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滑轨雷达定向天线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9431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立式滑轨雷达定向天线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车载天气雷达定向天线观测平台【技术领域】,是一种立式滑轨雷达定向天线升降平台;其包括底板、升降轨道架、雷达安装座体和升降动力装置;在底板的前部上端固定安装有升降轨道架,在升降轨道架上安装有雷达安装座体,雷达安装座体位于底板的后部上端。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天气雷达能够通过雷达安装座体沿升降轨道架升降移动;雷达观测时,升至车体上方进行观测;车体行驶时,可降至升降轨道架下部的车斗内,这样重心低,因颠簸引起的振动幅度小,稳固度高;雷达安装座体在升降轨道架的下部或顶端均可采用可拆装螺栓锁定,更稳定可靠。
【专利说明】立式滑轨雷达定向天线升降平台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车载天气雷达定向天线观测平台【技术领域】,是一种立式滑轨雷达定向天线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0002]天气雷达是利用云雾、雨、雪等降水粒子对电磁波的散射和吸收,为探测降水的空间分布和铅直结构并以此为警戒跟踪降水系统的雷达;根据移动方式分为固定雷达和车载雷达;固定雷达的稳固度高,但存在观测盲区;车载雷达,机动性好,可避免观测盲区;但在使用中,为了满足观测需求,必须要将要天气雷达的定向天线通过固定在车斗内的观测支架置于车体上方;而车体在行驶时,由于沿路颠簸,车体发生振动,观测支架越高振动幅度越强,而振动幅度越强对定向天线和观测支架的部件损坏越大,降低定向天线和和观测支架的使用寿命;而且容易使定向天线与观测支架之间出现连接松动,导致车载雷达的稳固度较差;而通过增大支架自身重量来降低振动幅度,提高车载雷达稳固度的方式,会增加人为拆装观测支架和定向天线的劳动强度,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滑轨雷达定向天线升降平台,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车载雷达在行驶时容易损坏定向天线和观测支架部件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立式滑轨雷达定向天线升降平台,包括底板、升降轨道架、雷达安装座体和升降动力装置;在底板的前部上端固定安装有升降轨道架,在升降轨道架上安装有雷达安装座体,雷达安装座体位于底板的后部上端;在升降轨道架前侧的底板上固定安装有能使雷达安装座体沿升降轨道架上下移动的升降动力装置,升降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雷达安装座体连接在一起。
[0005]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06]上述升降轨道架可包括左轨道支架和右轨道支架;在底板的前部上端固定安装有左右对应的左轨道支架和右轨道支架;雷达安装座体位于左轨道支架和右轨道支架之间;在左轨道支架和右轨道支架上分别设有开口朝内并相互对应的纵向轨道槽;雷达安装座体包括座体左边板、座体右边板、连接横梁和雷达安装平台;座体左边板与座体右边板的前端通过连接横梁间隔固定在一起;在座体左边板和座体右边板的后部上端固定安装有雷达安装平台,在雷达安装平台上设有雷达安装座孔;在雷达安装座孔四周的雷达安装平台上圆周分布有至少两个连接孔;与纵向轨道槽对应的座体左边板和座体右边板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滚轮轴,在座体左边板左侧的滚轮轴上固定安装有左滚轮,左滚轮位于左轨道支架的纵向轨道槽内;在座体右边板右侧的滚轮轴上固定安装有与左滚轮对应的右滚轮,右滚轮位于右轨道支架的纵向轨道槽内。
[0007]上述座体左边板和座体右边板的前部分别可设有向上延伸的加宽挂板;在雷达安装座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滚轮轴,左侧的两个滚轮轴分别位于座体左边板的前侧下端和加宽挂板的前侧上端;右侧的两个滚轮轴分别位于座体右边板的前侧下端和加宽挂板的前侧上端。
