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液冷系统的电池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58998发布日期:2021-09-15 08:39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液冷系统的电池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箱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置液冷系统的电池箱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车的发展,动力电池行业进入了爆发式的成长。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逐渐提高,且缺乏相应的安全防护意识,导致由锂离子电池引发的燃烧爆炸事故屡见不鲜。现有的电池箱仅为存放电池使用,在实际过程中电池高温运转,易发生故障或产生爆炸风险,故急需一款能够确保电池安全运转的电池箱。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置液冷系统的电池箱结构,其通过上下表面的液冷结构使得电池运转时电池容腔内的温度得到控制,确保电池处于安全的温度环境下运行,保证电池的正常运转。
4.一种内置液冷系统的电池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池箱体、盖板,所述电池箱体包括四周围板、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铺装有下冷却板,所述下冷却板的厚度方向设置有封闭的第一内腔,所述下冷却板的其中一立板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孔、第一出水孔,所述电池箱体的对应于第一进水孔、第一出水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避让孔,电池模组分别排布于所述下冷却板的上表面,其还包括有上冷却板,所述上冷却板的表面嵌装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的中心内凹槽内,所述上冷却板的厚度方向设置有封闭的第二内腔,所述上冷却板的对应于所述第一进水孔、第二出水孔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进水孔、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二进水孔、第二出水孔分别接头套管的上端;其还包括有两组汇流接头,所述汇流接头包括第一水平接头端、第二垂直接头端、第三汇流端,所述第一水平接头端分别密封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一进水孔或第一出水孔布置,所述第二垂直接头端在连接状态下密封连接所述接头套管的下端,所述第三汇流端贯穿所述避让孔后外凸于对应位置的围板。
5.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6.所述下冷却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导热硅胶,所述电池模组的底部紧贴所述导热硅胶的上表面布置,确保热传递充分均匀;
7.其还包括有固定筋支架,若干根所述固定筋支架平行布置于所述电池箱体的腔体的底部区域,所述导热硅胶对应于所述固定筋支架的位置设置有避让缺口,所述固定筋支架的两端分别焊接连接对应围板的内壁,所述电池模组的侧部对应凸起固接支承于所述固定筋支架的对应支承上表面,其确保电池模组的组装快捷方便;
8.所述围板的上部外侧设置有向外侧折弯止挡水平边,确保盖板的方便安装;
9.所述上冷却板的下表面和电池模组的上表面留有空气流动间隙,其利用空气热辐射来进行散热。
10.采用本实用新型后,电池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带有内腔的下冷却板,上盖的下表面
集成有上冷却板,上冷却板、下冷却板分别通过进水孔、出水孔连接至汇流接头然后连接外部介质,完成对于电池模组的上部和下部的冷量输送,其通过上下表面的液冷结构使得电池运转时电池容腔内的温度得到控制,确保电池处于安全的温度环境下运行,保证电池的正常运转。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盖板未盖合);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去除盖板、上冷却板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图1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图3的a

a剖结构示意图;
15.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16.电池箱体1、盖板2、中心内凹槽21、围板3、底板4、下冷却板5、第一内腔6、第一进水孔7、第一出水孔8、避让孔9、电池模组10、上冷却板11、第二内腔12、第二进水孔13、第二出水孔14、接头套管15、汇流接头16、第一水平接头端161、第二垂直接头端162、第三汇流端163、导热硅胶17、固定筋支架18、止挡水平边19。
具体实施方式
17.一种内置液冷系统的电池箱结构,见图1

