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地线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9229发布日期:2020-06-05 19:51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地线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设备工器具,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地线桩。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变电站、发电厂内设备的维护工作量和维护成本也在不断变高。为保护设备和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所有设备在维护时均需要挂接接地线。传统接地桩是焊接在设备旁边的接地角铁上,由于设备多,该种传统方式需要的地线桩数量也多,也增加了变电站、发电厂等电力行业维护工作量和维护成本;同时,有些设备体积庞大,地线桩不可能周边焊接。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3734188u公开了“移动式地线桩”,包括导电的地线桩本体和夹紧螺钉,所述地线桩本体包括装夹部和接地线安装部,所述装夹部具有u型开口,在所述u型开口的一侧面上设置有螺钉孔,所述接地线安装部上设置有供接地线穿过的通孔;所述夹紧螺钉与所述螺钉孔配合,所述夹紧螺钉可穿过所述螺钉孔进入所述u型开口内。

上述专利中所述的地线桩虽可以移动,但是其仅仅通过一个夹紧螺钉将地线桩固定在接地扁铁上,接触不牢固,当受到较大的外力时,易脱落;同时所述的地线桩在安装完接地线后,仍旧可以进行拆卸,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原有变电站中悬挂地线繁琐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移动式地线桩,可以根据设备位置随时实现接地桩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地线桩本体、螺杆和压板,所述地线桩本体包括接线柱和装夹底座,所述装夹底座包括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上一端设有接线柱,另一端设有与所述螺杆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压板位于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之间,螺杆穿过螺纹孔和压板固定连接。

将地线桩本体卡入接地扁铁中,旋转螺杆带动压板下压,压板和第二夹臂夹紧接地扁铁,完成地线桩的安装,然后接上接地线,实现设备的接地;取下接地线,旋转螺杆带动压板上升,放松接地扁铁,取出地线桩,完成地线桩的拆卸,用于检测其他设备或跟随设备一起移动,可以根据设备位置随时实现接地桩功能,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同时减少地线桩在现场使用的数量,进而减少地线桩的维护量和维护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的移动式地线桩还包括手柄和折叠机构,所述手柄与折叠机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折叠机构另一端与所述的螺杆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折叠机构包括套环、离合轴和弹簧,所述的套环一端与所述的手柄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螺杆固定连接,所述的离合轴一端与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的离合轴和弹簧位于套环和螺杆内。

在安装完成移动式地线桩后将手柄通过折叠机构进行折叠,即手柄通过折叠机构能在垂直面作上下摆动,当手柄摆动到水平方向时,起固定压板作用的同时也为接地线头接入接地柱留出空间;在接入接地线头后,此时移动式地线桩无法拆卸,减少安全隐患。

作为优选,所述的装夹底座还包括连接板,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通过连接板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夹臂和连接板之间设有加强筋。

由于第一夹臂上设有接线柱,为了防止第一夹臂和连接板处因接线柱的重量而发生断裂,故在此处设置加强筋,用以巩固加强。

作为优选,所述的螺杆的周围设有3个阻挡柱,每个之间的间隔为120°。

阻挡柱可以防止螺杆和手柄超出使用范围,同时阻挡柱起到一个检测的作用,即手柄在拧紧并折叠后在任意两阻挡柱范围内晃动时移动式地线桩不松动,则说明移动式地线桩安装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的接线柱上设有接线孔,所述接线孔内设有轴套和轴套相匹配的螺母。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接线柱与接地线头接触面会因磨损而腐蚀,影响接触从而产生安全隐患,在接线柱上的接线孔内设有轴套和轴套相匹配的螺母,使得接地线头与接线柱不直接接触,减少接线柱的磨损,与原有的接线柱相比只需更换磨损严重的轴套即可,减少维护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的手柄外侧设有防滑套。

防滑套可以增加手与手柄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工作人员在旋转手柄时打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能根据设备位置随时实现接地桩功能,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2)减少地线桩在现场使用的数量,进而减少地线桩的维护量和维护成本;3)接入接地线头后,移动式地线桩无法拆卸,减少安全隐患;4)接线孔与接地线头之间设有轴套,可以减少接线孔的磨损,减少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装示意图。

