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真空冷手的冷热复合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39984发布日期:2022-01-19 14:29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真空冷手的冷热复合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导体设备的热处理单元,具体地说是一种带真空冷手的冷热复合盘。


背景技术:

2.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及半导体设备的优化升级、研发投入,一机多用的需求逐渐增多。目前,冷热复合盘都是针对单一晶圆尺寸设计的,想要处理两种或多种尺寸的晶圆时,需要临时改造,将冷手上晶圆挡柱移动到相应尺寸晶圆的位置,用来限制冷手移动过程中晶圆发生偏移并导致碎片或取片失败。
3.如图1-3所示,现有6寸冷热复合盘在工作时,冷手001将晶圆传送到热盘002上方,热盘部分pin组件004升起后,冷手001抽出,离开热盘002区域,热盘部分pin组件004下降,晶圆落到热盘002上进行加热处理;加热完成后,热盘部分pin组件004升起,冷手001进入热盘002上方区域取走晶圆并对晶圆做降温处理,降温完成后,被其他机构从冷手001取出。当冷手001向热盘002部分移动时,6寸晶圆在挡柱005的作用下,和冷手001不发生偏移;但是当冷手上放置的是3寸晶圆或者4寸晶圆等小尺寸晶圆时,冷手001向热盘002部分移动时,晶圆会在惯性作用下与冷手001发生相对移动,偏离冷手001圆心,冷手部分pin组件003升起后,晶圆可能因为偏心而滑落,导致后续取片失败或者碎片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真空冷手的冷热复合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带真空冷手的冷热复合盘,包括冷手、热盘及可升降的冷手部分pin组件与热盘部分pin组件,还包括吸附口、真空通道及真空气源,所述吸附口设置于所述冷手与晶圆的接触面上,且所述吸附口与所述真空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真空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真空气源连通。
7.所述吸附口设置于所述冷手上与放置的晶圆的圆心相对应的位置。
8.所述真空通道埋设于所述冷手的内部,所述真空通道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冷手。
9.所述真空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真空气源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管道上设置有电磁换位阀。
10.所述电磁换位阀的大气连通端口通过管道连通有消音器。
11.所述电磁换位阀与所述真空通道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过滤器。
12.所述电磁换位阀与所述过滤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真空压力传感器。
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4.本实用新型通过吸附口、真空通道、真空气源与电磁换位阀的配合设置,可将晶圆吸附在冷手表面上,适用于两种或多种尺寸的晶圆热处理加工时使用而无需改造,且可避免冷手移动过程中晶圆发生偏移并导致碎片或取片失败,结构简单,使用可靠。
附图说明
15.图1为现有技术的冷热复合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现有技术放置晶圆时的冷手与热盘部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现有技术放置晶圆时的冷手与热盘部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冷手与热盘部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放置晶圆时的冷手与热盘部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冷手与热盘部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原理示意图。
22.图中:1为吸附口、2为真空通道、3为真空气源、4为电磁换位阀、5为过滤器、6为消音器、7为真空压力传感器、001为冷手、002为热盘、003为冷手部分pin组件、004为热盘部分pin组件、005为挡柱、101为6寸晶圆、102为4寸晶圆、103为3寸晶圆。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4-7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24.一种带真空冷手的冷热复合盘,如图4-7所示,包括冷手001、热盘002及可升降的冷手部分pin组件003与热盘部分pin组件004,还包括吸附口1、真空通道2及真空气源3,吸附口1设置于冷手001与晶圆的接触面上,且吸附口1与真空通道2的一端连通,真空通道2的另一端与真空气源3连通。本实施例中真空气源3采用市购的真空泵,连接及控制方式采用现有技术。
25.具体而言,吸附口1设置于冷手001上与放置的晶圆的圆心相对应的位置。
26.具体而言,真空通道2埋设于冷手001的内部,真空通道2的另一端延伸出冷手001,方便连接。真空通道2中为真空环境,使冷手001与晶圆接触面处产生真空。工作时利用真空吸附晶圆,增加晶圆与冷手001间的压力,增大晶圆与冷手001之间的摩擦力,使冷手001向热盘002送片或取片时,保持晶圆与冷手001的相对位置。
27.对于6寸冷热复合盘,使用真空冷手时,放置3/4/6寸晶圆效果如图5所示,均通过吸附口的真空吸附来增大晶圆与冷手之间的摩擦力。冷手外圈处挡柱可取消,而仅通过真空吸附实现晶圆的固定。同理,对于8寸冷热复合盘,也可以实现对6/8寸晶圆兼容,对于12寸冷热复合盘,可以实现8/12寸晶圆兼容。
28.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真空通道2的另一端与真空气源3之间通过管道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电磁换位阀4,用于控制是否进行真空吸附。本实施例中电磁换位阀4采用市购的两位三通电磁阀,电磁换位阀4与真空气源3均由外接控制器控制,连接及控制方式采用现有技术。控制电磁换位阀4的动作,以控制真空通道2与真空气源3之间连接的管道的通断,进而控制是否进行真空吸附。
29.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电磁换位阀4的大气连通端口通过管道连通有消音器6,可在解除吸附口1的真空吸附时,降低大气进入管道产生的噪音。本实施例中消音器6为市购产品。
30.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电磁换位阀4与真空通道2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过滤器5,用于防止意外吸入的异物进入电磁换位阀4并使电磁换位阀4堵塞甚至损坏。本实施例中过滤器5为市购产品。
31.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电磁换位阀4所述过滤器5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真空压力传感器7,用于检测管道中真空状态,以判断晶圆是否被成功吸附。本实施例中真空压力传感器7为市购产品。
32.工作原理:
33.当晶圆被放置到冷手001部分时,打开电磁换位阀4,吸附口1处产生真空使晶圆被吸附在冷手001表面上;冷手001将晶圆送至热盘002,传送动作完成后关闭电磁换位阀4解除真空吸附;热盘部分pin组件004将冷手001上晶圆抬起,冷手001移出;待烘烤工艺完成后,热盘部分pin组件004将晶圆抬起;冷手001进入热盘002上方区域,热盘部分pin组件004下降,晶圆落到冷手001上;打开电磁换位阀4,晶圆被吸附到冷手001上;冷手001移出,回到原位后电磁换位阀4关闭,解除真空吸附,冷手部分pin组件003升起支撑晶圆,等待晶圆被取出。


