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壳断路器动触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08641发布日期:2020-08-18 19:32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塑壳断路器动触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塑壳断路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塑壳断路器动触头结构。



背景技术:

动触头系统是断路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接通或断开电流。当电路中出现短路故障电流时,断路器驱动操作机构动作,使动、静触头迅速断开,此时动、静触头间的电压导致空气介质放电而产生电弧。电弧在燃烧过程中使触头处的空气体积膨胀,温度急剧上升,电离加速,同时触头及附近的金属零件表面因高温产生熔融蒸发,从而在断路器内部形成高温高压的气体。

现有技术中存在动静触头之间的接触压力不稳定,导致断路器温升较高、结构较复杂,导致组装工艺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技术:
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塑壳断路器动触头结构,保证动触头转动过程中受力稳定从而提高动、静触头间的接触压力的稳定性控制短路器温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塑壳断路器动触头结构,包括转轴壳体,所述转轴壳体为圆柱形中空结构,其内部安装有动触头,所述动触头两端与静触头接触的部分分别伸出转轴壳体外部,动触头中穿设有两根关于动触头中心对称的第一连轴,位于每根第一连轴旁的转轴壳体内,平行设有第二连轴,相邻的第一连轴和第二连轴之间顶端和底端之间连接有弹簧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弹簧件共设有四根,两两一组分别分布于动触头的顶面上方和底面下方。

弹簧件沿动触头的宽度方向延伸。

第二连轴、第一连轴的两端分别与转轴壳体连接;第二连轴、第一连轴均沿转轴壳体轴向平行设置。

转轴壳体外部顶面和底面中部各设有一凸台,顶面和底面上分别通过所述凸台安装有绝缘板。

转轴壳体内部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连轴顶端和底端匹配的限位槽一。

转轴壳体内部侧壁上部、下部分别设有与所述弹簧件匹配的限位槽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具有导通和切断电路的功能:通过动触头系统和静触头系统之间的触点接触,安全可靠的接通和分断短路电流以下的所有电流;通过弹簧件的均匀分布,提高动、静触头间的接触压力稳定性,从而达到有效控制断路器温升、电路电流承载能力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转轴设计合理,结构更加简化紧凑,减小工装夹具的使用数量,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轴壳体内部部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轴壳体安装结构的爆炸图。

其中:1、绝缘板;2、转轴壳体;3、第二连轴;4、动触头;5、弹簧件;6、第一连轴;21、限位槽一;22、限位槽二;23、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塑壳断路器动触头结构,包括转轴壳体2,转轴壳体2为圆柱形中空结构,其内部安装有动触头4,动触头4两端与静触头接触的部分分别伸出转轴壳体2外部,动触头4中穿设有两根关于动触头4中心对称的第一连轴6,位于每根第一连轴6旁的转轴壳体2内,平行设有第二连轴3,相邻的第一连轴6和第二连轴3之间顶端和底端之间连接有弹簧件5。

弹簧件5共设有四根,两两一组分别分布于动触头4的顶面上方和底面下方。

弹簧件5沿动触头4的宽度方向延伸。

第二连轴3、第一连轴6的两端分别与转轴壳体2连接;第二连轴3、第一连轴6均沿转轴壳体2轴向平行设置。

转轴壳体2外部顶面和底面中部,各设有一凸台23,顶面和底面上分别通过凸台23安装有绝缘板1。

转轴壳体2内部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有与第一连轴6顶端和底端匹配的限位槽一21。

转轴壳体2内部侧壁上部、下部分别设有与弹簧件5匹配的限位槽二22。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转轴壳体2转动,带动动触头4来回转动,从而与静触头(外部机构图中为示出)进行接触,转动过程中分布在动触头4顶部和底部的弹簧件5能够调整动触头4的受力,两组弹簧件5分布的位置能够保证动触头4在动作过程中受力平衡,使动触头4转动过程中仍保持受力平衡,从而保证其与静触头之间的接触的压力维持稳定,防止出现接触压力过大或过小造成短路器温升不稳定。本实用新型可长期通过额定电流,确保不产生超过允许的温升作用、以及保证断路器寿命:能保证产品设计的机械寿命及电气寿命,并在寿命试验结束后能达到标准规定的必须验证的试验。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技术特征:

1.一种塑壳断路器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壳体(2),所述转轴壳体(2)为圆柱形中空结构,其内部安装有动触头(4),所述动触头(4)两端与静触头接触的部分分别伸出转轴壳体(2)外部,动触头(4)中穿设有两根关于动触头(4)中心对称的第一连轴(6),位于每根第一连轴(6)旁的转轴壳体(2)内,平行设有第二连轴(3),相邻的第一连轴(6)和第二连轴(3)之间顶端和底端之间连接有弹簧件(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件(5)共设有四根,两两一组分别分布于动触头(4)的顶面上方和底面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弹簧件(5)沿动触头(4)的宽度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连轴(3)、第一连轴(6)的两端分别与转轴壳体(2)连接;第二连轴(3)、第一连轴(6)均沿转轴壳体(2)轴向平行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转轴壳体(2)外部顶面和底面中部各设有一凸台(23),顶面和底面上分别通过所述凸台(23)安装有绝缘板(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转轴壳体(2)内部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连轴(6)顶端和底端匹配的限位槽一(2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转轴壳体(2)内部侧壁上部、下部分别设有与所述弹簧件(5)匹配的限位槽二(2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动触头结构,包括转轴壳体,其为圆柱形中空结构,其内部安装有动触头,所述动触头两端与静触头接触的部分分别伸出转轴壳体外部,动触头中穿设有两根关于动触头中心对称的第一连轴,位于每根第一连轴旁的转轴壳体内,平行设有第二连轴,相邻的第一连轴和第二连轴之间顶端和底端之间连接有弹簧件。本实用新型具有导通和切断电路的功能:通过动触头系统和静触头系统之间的触点接触,安全可靠的接通和分断短路电流以下的所有电流;通过弹簧件的均匀分布,提高动、静触头间的接触压力稳定性,从而达到有效控制断路器温升、电路电流承载能力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乐星电气(无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18
技术公布日:2020.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