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无氧酸氢氧型碱双头复合结构电子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9986发布日期:2020-07-14 17:17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抗无氧酸氢氧型碱双头复合结构电子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抗无氧酸氢氧型碱双头复合结构电子连接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连接线,一般包括保护层和设置在保护层内的导体,保护层一般为抗酸碱的材料塑料,在使用电子连接线的时候,存放通常是将线体对折让线体长度变短,然后通过小铁丝捆绑线体,在需要使用电子连接线的时候又得重新打开小铁丝,然后在展开线体,这种方式增加了使用者的麻烦。还存在的现象是usb接口的金属连接壳容易脱落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抗无氧酸氢氧型碱双头复合结构电子连接线,可以改善以上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无氧酸氢氧型碱双头复合结构电子连接线,包括导线,信号连接头;所述信号连接头设置在导线的两端;其中一个信号连接头为a型插头,另一个为b型插头;所述信号连接头含有金属连接壳和接口本体;金属外壳设置防侵蚀的保护膜,保护膜为石墨烯防腐膜,所述金属连接壳设置在接口本体内;在接口本体内与金属连接壳连接端设置锁定卷筒和连接插筒;所述连接插筒位于锁定卷筒中间;在锁定卷筒下端向外翻卷,在翻卷的位置上设置小孔;所述锁定卷筒四周外壁设置凸块,所述凸块的宽度小于锁定卷筒下端向外翻卷的宽度;所述凸块呈现l型,所述凸块上设置v型缝;在接口本体前后两侧设置按压痕,所述按压痕内设置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延伸到锁定卷筒位置;其中一个接口本体左右两侧设置滑棱,另一个连接本体左右两侧设置滑槽,所述滑槽在长度方向其内径逐渐变小,所述滑槽与滑棱相匹配;所述滑槽包括向外扩张的侧面与弧形底面;所述侧面与接口本体侧壁的夹角为30~50°,所述导线包括金属线层和抗无氧酸和氢氧型碱的绝缘层,金属线层为铜线,镀铜线或者银铜线,绝缘层具有复合结构,包括聚乙烯层、聚氨酯层,它们之间设置填充层,层面之间设置绕包聚酯带,包聚酯带两侧设置铝聚粘结护膜。

所述绝缘层包裹在金属线层外侧;所述绝缘层外侧设置加强层。

进一步的,所述侧面与接口本体侧壁的夹角为45°。

进一步的,所述滑棱表面设置防滑弹性层,其厚度为0.5mm。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层上沿着导线长度方向设置防伪线。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层外侧设置保护外层。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外层为透明保护外层。

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设置的两个信号连接头相互之间可以锁定在一起,对于线体的收拾和展开使用非常方便;结构稳定,设计的锁定卷筒能够起到防止金属连接壳脱落的作用;可以抗常见的无氧酸氢氧型碱液,具有防伪性,适合在实验室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金属连接壳和接口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凸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滑槽结构示意图。

图5为滑棱结构示意图。

图6为导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两个接口本体锁定后示意图。

图示:1导线、2接口本体、3按压痕、4滑槽、41侧面、42弧形底面、5b型插头、6滑棱、61防滑弹性层、7a型插头、8锁定卷筒、9连接插筒、10小孔、11凸块、12v型缝、13散热孔、14金属线层、15绝缘层、16防伪线、17保护外层、18加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6所示,抗无氧酸氢氧型碱双头复合结构电子连接线,包括导线1,信号连接头;所述信号连接头设置在导线1的两端;其中一个信号连接头为a型插头7,另一个为b型插头5;所述信号连接头含有金属连接壳和接口本体2;所述金属连接壳设置在接口本体2内;在接口本体2内与金属连接壳连接端设置锁定卷筒8和连接插筒9;所述连接插筒9位于锁定卷筒8中间;在锁定卷筒8下端向外翻卷,在翻卷的位置上设置小孔10;所述锁定卷筒8四周外壁设置凸块11,所述凸块11的宽度小于锁定卷筒8下端向外翻卷的宽度;所述凸块11呈现l型,所述凸块11上设置v型缝12;通过塑料压制接口本体的时候,塑性的接口本体能够与锁定卷筒充分接触,凸块,v型缝隙和小孔增加了与接口本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其稳定性强,l型的凸块独特的结构能够起到反脱的作用。在接口本体2前后两侧设置按压痕43,所述按压痕43内设置散热孔13,所述散热孔13延伸到锁定卷筒8位置;在按压痕上的散热孔还能够起到防滑纹的作用;当手指拿捏接口本体的时候不会滑动。其中一个接口本体2左右两侧设置滑棱6,另一个连接本体左右两侧设置滑槽4,所述滑槽在长度方向其内径逐渐变小,所述滑槽与滑棱6相匹配;所述滑槽包括向外扩张的侧面41与弧形底面42;所述侧面41与接口本体2侧壁的夹角为45°,所述导线包括金属线层和抗无氧酸和氢氧型碱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裹在金属线层外侧;所述绝缘层外侧设置加强层。

