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70843发布日期:2021-08-31 14:04阅读:60来源:国知局
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隔离开关是一种主要用于“隔离电源、倒闸操作、用以连通和切断小电流电路”,无灭弧功能的开关器件。

市面上的此类隔离开关主要包含进出线端子、动静触头、供动触头复位的复位弹簧、操作手柄、通过操作手柄带动动触头动作的连杆;一般此类隔离开关由于异常情况分闸之后,需要操作人员,对异常情况解除之后,在进行合闸通电;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操作人员意外碰到操作手柄进行的合闸、或临时有事离开后再回来同时遗忘该异常情况未接除前进行的合闸,再或者异常情况发生跳闸后外人出于“好心”进行合闸等,均会有一定可能性使得操作人员出现触电事故,或烧毁用电设备的情况。

以及市面上大多隔离开关的接线处仅用一个接线端子,且此接线端子仅涉及一个螺丝钉,而在实际使用中发现仅涉及一个螺丝钉所固定的进出线会一定可能性出现晃动,而该晃动情况发现后,会使得接线松动,进而造成接线不牢固的情况,部分生产商基于该缺陷,采用在隔离开关内设置多个接线端子同时对接入进线或出线进线固定,但该解决方案则会出现所涉及的隔离开关生产成本过高的情况。

此外,隔离开关内的动静触头的配合位置一般不可见,在实际使用中,会使得操作人员在维修电路时并不能真正意义上的判断隔离开关是否断开,只能单单从手柄的位置来判断,一旦隔离开关的动静触头由于电路故障而发生熔焊时,尽管手柄已断开而实际上电路并没有真正切断,如果此时操作人员仅仅也是从手柄位置来判断断开,就会导致触电事故,危及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防止分闸后,在未解除异常情况下进行合闸的隔离开关。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隔离开关,包括壳体,装于内的进出线端子、动静触头、供动触头复位的复位弹簧、操作手柄、构成操作手柄与动触头联动的连杆,所述的壳体内还包括操作手柄一侧的手柄锁,所述手柄锁限位于壳体内,其一端形成操作部且裸露于壳体外,另一端形成手柄限位部并延伸至操作手柄的位置,所述分闸状态下通过操作手柄处操作部的旋转带动手柄限位部于操作手柄的位置旋入及旋出,构成操作手柄的锁死及解锁。

上述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手柄锁的设置,可使得当异常情况发生时,通过手动旋动裸露于壳体外的操作部,使得带动手柄限位部选入到操作手柄的位置,使得实现操作手柄锁死,即操作手柄无法扳动,由此可实现防止隔离开关在分闸后,在未解除异常情况下进行合闸,也确保了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减少乃至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而当操作人员将隔离开关分闸的异常情况解除后,操作人员可通过旋动操作部,使得手柄限位部从操作手柄的位置旋出,进而实现手柄锁对于操作手柄的解锁。

特别地,进出线端子包括接线框以及与接线框适配多个接线螺丝,接线框上开设有与所述的多个接线螺丝配套设置的多个螺丝孔,通过所述的多个接线螺丝与接线框上的多个螺丝孔的配合,供接入的导线紧固;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再确保接入隔离开关的导线牢靠固定的同时,还可实现成本的降低。

特别地,壳体处相对于动静触头配合的位置设置有观察窗;通过上述观察窗的设置,可使得隔离开关中动静触头配合的可视,可避免出现现有中由于动静触头由于电路故障而发生熔焊,使得即使手柄已断开而实际上电路并没有真正切断,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也保证了隔离开关的操作的安全性。

特别地,手柄锁分布于操作手柄与动触头之间,所述分闸状态下,该手柄锁临贴于动触头的一处;通过上述设置,可使得装于壳体处的手柄锁与壳体内的其他零部件配合更为紧凑。

特别地,手柄锁处手柄限位部与操作手柄的配合处为与操作手柄适配的斜面结构;由于操作手柄底面一般为斜面结构,而当将手柄限位部与操作手柄的配合的位置设置成斜面结构,可使得手柄锁与操作手柄的配合更可靠。