[0008]上述位于两侧加宽挂板前侧上端的滚轮轴外端中部可分别设有螺纹孔,与螺纹孔对应的左轨道支架和右轨道支架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用于雷达安装座体在左轨道支架和右轨道支架下部固定限位的低位固定轴套;在低位固定轴套内分别安装有可拆装螺栓,两侧的可拆装螺栓内端分别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螺纹孔内;在左轨道支架和右轨道支架的上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用于雷达安装座体起升后在左轨道支架和右轨道支架的顶端固定限位的高位固定轴套。
[0009]上述左轨道支架的下部后端可固定有座体左护板,在右轨道支架的下部后端固定有与座体左护板对应的座体右护板,在座体左护板和座体右护板的下部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加固轴套;在座体左边板和座体右边板上分别有与加固轴套对应的座体轴套;在座体轴套内设有螺纹,在加固轴套和座体轴套内安装有能将雷达安装座体在升降轨道架下部固定的可拆装螺栓。
[0010]上述左轨道支架的左侧和右轨道支架的右侧可分别吊挂有用于雷达安装座体升起后加强支撑的斜撑杆;两侧斜撑杆的自由端分别设有连接孔;在座体左边板、座体右边板的后部分别设有能与连接孔通过螺栓连接的撑杆固定轴套。
[0011]上述两侧的低位固定轴套和高位固定轴套的内端面上可分别设有能使其内孔与螺纹孔的孔心定位的的弧形定位凸起;在加固轴套的内端面上分别设有能使其内孔与座体轴套的孔心定位的弧形定位凸起。
[0012]上述升降动力装置可包括升降压力缸、链轮座、提升链轮、提升链条;在升降轨道架前侧的底板上固定安装有升降压力缸,升降压力缸活塞杆的顶端通过链轮座安装有能前后旋转的提升链轮,在提升链轮上安装有链条,链条的前端固定在底板或升降压力缸上,链条的后端固定连接在雷达安装座体上。
[0013]上述升降压力缸可采用双级液压缸。
[0014]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天气雷达能够通过雷达安装座体沿升降轨道架升降移动;雷达观测时,升至车体上方进行观测;车体行驶时,可降至升降轨道架下部的车斗内,这样重心低,因颠簸引起的振动幅度小,稳固度高;雷达安装座体在升降轨道架的下部或顶端均可采用可拆装螺栓锁定,更稳定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雷达安装座体位于升降轨道架下部并将天气雷达置于车斗内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雷达安装座体起升至升降轨道架顶部并将天气雷达置于车体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附图1中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附图3的A-A向剖视及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附图4的I向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附图4的II向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底板,2为左轨道支架,3为右轨道支架,4为纵向轨道槽,5为滚轮轴,6为左滚轮,7为右滚轮,8为座体左边板,9为座体右边板,10为连接横梁,11为雷达安装平台,12为雷达安装座孔,13为连接孔,14为加宽挂板,15为高位固定轴套,16为螺纹孔,17为斜撑杆,18为连接孔,19为撑杆固定轴套,20为弧形定位凸起,21为升降压力缸,22为链轮座,23为提升链轮,24为提升链条,25为座体左护板,26为座体右护板,27为低位固定轴套,28为座体轴套,29为加固轴套,30为可拆装螺栓,31为定向天线,32为车体,
33为车斗,34为雷达安装座体,35为升降轨道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23]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中B向所指视图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中B向所指视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5]如附图1、2、3所示,该立式滑轨雷达定向天线升降平台包括底板1、升降轨道架35、雷达安装座体34和升降动力装置;在底板I的前部上端固定安装有升降轨道架35,在升降轨道架35上安装有雷达安装座体34,雷达安装座体34位于底板I的后部上端;在升降轨道架35前侧的底板I上固定安装有能使雷达安装座体34沿升降轨道架35上下移动的升降动力装置,升降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雷达安装座体34连接在一起。