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巷道内远距离供电线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12415发布日期:2021-10-27 18:51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巷道内远距离供电线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输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巷道内远距离供电线缆装置。


背景技术:

2.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第四百六十二条“在总回风巷、专用回风巷道及机械提升的进风斜井中不应敷设电力电缆的要求;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内不应安装电缆及电气设备。当前梅花井煤矿采煤工作面回风流长度大部分在3000米以上,部分采煤工作面长度甚至达到了5000米;传统方式采用18v电源进行通过拖动,18v传输传输只能达到2000米左右,如果传输5000米,需要在巷道中部加装18v后备电源,这种传感器拖动方式与国家法规相冲突;在极端情况下,工作面出现甲烷等有害气体超限,巷道内正在使用的电气设备具有引爆甲烷气体的风险。
3.采用18v直流供电方式对传感器进行供电;当掘进工作面超过2000米时,由于巷道内传感器较多,线缆压降导致迎头传感器无法全部拖动,需在巷道中部单独加装供电电源进行升压供电;遇到甲烷超限时,系统会将整个巷道内电源断掉,迎头传感器只能依靠巷道中部后备电源供电。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第四百九十条规定;
4.针对目前煤矿井下无法实现安全监控系统超过2000米进行传感器拖动的问题,研究如何实现安全监控系统无需在巷道中部单独供电,通过一根线缆亦能实现迎头传感器拖动,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矿巷道内远距离供电线缆装置。
6.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煤矿巷道内远距离供电线缆装置,包括电缆主体,所述电缆主体包括内筋、两个正极缆芯、两个负极缆芯、外保护层和内填充料,所述电缆主体每隔一段卡扣连接一滑轮装置,所述滑轮装置包括卡扣装置、滑轮主体和滑轮架,所述卡扣装置包括圆弧卡箍和卡扣组件,所述滑轮主体可转动安装于滑轮架上,并且使得所述滑轮可配合行走在走线轨上,所述走线轨固定安装在巷道侧壁或顶部。
8.进一步地,所述卡扣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圆弧卡箍内侧的内衬垫,所述内衬垫为橡胶材质,通过螺纹组件螺纹连接所述圆弧卡箍。
9.进一步地,所述两正极缆芯和两负极缆芯均包括包裹设置于其外侧的绝缘层。
10.进一步地,所述内筋为钢丝绳,所述外保护层为胶皮材质,所述内填充料为泡沫材质,所述走线轨为可配合滑轮主体的光滑圆柱杆。
11.当输电距离到达一定距离时,可以采用同时利用两正极缆芯作为正极,两负极缆芯作为负极,满足远距离输电降低电压损耗的要求,但是,由于电缆主体中缆芯的增多,需要增加高强度内筋,使得其重量进一步增大;滑轮装置配合走线轨使得所述电缆主体在远
距离供电时给工作人员减轻了很大的工作强度,卡扣装置的可快速安装与拆卸性能,使得所述电缆主体在使用前后,便于收纳,并且便于快速投入使用。
12.有益效果:杜绝煤矿巷道内安装非本质电气设备现象的发生,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无需单独加装设备,具有安装简单的优势;符合现场实际条件,应用范围大,适于大范围推广,社会、经济、安全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13.图1为电缆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滑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煤矿巷道内远距离供电线缆装置的示意图;
16.图中,走线轨1,滑轮装置2,滑轮架21,滑轮主体22,卡扣装置23,圆弧卡箍231,内衬垫232,卡扣组件233,电缆主体3,内筋31,外保护层32,正极缆芯33,内填充料34,负极缆芯35。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8.图1至图3出示了一种煤矿巷道内远距离供电线缆装置,包括电缆主体3,所述电缆主体3包括内筋31、两个正极缆芯33、两个负极缆芯35、外保护层32和内填充料34,两个正极缆芯33和两个负极缆芯35分布在内筋31外围,所述电缆主体3每隔一段卡扣连接一滑轮装置2,所述滑轮装置2包括卡扣装置23、滑轮主体22和滑轮架21,所述卡扣装置23包括圆弧卡箍231和卡扣组件233,卡扣组件233如三轮车的后门扣,很容易想到和实现,所述滑轮主体22可转动安装于滑轮架21上,并且使得所述滑轮可配合行走在走线轨1上,所述走线轨1固定安装在巷道侧壁或顶部。
19.所述卡扣装置23还包括设置于圆弧卡箍231内侧的内衬垫232,所述内衬垫232为橡胶材质,通过螺纹组件螺纹连接所述圆弧卡箍231,可用于保护电缆主体3在卡扣的过程中减少损伤。
20.所述两正极缆芯33和两负极缆芯35均包括包裹设置于其外侧的绝缘层。
21.所述内筋31为钢丝绳,所述外保护层32为胶皮材质,所述内填充料34为泡沫材质,所述走线轨1为可配合滑轮主体22的光滑圆柱杆。
22.当输电距离到达一定距离时,可以采用同时利用两正极缆芯33作为正极,两负极缆芯35作为负极,满足远距离输电降低电压损耗的要求,但是,由于电缆主体3中缆芯的增多,需要增加高强度内筋31,使得其重量进一步增大;滑轮装置2配合走线轨1使得所述电缆主体3在远距离供电时给工作人员减轻了很大的工作强度,卡扣装置23的可快速安装与拆卸性能,使得所述电缆主体3在使用前后,便于收纳,并且便于快速投入使用。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显而易见的有益效果为: 杜绝煤矿巷道内安装非本质电气设备现象的发生,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无需单独加装设备,具有安装简单的优势;符合现场实际条件,应用范围大,适于大范围推广,社会、经济、安全效益明显。
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煤矿巷道内远距离供电线缆装置,包括电缆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主体包括内筋、两个正极缆芯、两个负极缆芯、外保护层和内填充料,所述电缆主体每隔一段卡扣连接一滑轮装置,所述滑轮装置包括卡扣装置、滑轮主体和滑轮架,所述卡扣装置包括圆弧卡箍和卡扣组件,所述滑轮主体可转动安装于滑轮架上,并且使得所述滑轮可配合行走在走线轨上,所述走线轨固定安装在巷道侧壁或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煤矿巷道内远距离供电线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圆弧卡箍内侧的内衬垫,所述内衬垫为橡胶材质,通过螺纹组件螺纹连接所述圆弧卡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煤矿巷道内远距离供电线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正极缆芯和两个负极缆芯均包括包裹设置于其外侧的绝缘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煤矿巷道内远距离供电线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筋为钢丝绳,所述外保护层为胶皮材质,所述内填充料为泡沫材质,所述走线轨为可配合滑轮主体的光滑圆柱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输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巷道内远距离供电线缆装置,包括电缆主体,所述电缆主体包括内筋、两个正极缆芯、两个负极缆芯、外保护层和内填充料,所述电缆主体每隔一段卡扣连接一滑轮装置,所述滑轮装置包括卡扣装置、滑轮主体和滑轮架,所述卡扣装置包括圆弧卡箍和卡扣组件,所述滑轮主体可转动安装于滑轮架上,并且使得所述滑轮可配合行走在走线轨上,所述走线轨固定安装在巷道侧壁或顶部。本实用新型杜绝煤矿巷道内安装非本质电气设备现象的发生,操作、安装简单,安全度高。高。高。


技术研发人员:何学源 蒋栋 张杰文 李浪平 李立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梅花井煤矿
技术研发日:2021.03.01
技术公布日:2021/10/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