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拔插式开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7813发布日期:2020-09-15 19:2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拔插式开关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新型拔插式开关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开关面板为接线式面板,使用时,需要通过繁琐的接线工作才能完成面板的安装,安装起来相当不方便,并且,当用户需要升级更换面板时,需要进行拆线装线工作,使得更换开关面板时费时费力,工作效率较低,同时,对于没有电学基础的普通用户,更换面板时,不能自行操作,需要请专业电工操作,提高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拔插式开关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拔插式开关结构,包括面板及开关主体,所述面板与开关主体卡扣或螺丝可拆卸连接,所述开关主体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定位槽,宽度方向的两侧面设有卡槽,所述开关主体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连接有多个电极触头及机械开关,所述电极触头凸出在开关主体的后端,所述机械开关穿过面板露出在外。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主体的后端面设有凹槽,所述电极触头均匀间隔排列在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为方形卡槽,用于与底盒卡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触头由金属材料制成,用于插入开关底盒与开关底盒的连接器电性连接,其形状为方形或腰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开关的上端设有开关护罩,所述开关护罩的下端设有防滑凸起,所述防滑凸起上设有夜光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主体宽度方向的两侧面还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为条状散热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拔插式开关结构的开关主体内设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连接有多个电极触头及机械开关,电极触头凸出在开关主体的后端,机械开关穿过面板露出在外,通过电极触头与底盒上的连接器实现自由拔插式供电,从而避免了传统开关的繁琐接线工作,方便用户更换开关主体,对于普通用户也可自行更换面板,提高了用户体验感,节约了使用成本。

(2)本实用新型拔插式开关结构的面板与开关主体为可拆卸连接的结构,外形独特美观、结构稳定、安装方便,提高了该开关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拔插式开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拔插式开关结构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拔插式开关结构面板不同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拔插式开关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中:1、面板,2、开关主体,21、定位槽,22、卡槽,23、电极触头,24、机械开关,25、开关护罩,26、防滑凸起,27、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照附图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拔插式开关结构,包括面板1及开关主体2,面板1与开关主体2卡扣或螺丝可拆卸连接,本优选实施例采用卡扣连接,开关主体2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定位槽21,宽度方向的两侧面设有卡槽22,开关主体2内设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连接有多个电极触头23及机械开关24,电极触头23凸出在开关主体2的后端,机械开关24穿过圆形面板1露出在外。

本实用新型开关主体2的后端面设有凹槽,电极触头23均匀间隔排列在凹槽内,电极触头23设置在凹槽内可防止电极触头23被摔击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卡槽22为方形卡槽,用于与底盒卡扣连接,连接方便、稳定;定位槽21用于开关主体2的定位,其与底盒上的定位柱配合实现精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极触头23由金属材料制成,其用于插入开关底盒与开关底盒的连接器电性连接,形状为方形或腰圆形,本优选实施例中,电极触头23为方形的黄铜电极,该电极触头导电性能优良、发热低,与底盒连接器连接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开关24上端设有开关护罩25,开关护罩25由硬质塑胶材料制成,开关护罩25的下端设有防滑凸起26,防滑凸起26为柔性凸起,其凸出高度为1mm左右,可增强用户手触体验感,该防滑凸起26上还设有夜光涂层,夜光涂层可在漆黑的环境下发光,方便用户在黑夜环境下快速找到开关位置;开关主体2宽度方向的两侧面还设有散热孔27,散热孔27为条状散热孔,散热孔可将开关主体2内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从而保证开关主体2的良好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拔插式开关结构基于86型标准底盒使用,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审美需求,本实用新型面板1的形状为正圆形或弧线形结构,参照附图3,图3中a型为正圆形面板,b型为高度对称的类圆弧形面板,c型在a型的基础上设计为左右两端平直结构,d型在b型的基础上设计为左右两端平直结构,c型、d型面板的设计方便多个面板紧密组合安装。

参照附图4,本优选实施例中,机械开关24设有3个(k1、k2、k3),机械开关24为上下按压式的传统机械开关,电极触头13设有4个(l1、l2、l3、l4),l1、l2分别与机械开关k1的两端连接,l1、l3分别与机械开关k2的两端连接,l1、l4分别与机械开关k3的两端连接,使用时,将开关主体2插入到底盒的连接器(未标出)上,用户可通过按压开关k1来控制l1、l2的连接或断开,从而来实现对电器s1的控制,通过按压开关k2来控制l1、l3的连接或断开,从而来实现对电器s2的控制,通过按压开关k3来控制l1、l4的连接或断开,从而来实现对电器s3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拔插式开关结构的外形独特美观、结构紧凑,适用于家庭、办公室及工业生产等领域,该开关采用拔插式方式进行供电,避免了传统开关的繁琐接线工作,方便用户进行开关面板的更换升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节约了使用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拔插式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1)及开关主体(2),所述面板(1)与开关主体(2)卡扣或螺丝可拆卸连接,所述开关主体(2)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定位槽(21),宽度方向的两侧面设有卡槽(22),所述开关主体(2)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连接有多个电极触头(23)及机械开关(24),所述电极触头(23)凸出在开关主体(2)的后端,所述机械开关(24)穿过面板(1)露出在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拔插式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主体(2)的后端面设有凹槽,所述电极触头(23)均匀间隔排列在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拔插式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22)为方形卡槽,用于与底盒卡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拔插式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触头(23)由金属材料制成,用于插入开关底盒与开关底盒的连接器电性连接,其形状为方形或腰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拔插式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开关(24)的上端设有开关护罩(25),所述开关护罩(25)的下端设有防滑凸起(26),所述防滑凸起(26)上设有夜光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拔插式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主体(2)宽度方向的两侧面还设有散热孔(27),所述散热孔(27)为条状散热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拔插式开关结构,包括面板及开关主体,所述面板与开关主体卡扣或螺丝可拆卸连接,所述开关主体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定位槽,宽度方向的两侧面设有卡槽,所述开关主体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连接有多个电极触头及机械开关,所述电极触头凸出在开关主体的后端,所述机械开关穿过圆形面板露出在外。本实用新型的拔插式圆形面板开关外形独特美观、结构紧凑,适用于家庭、办公室及工业生产等领域,该开关采用拔插式方式进行供电,避免了传统开关的繁琐接线工作,方便用户进行开关面板的更换升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节约了使用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通宸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29
技术公布日:2020.09.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