升降轨道架35通过底板I固定在车体32后部的车斗33内,天气雷达的定向天线31安装在雷达安装座体34上;定向天线31能够虽雷达安装座体34沿升降轨道架35上下移动;当需要定向天线31观测时,可通过升降动力装置将雷达安装座体34和定向天线31起升至车体32上方进行观测;当车体32行驶时,可通过升降动力装置将雷达安装座体34和定向天线31下放至升降轨道架35下部的车斗33内,这样可降低定向天线31的重心,减小因车体32颠簸而产生的振动幅度,提高车载雷达的稳固度,防止定向天线和观测支架的部件松动,提高本实用新型及定向天线31的使用寿命,使用方便,稳固度高。
[0026]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立式滑轨雷达定向天线升降平台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27]如附图3、4所示,升降轨道架35包括左轨道支架2和右轨道支架3;在底板I的前部上端固定安装有左右对应的左轨道支架2和右轨道支架3;雷达安装座体34位于左轨道支架2和右轨道支架3之间;在左轨道支架2和右轨道支架3上分别设有开口朝内并相互对应的纵向轨道槽4;雷达安装座体34包括座体左边板8、座体右边板9、连接横梁10和雷达安装平台11;座体左边板8与座体右边板9的前端通过连接横梁10间隔固定在一起;在座体左边板8和座体右边板9的后部上端固定安装有雷达安装平台11,在雷达安装平台11上设有雷达安装座孔12;在雷达安装座孔12四周的雷达安装平台11上圆周分布有至少两个连接孔13;与纵向轨道槽4对应的座体左边板8和座体右边板9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滚轮轴5,在座体左边板8左侧的滚轮轴5上固定安装有左滚轮6,左滚轮6位于左轨道支架2的纵向轨道槽4内;在座体右边板9右侧的滚轮轴5上固定安装有与左滚轮6对应的右滚轮7,右滚轮7位于右轨道支架3的纵向轨道槽4内。雷达安装座体34可以通过左滚轮6和右滚轮7沿两侧的左轨道支架2和右轨道支架3上下移动,这样可有效减小摩擦,升降更灵活;定向天线31的下部坐于雷达安装座孔12内,并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在雷达安装平台11上,拆装方便;雷达安装座体34本身在满足定向天线31安装和强度需求的同时,简化结构,减小自重,降低了起升载荷,便于搬运和操作。
[0028]如附图3所示,在座体左边板8和座体右边板9的前部分别设有向上延伸的加宽挂板14;在雷达安装座体34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滚轮轴5,左侧的两个滚轮轴5分别位于座体左边板8的前侧下端和加宽挂板14的前侧上端;右侧的两个滚轮轴5分别位于座体右边板9的前侧下端和加宽挂板14的前侧上端。加宽挂板14能够加大上下间隔的两个滚轮轴5之间的轴距,提高雷达安装座体34的移动稳定性,升降更平稳。
[0029]如附图4、5所示,位于两侧加宽挂板14前侧上端的滚轮轴5外端中部分别设有螺纹孔16,与螺纹孔16对应的左轨道支架2和右轨道支架3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用于雷达安装座体34在左轨道支架2和右轨道支架3下部固定限位的低位固定轴套27;在低位固定轴套27内分别安装有可拆装螺栓30,两侧的可拆装螺栓30内端分别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螺纹孔16内;在左轨道支架2和右轨道支架3的上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用于雷达安装座体34起升后在左轨道支架2和右轨道支架3的顶端固定限位的高位固定轴套15。在车体32行驶时,可通过可拆装螺栓30将滚轮轴5及雷达安装座体34在升降轨道架35的下部固定,防止因车体32颠簸而使雷达安装座体34上下移动,提高车体32行驶时的稳固度;在雷达观测时,将低位固定轴套27内的可拆装螺栓30取下,起升雷达安装座体34至升降轨道架35顶部,再将可拆装螺栓30穿过高位固定轴套15固定安装在螺纹孔16内,这样可将滚轮轴5及雷达安装座体34在升降轨道架35的顶部固定,提高观测时雷达安装座体34的稳固度,更稳定可靠。