特别地,观察窗分布于壳体的正面或侧面。

特别地,裸露壳体外的操作部上开设有旋转位;通过旋转位的设置,可使得手柄锁更易的操控。

特别地,进出线端子处包括的接线螺丝的个数为两个;通过上述设置,可使得隔离开关中在实现紧固导线的同时,可将成本将至最低。

特别地,旋转位可供螺丝刀刀尖插入;通过上述设置,一般操作人员在维护隔离开关时,螺丝刀基本都会有配备,将该旋转位设置成可供螺丝刀刀尖插入,可使得操作人员在对隔离开关进行锁死时,不必去找寻其他工具,使得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隔离开关手柄锁与操作手柄的配合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隔离开关手柄锁与操作手柄的解除配合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手柄锁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采用了一种隔离开关,包括壳体1,装于内的进出线端子、动静触头、供动触头5复位的复位弹簧2、操作手柄7、构成操作手柄7与动触头5联动的连杆6,壳体1内还包括操作手柄7一侧的手柄锁8,手柄锁8限位于壳体1内,其一端形成操作部81且裸露于壳体1外,另一端形成手柄限位部82并延伸至操作手柄7的位置,分闸状态下通过操作手柄7处操作部81的旋转带动手柄限位部82于操作手柄7的位置旋入及旋出,构成操作手柄7的锁死及解锁。

上述通过手柄锁8的设置,可使得当异常情况发生时,通过手动旋动裸露于壳体1外的操作部81,使得带动手柄限位部82选入到操作手柄7的位置,使得实现操作手柄7锁死,即操作手柄7无法扳动,由此可实现防止隔离开关在分闸后,在未解除异常情况下进行合闸,也确保了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减少乃至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而当操作人员将隔离开关分闸的异常情况解除后,操作人员可通过旋动操作部81,使得手柄限位部82从操作手柄7的位置旋出,进而实现手柄锁8对于操作手柄7的解锁。

此外,上述的进出线端子包括接线框3以及与接线框3适配多个接线螺丝4,接线框3上开设有与多个接线螺丝4配套设置的多个螺丝孔,通过多个接线螺丝4与接线框3上的多个螺丝孔的配合,供接入的导线紧固。

而上述,壳体1处相对于动静触头配合的位置设置有观察窗9,该观察窗9分布于壳体1的正面或侧面。

上述的手柄锁8分布于操作手柄7与动触头5之间,分闸状态下,该手柄锁8临贴于动触头5的一处。

上述的手柄锁8处手柄限位部82与操作手柄7的配合处为与操作手柄7适配的斜面结构821。裸露壳体1外的操作部81上开设有旋转位811。进出线端子处包括的接线螺丝4的个数为两个。旋转位811可供螺丝刀刀尖插入。



技术特征:

1.一种隔离开关,包括壳体,装于内的进出线端子、动静触头、供动触头复位的复位弹簧、操作手柄、构成操作手柄与动触头联动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还包括操作手柄一侧的手柄锁,所述手柄锁限位于壳体内,其一端形成操作部且裸露于壳体外,另一端形成手柄限位部并延伸至操作手柄的位置,通过操作手柄处操作部的旋转带动手柄限位部于操作手柄的位置旋入及旋出,构成操作手柄的锁死及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出线端子包括接线框以及与接线框适配多个接线螺丝,接线框上开设有与所述的多个接线螺丝配套设置的多个螺丝孔,通过所述的多个接线螺丝与接线框上的多个螺丝孔的配合,供接入的导线紧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处相对于动静触头配合的位置设置有观察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锁分布于操作手柄与动触头之间,分闸状态下,该手柄锁临贴于动触头的一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锁处手柄限位部与操作手柄的配合处为与操作手柄适配的斜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观察窗分布于壳体的正面或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裸露壳体外的操作部上开设有旋转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出线端子处包括的接线螺丝的个数为两个。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位可供螺丝刀刀尖插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隔离开关,包括壳体,装于内的进出线端子、动静触头、复位弹簧、操作手柄、连杆,壳体内还包括操作手柄一侧的手柄锁,手柄锁限位于壳体内,其一端形成操作部且裸露于壳体外,另一端形成手柄限位部并延伸至操作手柄的位置,当异常情况发生时,通过手动旋动裸露于壳体外的操作部,使得带动手柄限位部选入到操作手柄的位置,使得实现操作手柄锁死,即操作手柄无法扳动,由此实现确保了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减少乃至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而当操作人员将隔离开关分闸的异常情况解除后,操作人员可通过旋动操作部,使得手柄限位部从操作手柄的位置旋出,进而实现手柄锁对于操作手柄的解锁。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海;林克;严雷建;李孝权;丁蒋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泰力基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5
技术公布日:2021.08.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