图中1.地线桩本体,2.手柄,3.螺杆,4.折叠机构,41.套环,42.离合轴,43.弹簧,5.压板,6.固定板,7.固定销,8.阻挡柱,9接地扁铁,10.接地线头,11.接线柱,111.轴套,112.螺母,12.第一夹臂,13.第二夹臂,14.连接板,15.加强筋,16.蝶形螺母,17.机械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式地线桩,如图1~图3所示,包括地线桩本体1、手柄2、螺杆3、折叠机构4、压板5和固定板6,地线桩本体包括接线柱11、第一夹臂12、第二夹臂13和连接板14,第一夹臂长于第二夹臂,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之间通过连接板焊接连接形成一个“u”型开口,第一夹臂和连接板之间焊接有加强筋15,接线柱安装在第一夹臂的一端,第一夹臂的另一端开有与螺杆相匹配的螺纹孔。折叠机构包括套环41、离合轴42和弹簧43,螺杆上端内部依次开有一大一小两个通孔,大通孔用于放置离合轴,小通孔用于放置弹簧,离合轴的底部与弹簧固定连接,套环的下端与螺杆的上端通过固定销7固定连接,套环的上端与手柄铰接,手柄上套有防滑套。螺杆的下端位于压板的凹槽内,通过固定板和螺钉将螺杆与压板相对固定,即螺杆在转动时,压板和固定板不转动。接线柱上端的接线孔内套有轴套111,采用与轴套相匹配的螺母112将轴套固定在接线孔处。螺杆的周围分布围绕着3根阻挡柱8,相邻阻挡柱之间的间隔为120°。

如图4所示,工作时,将地线桩卡入接地扁铁9,然后水平旋转手柄,手柄通过折叠机构带动螺杆旋转下移,从而带动固定板和压板下移,直至夹紧接地扁铁。然后通过折叠机构将手柄折叠,即将手柄由竖直方向垂直旋转90°位于水平方向,在这个过程中,离合轴受压向下移动,弹簧被压缩。手柄折叠后在任意两阻挡柱范围内晃动移动式地线桩,移动式地线桩不松动,则将接地线头10从移动式地线桩的手柄侧穿入,穿出后在接线孔的另一侧与蝶形螺母16通过螺纹连接,直至露出锁孔,在锁孔处加挂机械锁17以实现地线的闭锁。



技术特征:

1.一种移动式地线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地线桩本体、螺杆和压板,所述地线桩本体包括接线柱和装夹底座,所述装夹底座包括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上一端设有接线柱,另一端设有与所述螺杆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压板位于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之间,螺杆穿过螺纹孔和压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地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地线桩还包括手柄和折叠机构,所述手柄与折叠机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折叠机构另一端与所述的螺杆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地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包括套环、离合轴和弹簧,所述的套环一端与所述的手柄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螺杆固定连接,所述的离合轴一端与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的离合轴和弹簧位于套环和螺杆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地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底座还包括连接板,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通过连接板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地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和连接板之间设有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地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上设有与第一夹臂垂直相连的3个阻挡柱,3个阻挡柱沿螺杆外周均匀分布,相邻两个阻挡柱的间隔为1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地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上设有接线孔,所述接线孔内设有轴套和轴套相匹配的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地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外侧设有防滑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式地线桩,解决了原有变电站中悬挂地线繁琐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地线桩本体、螺杆和压板,地线桩本体包括接线柱和装夹底座,装夹底座包括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第一夹臂上一端设有接线柱,另一端设有与螺杆相匹配的螺纹孔,螺杆与压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根据设备位置随时实现接地桩功能,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减少地线桩在现场使用的数量;减少地线桩的维护量和维护成本;接入接地线头后,移动式地线桩无法拆卸,减少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徐浩;车江嵘;张捷;郭苏锋;倪堃;沈银海;彭明法;李稳;高博;陈志;严惟冰;沈桔;王海波;胡滨;倪京渐;王晓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2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