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漏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84405发布日期:2021-08-24 12:38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漏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漏箱。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漏箱是一种可放置汽车电池的箱子,防止电池泄漏,电池防漏箱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是其核心部件,电池箱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安全性,但是现有技术的仍存在一下缺陷:

在新能源汽车运行的时候,电池防漏箱遇到水,水会通过圆孔进入箱子中,使得电池遇水,长期浸在水中,电池会产生安全隐患,无法正常行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漏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漏箱,其结构包括:上盖、o型圈、主箱、铜箔软连接,所述上盖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主箱上方,所述铜箔软连接表面设有o型圈,所述铜箔软连接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主箱。

更进一步的,所述主箱内部主要设有外壳、浮体、散热装置、一号移动槽、二号移动槽、连杆、圆孔,所述外壳底部设有圆孔,所述浮体通过活动卡合在二号移动槽,所述散热装置通过嵌固连接在外壳上表面,所述外壳内设有一号移动槽、二号移动槽,所述连杆与一号移动槽进行活动卡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主箱采用u型槽设计,所述浮体位于连杆下方,所述散热装置位于连杆上方,所述圆孔均匀分布在外壳下方。

更进一步的,所述叶片位于透气网上方。

更进一步的,所述叶片可旋转成圆盘覆盖透气网,液体不能进入。

更进一步的,所述浮体移动至二号移动槽中间时,浮体上表面正好与转杆底面接触。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汽车行驶,水通过防漏箱底部的圆孔进入箱体,水若较少,将不会影响电池的使用,但当水达到一定程度时,水将浮体向上移动,使得浮体带动连杆在移动槽上向上移动,从而连杆带动转杆,使得叶片旋转成为一个圆盘,此时主箱上表面与上盖装成为全封闭式,水无法进入电池中,汽车可正常行驶,避免由于电池浸在水中产生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漏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主体内部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装置的部分横截面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装置的俯视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盖-1、o型圈-2、主箱-3、铜箔软连接-4、外壳-31、浮体-32、散热装置-33、一号移动槽-34、二号移动槽-35、连杆-36、圆孔-37、叶片-331、透气网-332、转杆-3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漏箱,其结构包括:上盖1、o型圈2、主箱3、铜箔软连接4,所述上盖1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主箱3上方,所述铜箔软连接4表面设有o型圈2,所述铜箔软连接4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主箱3,所述主箱3内部主要设有外壳31、浮体32、散热装置33、一号移动槽34、二号移动槽35、连杆36、圆孔37,所述外壳31底部设有圆孔37,所述浮体32通过活动卡合在二号移动槽35,所述散热装置33通过嵌固连接在外壳31上表面,所述外壳31内设有一号移动槽34、二号移动槽35,所述连杆36与一号移动槽34进行活动卡合,所述主箱3采用u型槽设计,所述浮体32位于连杆36下方,所述散热装置33位于连杆36上方,所述圆孔37均匀分布在外壳31下方,所述散热装置33主要有叶片331、透气网332、转杆333,所述叶片331通过活动卡合安装在转杆333,所述透气网332通过螺栓连接在散热装置33底部,所述转杆333与散热装置33进行间隙配合,所述叶片331位于透气网332上方,所述叶片331可旋转成圆盘覆盖透气网332,液体不能进入,所述浮体32移动至二号移动槽35中间时,浮体32上表面正好与转杆333底面接触。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做如下说明:

本实用新型通过驾驶员进入汽车内,启动汽车,汽车开始行驶,汽车下方遇到水时,水将会从外壳31底部的圆孔37进入箱体内,当水增多到浮体32下方时,浮体32会由于水的增多,使得浮体32在二号移动槽35上向上移动,浮体32移动至二号移动槽35中间时,浮体32将会带动连杆36在一号移动槽34向上移动,使得连杆36触碰转杆333,从而叶片331在转杆333上旋转成一个密封圆盘,覆盖透气网332,使得汽车防漏箱成为全封闭,电池将不会浸在水中,汽车能够正常行驶,避免由于电池浸在水中产生的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漏箱,其结构包括:上盖(1)、o型圈(2)、主箱(3)、铜箔软连接(4),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1)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主箱(3)上方,所述铜箔软连接(4)表面设有o型圈(2),所述铜箔软连接(4)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主箱(3);

所述主箱(3)内部主要设有外壳(31)、浮体(32)、散热装置(33)、一号移动槽(34)、二号移动槽(35)、连杆(36)、圆孔(37),所述外壳(31)底部设有圆孔(37),所述浮体(32)通过活动卡合在二号移动槽(35),所述散热装置(33)通过嵌固连接在外壳(31)上表面,所述外壳(31)内设有一号移动槽(34)、二号移动槽(35),所述连杆(36)与一号移动槽(34)进行活动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漏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3)采用u型槽设计,所述浮体(32)位于连杆(36)下方,所述散热装置(33)位于连杆(36)上方,所述圆孔(37)均匀分布在外壳(31)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漏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33)主要有叶片(331)、透气网(332)、转杆(333),所述叶片(331)通过活动卡合安装在转杆(333),所述透气网(332)通过螺栓连接在散热装置(33)底部,所述转杆(333)与散热装置(33)进行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漏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331)位于透气网(332)上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漏箱,其结构包括:上盖、O型圈、主箱、铜箔软连接,上盖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主箱上方,铜箔软连接表面设有O型圈,铜箔软连接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主箱,本实用新型通过汽车行驶,水通过防漏箱底部的圆孔进入箱体,水若较少,将不会影响电池的使用,但当水达到一定程度时,水将浮体向上移动,使得浮体带动连杆在移动槽上向上移动,从而连杆带动转杆,使得叶片旋转成为一个圆盘,此时主箱上表面与上盖装成为全封闭式,水无法进入电池中,汽车可正常行驶,避免由于电池浸在水中产生的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周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佳鑫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4
技术公布日:2021.08.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