[0030]如附图3、4、6所示,在左轨道支架2的下部后端固定有座体左护板25,在右轨道支架3的下部后端固定有与座体左护板25对应的座体右护板26,在座体左护板25和座体右护板26的下部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加固轴套29;在座体左边板8和座体右边板9上分别有与加固轴套29对应的座体轴套28;在座体轴套28内设有螺纹,在加固轴套29和座体轴套28内安装有能将雷达安装座体34在升降轨道架35下部固定的可拆装螺栓30。采用可拆装螺栓30将加固轴套29和座体轴套28连接,使雷达安装座体34分别与座体左护板25和座体右护板26之间锁定,有效防止因车体行驶颠簸导致雷达安装座体34上下振动,稳固度高。
[0031]如附图2、3所示,在左轨道支架2的左侧和右轨道支架3的右侧分别吊挂有用于雷达安装座体34升起后加强支撑的斜撑杆17;两侧斜撑杆17的自由端分别设有连接孔18;在座体左边板8、座体右边板9的后部分别设有能与连接孔18通过螺栓连接的撑杆固定轴套19。雷达安装座体34起升至升降轨道架35顶端后,向后旋转斜撑杆17,通过螺栓对连接孔18与撑杆固定轴套19连接的同时,斜撑杆17能够将雷达安装座体34的后部撑起,防止雷达安装座体34发生偏重,起到加强支撑的作用。
[0032]如附图5、6所示,在两侧的低位固定轴套27和高位固定轴套15的内端面上分别设有能使其内孔与螺纹孔16的孔心定位的的弧形定位凸起20;在加固轴套29的内端面上分别设有能使其内孔与座体轴套28的孔心定位的弧形定位凸起20。低位固定轴套27和高位固定轴套15上的弧形定位凸起20,能够将滚轮轴5限位,使其分别与低位固定轴套27或与高位固定轴套15之间孔心定位,便于可拆装螺栓30的拆装;加固轴套29上的弧形定位凸起20,能够将座体轴套28限位,使其与加固轴套29之间孔心定位,便于可拆装螺栓30的拆装,使用方便。
[0033]如附图2所示,升降动力装置包括升降压力缸21、链轮座22、提升链轮23、提升链条24;在升降轨道架35前侧的底板I上固定安装有升降压力缸21,升降压力缸21活塞杆的顶端通过链轮座22安装有能前后旋转的提升链轮23,在提升链轮23上安装有链条24,链条24的前端固定在底板I或升降压力缸21上,链条24的后端固定连接在雷达安装座体34上。需要雷达观测时,启动升降压力缸21,活塞杆向上伸出,并通过链轮座22带动提升链轮23向上移动,链条24的后端受提升链轮23的作用上移的同时,能够将雷达安装座体34和定向天线31起升;同理,活塞杆下移复位,提升链轮23向下移动,链条24的后端受提升链轮23的作用下移的同时,能够将雷达安装座体34和定向天线31下放,实现雷达安装座体34和定向天线31的升降;除上述升降动力装置结构以外,也可采用现有公知的能够通过电机驱动升降的动力装置。
[0034]根据需要,升降压力缸21采用双级液压缸。双级液压缸的起升行程大,满足使用需求。
[0035]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权利要求】
1.一种立式滑轨雷达定向天线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升降轨道架、雷达安装座体和升降动力装置;在底板的前部上端固定安装有升降轨道架,在升降轨道架上安装有雷达安装座体,雷达安装座体位于底板的后部上端;在升降轨道架前侧的底板上固定安装有能使雷达安装座体沿升降轨道架上下移动的升降动力装置,升降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雷达安装座体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滑轨雷达定向天线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升降轨道架包括左轨道支架和右轨道支架;在底板的前部上端固定安装有左右对应的左轨道支架和右轨道支架;雷达安装座体位于左轨道支架和右轨道支架之间;在左轨道支架和右轨道支架上分别设有开口朝内并相互对应的纵向轨道槽;雷达安装座体包括座体左边板、座体右边板、连接横梁和雷达安装平台;座体左边板与座体右边板的前端通过连接横梁间隔固定在一起;在座体左边板和座体右边板的后部上端固定安装有雷达安装平台,在雷达安装平台上设有雷达安装座孔;在雷达安装座孔四周的雷达安装平台上圆周分布有至少两个连接孔;与纵向轨道槽对应的座体左边板和座体右边板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滚轮轴,在座体左边板左侧的滚轮轴上固定安装有左滚轮,左滚轮位于左轨道支架的纵向轨道槽内;在座体右边板右侧的滚轮轴上固定安装有与左滚轮对应的右滚轮,右滚轮位于右轨道支架的纵向轨道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滑轨雷达定向天线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