图4:其包括电池箱体1、盖板2,电池箱体1包括四周围板3、底板4,底板4的上表面铺装有下冷却板5,下冷却板5的厚度方向设置有封闭的第一内腔6,下冷却板5的其中一立板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孔7、第一出水孔8,电池箱体1的对应于第一进水孔7、第一出水孔8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避让孔9,电池模组10分别排布于下冷却板5的上表面,其还包括有上冷却板11,上冷却板11的表面嵌装于盖板2的下表面的中心内凹槽21内,上冷却板11的厚度方向设置有封闭的第二内腔12,上冷却板11的对应于第一进水孔7、第二出水孔8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进水孔13、第二出水孔14,第二进水孔13、第二出水孔14分别连接对应的接头套管15的上端;其还包括有两组汇流接头16,汇流接头16包括第一水平接头端161、第二垂直接头端162、第三汇流端163,第一水平接头端161分别密封连接对应的第一进水孔7或第一出水孔8布置,第二垂直接头端162在连接状态下密封连接接头套管15的下端,第三汇流端163贯穿避让孔9后外凸于对应位置的围板3。
18.下冷却板5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导热硅胶17,电池模组10的底部紧贴导热硅胶17的上表面布置,确保热传递充分均匀;
19.其还包括有固定筋支架18,若干根固定筋支架18平行布置于电池箱体1的腔体的底部区域,导热硅胶17对应于固定筋支架18的位置设置有避让缺口,固定筋支架18的两端分别焊接连接对应围板3的内壁,电池模组10的侧部对应凸起固接支承于固定筋支架18的对应支承上表面,其确保电池模组10的组装快捷方便;
20.围板3的上部外侧设置有向外侧折弯止挡水平边19,确保盖板2的方便安装;
21.上冷却板11的下表面和电池模组10的上表面留有空气流动间隙,其利用空气热辐射来进行散热。
22.其工作原理如下:电池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带有内腔的下冷却板,上盖的下表面集成有上冷却板,上冷却板、下冷却板分别通过进水孔、出水孔连接至汇流接头然后连接外部
介质,完成对于电池模组的上部和下部的冷量输送,其通过上下表面的液冷结构使得电池运转时电池容腔内的温度得到控制,确保电池处于安全的温度环境下运行,保证电池的正常运转。
2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内置液冷系统的电池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池箱体、盖板,所述电池箱体包括四周围板、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铺装有下冷却板,所述下冷却板的厚度方向设置有封闭的第一内腔,所述下冷却板的其中一立板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孔、第一出水孔,所述电池箱体的对应于第一进水孔、第一出水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避让孔,电池模组分别排布于所述下冷却板的上表面,其还包括有上冷却板,所述上冷却板的表面嵌装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的中心内凹槽内,所述上冷却板的厚度方向设置有封闭的第二内腔,所述上冷却板的对应于所述第一进水孔、第二出水孔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进水孔、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二进水孔、第二出水孔分别接头套管的上端;其还包括有两组汇流接头,所述汇流接头包括第一水平接头端、第二垂直接头端、第三汇流端,所述第一水平接头端分别密封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一进水孔或第一出水孔布置,所述第二垂直接头端在连接状态下密封连接所述接头套管的下端,所述第三汇流端贯穿所述避让孔后外凸于对应位置的围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液冷系统的电池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冷却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导热硅胶,所述电池模组的底部紧贴所述导热硅胶的上表面布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液冷系统的电池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有固定筋支架,若干根所述固定筋支架平行布置于所述电池箱体的腔体的底部区域,所述导热硅胶对应于所述固定筋支架的位置设置有避让缺口,所述固定筋支架的两端分别焊接连接对应围板的内壁,所述电池模组的侧部对应凸起固接支承于所述固定筋支架的对应支承上表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液冷系统的电池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的上部外侧设置有向外侧折弯止挡水平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液冷系统的电池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冷却板的下表面和电池模组的上表面留有空气流动间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置液冷系统的电池箱结构,其通过上下表面的液冷结构使得电池运转时电池容腔内的温度得到控制,确保电池处于安全的温度环境下运行,保证电池的正常运转。其包括电池箱体、盖板,所述电池箱体包括四周围板、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铺装有下冷却板,所述下冷却板的厚度方向设置有封闭的第一内腔,所述下冷却板的其中一立板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孔、第一出水孔,所述电池箱体的对应于第一进水孔、第一出水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避让孔,电池模组分别排布于所述下冷却板的上表面,其还包括有上冷却板,所述上冷却板的表面嵌装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的中心内凹槽内,所述上冷却板的厚度方向设置有封闭的第二内腔。上冷却板的厚度方向设置有封闭的第二内腔。上冷却板的厚度方向设置有封闭的第二内腔。


技术研发人员:邱启东 陶治中 邱立凡 刘峰 邱亦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倍登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2
技术公布日:2021/9/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