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结构的电流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89160发布日期:2020-08-25 19:2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结构的电流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电流互感器。



背景技术:

电流互感器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由闭合的铁心和绕组组成,它的一次侧绕组匝数很少,串在需要测量的电流的线路中,因此它经常有线路的全部电流流过,二次侧绕组匝数比较多,串接在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中。在高频开关电源中,需要检测出开关管、电感等元器件的电流。电流互感器由于能耗小、频带宽、信号还原性好、价格便宜、控制和主功率电路隔离等诸多优点,因此在开关电源中得到很好的应用,经常作为电流检测方法。开关电源需要符合安规的要求,因此开关电源中的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和二次侧需要满足一定的爬电距离和较高的耐压要求,而通常现有的结构难以满足较大的爬电距离和较高的耐压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实用新型提一种新型结构的电流互感器,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结构的电流互感器,包括外壳、磁环、一次侧绕组、二次侧绕组、灌封料、固定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为内是中心位置有一空心圆柱体的环形体、外为方形的壳体,外壳上端面的一侧壁内有一通孔,空心圆柱体与通孔通过外壳顶端面上的长圆凹槽相连,空心圆柱体、通孔、凹槽的直径均略大于一次侧绕组外直径,外壳底端有三个突出的管脚,二次侧绕组在磁环均匀的绕制,并卧式装在外壳内的环形体内,二次侧绕组的起、尾头分别接在外壳上的两个管脚上,一次侧绕组从外壳顶端插在空心圆柱体和通孔内,固定胶将一次侧绕组和凹槽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外壳的新型结构将一次侧绕组和二次侧绕组隔离开,并对二次侧绕组进行灌封,灌封料增加了一次侧绕组和二次侧绕组的绝缘,保证了一次侧绕组和二次侧绕组之间爬电距离,增强了一次侧绕组和二次侧绕组耐压,而且该结构安装方便,体积小,易满足安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仰视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俯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以电流互感器d12.7-49为例。

如图1~图4所示,一种新型结构的电流互感器,包括外壳1、磁环2、一次侧绕组3、二次侧绕组4、灌封料5、固定胶6,外壳1为内是中心位置有一空心圆柱体1-1的环形体、外为方形的壳体,外壳1上端面的一侧壁内有一通孔1-2,空心圆柱体1-1与通孔1-2通过外壳1顶端面上的长圆凹槽1-3相连,空心圆柱体1-1、通孔1-2、凹槽1-3的直径均略大于一次侧绕组3外直径,外壳1底端有三个突出的管脚1-4。

一次侧绕组3为φ1.2mm镀锡铜线,二次侧绕组4为φ0.2聚氨酯漆包线,首先用φ0.2的聚氨酯漆包线在磁环2上均匀绕制100圈,作为二次侧绕组4,然后对其起、尾头进行烫锡处理,处理后进行烫锡、圈数测试,测试合格,卧式装入外壳1内的环形体内,将二次侧绕组4的起、尾头接到外壳1的不同的两个管脚1-4上,用灌封料5对外壳1的环形体内进行灌封、固化,灌封固化后将一次侧绕组3的φ1.2mm镀锡铜线插入外壳1上预留的空心圆柱体1-1与通孔1-2中并伸出孔外,并用固定胶6固定在凹槽1-3内并晾干,进行校脚、烫二遍锡、贴标签、复检等工序,最后进行出厂检验,性能、外形检验,满足要求则为合格品。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结构的电流互感器,包括外壳(1)、磁环(2)、一次侧绕组(3)、二次侧绕组(4)、灌封料(5)、固定胶(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为内是中心位置有一空心圆柱体(1-1)的环形体、外为方形的壳体,外壳(1)上端面的一侧壁内有一通孔(1-2),空心圆柱体(1-1)与通孔(1-2)通过外壳(1)顶端面上的长圆凹槽(1-3)相连,空心圆柱体(1-1)、通孔(1-2)、凹槽(1-3)的直径均略大于一次侧绕组(3)外直径,外壳(1)底端有三个突出的管脚(1-4),二次侧绕组(4)在磁环(2)均匀的绕制,并卧式装在外壳(1)内的环形体内,

二次侧绕组(4)的起、尾头分别接在外壳(1)上的两个管脚(1-4)上,一次侧绕组(3)从外壳(1)顶端插在空心圆柱体(1-1)和通孔(1-2)内,固定胶(6)将一次侧绕组(3)和凹槽(1-3)固定在一起。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电流互感器,包括外壳、磁环、一次侧绕组、二次侧绕组、灌封料、固定胶,外壳为内是中心位置有一空心圆柱体的环形体、外为方形的壳体,外壳上端面的一侧壁内有一通孔,空心圆柱体与通孔通过外壳顶端面上的长圆凹槽相连,外壳底端有三个突出的管脚,二次侧绕组在磁环均匀的绕制,并卧式装在外壳内的环形体内,二次侧绕组的起、尾头分别接在外壳上的两个管脚上,一次侧绕组从外壳顶端插在空心圆柱体和通孔内,固定胶将一次侧绕组和凹槽固定在一起。效果是体积小,操作简单、安装方便,满足安规要求,利用外壳的新型结构将一次侧绕组和二次侧绕组隔离开,并对二次侧绕组进行灌封,保证了两个绕组耐压和之间爬电距离。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苓;唐静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光电惠高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4
技术公布日:2020.08.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