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线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88097发布日期:2021-12-31 22:23阅读:81来源:国知局
充电线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线缆。


背景技术:

2.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
3.我国新能源充电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动汽车充电线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推进了电动汽车充电线产品的系列化及应用。
4.但是传统的东电线缆的结构复杂,耐磨性和柔韧性很差。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传统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充电线缆,该充电线缆的结构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耐磨抗弯折,实用性强。
6.一种充电线缆,包括线缆模组、套设于所述线缆模组外圈的内护套、及套设于所述内护套外圈的外护套;所述线缆模组包括第一导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导体四周的第二导体,所述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四周填充有pp网状绳,所述pp网状绳的外圈设置有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与所述内护套内壁抵接。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体的数量为三组,各所述第一导体外圈由内向外依次套设有第一弹性层和透明尼龙层。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尼龙层的厚度为0.20mm~0.28mm。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体的数量为四组,所述第二导体的外圈套设有第二弹性层。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体的截面面积为3mm2~5mm2。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体的截面面积为0.30mm2~0.40mm2。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护套为tpe件、tpu件或者cpe件。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护套为发泡tpe件或者tpu件。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护套的厚度为11.7mm~12.5mm。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护套的厚度为15.5mm~16.5mm。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充电线缆的结构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耐磨抗弯折,实用性强,内护套和外护套层叠设置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四周填充有pp网状绳,pp网状绳的外圈设置有无纺布层,无纺布层与内护套内壁抵接,pp网状绳和无纺布层能增强本实用新型充电线缆的柔韧性,同时使得该充电线缆具有较好的圆度,大大提升了美观效果和手感。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线缆模组10、第一导体11、第一弹性层12、透明尼龙层13、pp网状绳14、无纺布层15、第二导体16、第二弹性层17、内护套20、外护套30。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2.请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充电线缆,该充电线缆的结构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耐磨抗弯折,实用性强。
23.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线缆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充电枪等充电以及控制信号传输功能的车辆充放电预警控制系统。
24.在本实施例中,该充电线缆包括线缆模组10、套设于线缆模组10外圈的内护套20、及套设于内护套20外圈的外护套30;线缆模组10包括第一导体11及设置于第一导体11四周的第二导体16,第一导体11和第二导体16四周填充有pp网状绳14,pp网状绳14的外圈设置有无纺布层15,无纺布层15与内护套20内壁抵接。
25.第一导体11的数量为三组,各第一导体11外圈由内向外依次套设有第一弹性层12和透明尼龙层13;透明尼龙层13的厚度为0.20mm~0.28mm;第二导体16的数量为四组,第二导体16的外圈套设有第二弹性层17;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层12和第二弹性层17均为绝缘tpe,绝缘tpe具有极佳的柔韧性,最小弯曲半径可达5xod(电缆标称直径),易于安装使用;且遵循环保产品发展方向耐寒、耐磨、耐油、耐酸碱、耐水、抗uv、抗外载压力及热应力,能保证电缆性能的安全运行。
26.第一导体11的截面面积为3mm2~5mm2;第二导体16的截面面积为0.30mm2~0.40mm2。
27.内护套20为tpe件、tpu件或者cpe件;外护套30为发泡tpe件或者tpu件,本实施例中,发泡tpe件的手感好,看起来美观。
28.内护套20的厚度为11.7mm~12.5mm。
29.外护套30的厚度为15.5mm~16.5mm。
30.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电缆用于连接电动汽车充电装置与充电基础设施,从而对电动汽车进行电力传输,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信号线、控制线、电源辅助线等来确保整个充电过程控制准确、操作安全无误。
31.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线缆在充电过程中对电压,电流等信号控制和传输网络系统具有耐高压,耐高温信号传输稳定等特性能够抗弯折10000次以上,耐磨50000次以上,耐油,防水,耐酸碱,耐uv等特性,该产品的同心度好,可达80%以上,使得该充电线缆耐高压性能稳定,产品最小弯曲为4d,便于狭小空间转角布线之间使用,产品具有高柔性特性,十分方
便车载布线使用。
32.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线缆的额定温度为125℃,这对采用一次成型的柔软级绝缘材料是很大的进步和提升,对保证电缆具有柔性性能和提高电缆的载流能力十分重要。
33.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线缆的结构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耐磨抗弯折,实用性强,内护套20和外护套30层叠设置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内护套20为tpe件、tpu件或者cpe件;外护套30为发泡tpe件或者tpu件,内护套20和外护套30均为不含卤素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具有极佳的柔韧性,第一导体11和第二导体16四周填充有pp网状绳14,pp网状绳14的外圈设置有无纺布层15,无纺布层15与内护套20内壁抵接,pp网状绳14和无纺布层15能增强本实用新型充电线缆的柔韧性,同时使得该充电线缆具有较好的圆度,大大提升了美观效果和手感。
3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线缆模组、套设于所述线缆模组外圈的内护套、及套设于所述内护套外圈的外护套;所述线缆模组包括第一导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导体四周的第二导体,所述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四周填充有pp网状绳,所述pp网状绳的外圈设置有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与所述内护套内壁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的数量为三组,各所述第一导体外圈由内向外依次套设有第一弹性层和透明尼龙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尼龙层的厚度为0.20mm~0.28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体的数量为四组,所述第二导体的外圈套设有第二弹性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的截面面积为3mm2~5mm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体的截面面积为0.30mm2~0.40mm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套为tpe件、tpu件或者cpe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为发泡tpe件或者tpu件。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套的厚度为11.7mm~12.5m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的厚度为15.5mm~16.5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线缆,包括线缆模组、套设于所述线缆模组外圈的内护套、及套设于所述内护套外圈的外护套;所述线缆模组包括第一导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导体四周的第二导体,所述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四周填充有PP网状绳,所述PP网状绳的外圈设置有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与所述内护套内壁抵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东电线缆的结构复杂,耐磨性和柔韧性很差等问题。耐磨性和柔韧性很差等问题。耐磨性和柔韧性很差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永晟电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8
技术公布日:2021/12/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