204011203SQ201420299310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7日
【发明者】王宗劲 申请人:王宗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