座体左边板和座体右边板的前部分别设有向上延伸的加宽挂板;在雷达安装座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滚轮轴,左侧的两个滚轮轴分别位于座体左边板的前侧下端和加宽挂板的前侧上端;右侧的两个滚轮轴分别位于座体右边板的前侧下端和加宽挂板的前侧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滑轨雷达定向天线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位于两侧加宽挂板前侧上端的滚轮轴外端中部分别设有螺纹孔,与螺纹孔对应的左轨道支架和右轨道支架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用于雷达安装座体在左轨道支架和右轨道支架下部固定限位的低位固定轴套;在低位固定轴套内分别安装有可拆装螺栓,两侧的可拆装螺栓内端分别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螺纹孔内;在左轨道支架和右轨道支架的上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用于雷达安装座体起升后在左轨道支架和右轨道支架的顶端固定限位的高位固定轴套。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立式滑轨雷达定向天线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左轨道支架的下部后端固定有座体左护板,在右轨道支架的下部后端固定有与座体左护板对应的座体右护板,在座体左护板和座体右护板的下部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加固轴套;在座体左边板和座体右边板上分别有与加固轴套对应的座体轴套;在座体轴套内设有螺纹,在加固轴套和座体轴套内安装有能将雷达安装座体在升降轨道架下部固定的可拆装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立式滑轨雷达定向天线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左轨道支架的左侧和右轨道支架的右侧分别吊挂有用于雷达安装座体升起后加强支撑的斜撑杆;两侧斜撑杆的自由端分别设有连接孔;在座体左边板、座体右边板的后部分别设有能与连接孔通过螺栓连接的撑杆固定轴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滑轨雷达定向天线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左轨道支架的左侧和右轨道支架的右侧分别吊挂有用于雷达安装座体升起后加强支撑的斜撑杆;两侧斜撑杆的自由端分别设有连接孔;在座体左边板、座体右边板的后部分别设有能与连接孔通过螺栓连接的撑杆固定轴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滑轨雷达定向天线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两侧的低位固定轴套和高位固定轴套的内端面上分别设有能使其内孔与螺纹孔的孔心定位的的弧形定位凸起;在加固轴套的内端面上分别设有能使其内孔与座体轴套的孔心定位的弧形定位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滑轨雷达定向天线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升降动力装置包括升降压力缸、链轮座、提升链轮、提升链条;在升降轨道架前侧的底板上固定安装有升降压力缸,升降压力缸活塞杆的顶端通过链轮座安装有能前后旋转的提升链轮,在提升链轮上安装有链条,链条的前端固定在底板或升降压力缸上,链条的后端固定连接在雷达安装座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式滑轨雷达定向天线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升降压力缸采用双级液压缸。
【文档编号】H01Q1/10GK204189938SQ201420662198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8日
【发明者】魏旭辉, 杨炳华, 陆卫冬, 张荣辉, 朱思华, 郭帷, 王海玮, 胡帆, 王星钧, 荆海亮 申请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