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搬运铅酸蓄电池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77483发布日期:2021-10-09 10:59阅读:85来源:国知局
方便搬运铅酸蓄电池壳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方便搬运铅酸蓄电池壳体。


背景技术:

2.目前铅酸蓄电池组一般为6v 或者12v,其塑胶壳体为3个或者6个竖向电池单元格组成,3个或者6 个竖向电池单元格成一排依次布置,使得整个电池组的长度较长,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同时,由于电池与电池单元格之间间隙较小,导致散热较困难,同时不利于加注酸性液体,使加注酸性液体效率低下;同时由于间隙较小,导致电池内部气体排出困难,使气体冲击正负极板,加剧了极材料脱落的风险;而且电池壳体外周没有提手,不利于搬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利于电池内部散热和排气,提高酸性液体加注效率,同时方便帮运的方便搬运铅酸蓄电池壳体。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便搬运的铅酸蓄电池壳体,其包括本体和设于本体外壁的两个提手,所述提手朝下与对应外壁成一倾斜角度γ。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提手整体成“ㄇ”形,其缺口与本体的外壁相连接,其缺口对向的边与地平面相平行。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本体内设有复数个电池单元格,复数个电池单元格分成两排布置,所述每个电池单元格内壁设有复数根筋条。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筋条竖向设置。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筋条上端部与内壁成δ角。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δ角为5
°
~20
°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电池单元格为8个。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本体上端部设有安装凸台。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本体下端部设有支脚。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角度γ为30
°
~70
°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5.由于本发明在每个电池单元格内壁设有筋条,有利于提高加注酸性液体效率,减少加酸液体的时间,改善蓄电池均匀性。同时增加内部气体通道,改善了电池内部排气,可以减少气体对蓄电池内部正负极板的冲击,具有减少极板材料的脱落的优点。同时设有提手,既能起到保护电池壳体的目的,又能方便于搬运电池。
1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a

a剖视图;
19.图3为图1的b

b剖视图;
20.图4为图1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1
22.如图1

4所示,一种方便搬运铅酸蓄电池壳体,其包括本体1和两个提手2,所述本体1内设有8个电池单元格,8个电池单元格分成两排布置,即上面4个电池单元格,下面4个电池单元格,每个电池单元格容积的大小与电池的正负极板相匹配。
23.如图1、图2所示,所述提手2位于对向本体1的外壁上,其与相对应的外壁朝下成一倾斜角度γ,如图2所示,角度γ一般为30
°
~70
°
,本实施例的角度γ为50
°
。所述提手2整体成“ㄇ”形,其缺口与本体1的外壁相连接,其缺口对向的边与地平面相平行,这样便于人工用两个手搬运电池,因为电池相对较大,重量较重。
24.如图2所示,所述每个电池单元格长度方向上的对向内壁设有5根竖向筋条11,即筋条11的长度方向与电池单元格的高度方向相一致,每根筋条11的高度与电池单元格的高度相匹配。这样将电池的正负极板与隔板放入电池单元格内,电池的正负极板与电池单元格内壁之间隔有筋条11,由于筋条11之间有间隙,便于气体的排出;同时筋条11之间的间隙,便于加注酸性液体,提高了加注酸性液体的速度。
25.为了便于正负极板的装入,所述筋条11上端部与内壁成δ角,所述δ角一般为5
°
~20
°
,本实施例中δ为9
°

26.为了便于铅酸蓄电池壳体的本体1与电池盖相连接,在本体1上端部设有安装凸台13,凸台13的大小与电池盖对应连接部位相匹配。
27.为了便于铅酸蓄电池壳体的放置,在本体1下端部设有支脚14,支脚14一般设有四个。
28.由于本发明在每个电池单元格内壁设有筋条11,有利于提高加注酸性液体效率,减少加酸液体的时间,改善蓄电池均匀性。同时增加内部气体通道,改善了电池内部排气,可以减少气体对蓄电池内部正负极板的冲击,具有减少极板材料的脱落的优点。同时外壁上设有提手2,既能起到保护电池壳体的目的,又能方便于搬运电池。
29.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方便搬运铅酸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本体(1)和设于本体(1)外壁的两个提手(2),所述提手(2)朝下与对应外壁成一倾斜角度γ;所述提手(2)整体成“ㄇ”形,其缺口与本体(1)的外壁相连接,其缺口对向的边与地平面相平行;所述本体(1)内设有复数个电池单元格,复数个电池单元格分成两排布置,所述每个电池单元格内壁设有复数根筋条(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搬运铅酸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11)竖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搬运铅酸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11)上端部与内壁成δ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方便搬运铅酸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δ角为5
°
~20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搬运铅酸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格为8个。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搬运铅酸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上端部设有安装凸台(1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搬运铅酸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γ为30
°
~70
°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搬运铅酸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下端部设有支脚(1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方便搬运铅酸蓄电池壳体,其包括本体和设于本体外壁的两个提手,所述提手朝下与对应外壁成一倾斜角度γ;所述提手整体成“ㄇ”形,其缺口与本体的外壁相连接,其缺口对向的边与地平面相平行。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搬运,增加内部气体通道,改善了电池内部排气,可以减少气体对蓄电池内部正负极板的冲击,具有减少极板材料的脱落的优点。具有减少极板材料的脱落的优点。具有减少极板材料的脱落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钟松亮 夏朝阳 朱江川 钟开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衡阳瑞达电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8
技术公布日:2021/1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