如图5所示,所述滑棱6表面设置防滑弹性层61,其厚度为0.5mm。

如图6所示,所述导线1包括金属线层14和绝缘层15;所述绝缘层15包裹在金属线层14外侧;所述绝缘层15外侧设置加强层18,其材质为材质为evoh树脂。所述加强层18上沿着导线1长度方向设置防伪线16,具体的防伪线为三色防伪线,包括紫外变色防伪层,红外防伪层和荧光防伪线层,红外防伪层由氟化钠、氟化钇和氟化镱制成油墨涂料,紫外变色防伪层有紫外荧光剂制成的涂料,荧光防伪层为荧光纤维丝编制成的丝带,它们复合通过挤塑机挤压成型。所述加强层18外侧设置保护外层17。具体的保护外层为透明保护外层,其材质为材质聚乙烯。

当对线体收拾的时候,将两个信号接头并排,将带有滑棱的接口本体插入带有滑槽的接口本体内,如图7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双头连接线的导线长度不能太长。采用这种方式对导线的收拾和展开都十分的方便。



技术特征:

1.抗无氧酸氢氧型碱双头复合结构电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线,信号连接头;所述信号连接头设置在导线的两端;其中一个信号连接头为a型插头,另一个为b型插头;所述信号连接头含有金属连接壳和接口本体;金属外壳设置防侵蚀的保护膜;所述金属连接壳设置在接口本体内;在接口本体内与金属连接壳连接端设置锁定卷筒和连接插筒;所述连接插筒位于锁定卷筒中间;在锁定卷筒下端向外翻卷,在翻卷的位置上设置小孔;所述锁定卷筒四周外壁设置凸块,所述凸块的宽度小于锁定卷筒下端向外翻卷的宽度;所述凸块呈现l型,所述凸块上设置v型缝;在接口本体前后两侧设置按压痕,所述按压痕内设置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延伸到锁定卷筒位置;其中一个接口本体左右两侧设置滑棱,另一个连接本体左右两侧设置滑槽,所述滑槽在长度方向其内径逐渐变小,所述滑槽与滑棱相匹配;所述滑槽包括向外扩张的侧面与弧形底面;所述侧面与接口本体侧壁的夹角为30~50°;所述导线包括金属线层和抗无氧酸和氢氧型碱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裹在金属线层外侧;所述绝缘层外侧设置加强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无氧酸氢氧型碱双头复合结构电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与接口本体侧壁的夹角为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无氧酸氢氧型碱双头复合结构电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棱表面设置防滑弹性层,其厚度为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无氧酸氢氧型碱双头复合结构电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上沿着导线长度方向设置防伪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无氧酸氢氧型碱双头复合结构电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外侧设置保护外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无氧酸氢氧型碱双头复合结构电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外层为透明保护外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无氧酸氢氧型碱双头复合结构电子连接线,包括导线,信号连接头;所述信号连接头设置在导线的两端;所述信号连接头含有金属连接壳和接口本体;所述金属连接壳设置在接口本体内;在接口本体内与金属连接壳连接端设置锁定卷筒和连接插筒;所述连接插筒位于锁定卷筒中间;在接口本体前后两侧设置按压痕,所述按压痕内设置散热孔;其中一个接口本体左右两侧设置滑棱,另一个连接本体左右两侧设置滑槽,所述滑槽在长度方向其内径逐渐变小,所述滑槽与滑棱相匹配。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设置的两个信号连接头相互之间可以锁定在一起,对于线体的收拾和展开使用非常方便;设计的锁定卷筒能够起到防止金属连接壳脱落的作用;具有防伪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昆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03
技术公布日:2020.07.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