技术特征:
1.一种带真空冷手的冷热复合盘,包括冷手(001)、热盘(002)及可升降的冷手部分pin组件(003)与热盘部分pin组件(00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附口(1)、真空通道(2)及真空气源(3),所述吸附口(1)设置于所述冷手(001)与晶圆的接触面上,且所述吸附口(1)与所述真空通道(2)的一端连通,所述真空通道(2)的另一端与所述真空气源(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真空冷手的冷热复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口(1)设置于所述冷手(001)上与放置的晶圆的圆心相对应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真空冷手的冷热复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通道(2)埋设于所述冷手(001)的内部,所述真空通道(2)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冷手(0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真空冷手的冷热复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通道(2)的另一端与所述真空气源(3)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管道上设置有电磁换位阀(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真空冷手的冷热复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换位阀(4)的大气连通端口通过管道连通有消音器(6)。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真空冷手的冷热复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换位阀(4)与所述真空通道(2)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过滤器(5)。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真空冷手的冷热复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换位阀(4)与所述过滤器(5)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真空压力传感器(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导体设备的热处理单元,具体地说是一种带真空冷手的冷热复合盘,包括冷手、热盘、及可升降的冷手部分PIN组件与热盘部分PIN组件,还包括吸附口、真空通道及真空气源,吸附口设置于冷手与晶圆的接触面上,且吸附口与真空通道的一端连通,真空通道的另一端与真空气源之间通过管道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是否进行真空吸附的电磁换位阀。本实用新型通过吸附口、真空通道、真空气源与电磁换位阀的配合设置,可将晶圆吸附在冷手表面上,适用于两种或多种尺寸的晶圆热处理加工时使用而无需改造,且可避免冷手移动过程中晶圆发生偏移并导致碎片或取片失败,结构简单,使用可靠。可靠。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张逢洋 胡乃涛 张怀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9
技术公布日:2022/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