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型单芯电力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95157发布日期:2021-12-31 23:07阅读:96来源:国知局
柔软型单芯电力电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软型单芯电力电缆。


背景技术:

2.电力施工中应用大量的电力电缆,电缆绝缘性能好,既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又美化了市容,推广应用价值更高。然而,在电缆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环境的复杂多样性,电缆敷设条件没有采取充分预防措施的情况下,电缆经受不同程度的拉伸扭转后,容易出现断芯断线现象,增加施工作业难度,耐久使用性差,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埋下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柔软型单芯电力电缆,具有优异的柔韧性,抗拉伸强度高,有效减少断芯断线发生,敷设环境适应性强,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5.柔软型单芯电力电缆,包括内导体及依次包覆在所述内导体外部的热塑性聚酰亚胺内粘接层、热固性聚酰亚胺绝缘层、热塑性聚酰亚胺外粘接层、发泡氟树脂带绕包层、铜线屏蔽缠绕层、氟树脂带绕包减摩层、afrp编织层和低烟无卤聚烯烃外护套,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内粘接层和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外粘接层的厚度为10微米至50微米,所述发泡氟树脂带绕包层为发泡氟树脂带单向螺旋搭盖绕包结构,所述发泡氟树脂带包括内侧的氟树脂基层和外侧的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所述氟树脂带绕包减摩层为氟树脂带间隙绕包结构。
6.作为优选,所述内导体由若干直径为0.02mm至0.5mm镀锡铜单丝绞合构成。
7.作为优选,所述afrp编织层为内外双层芳纶捻线互为逆向螺旋缠绕编织构成。
8.作为优选,所述afrp编织层厚度为0.25mm至2mm。
9.作为优选,所述氟树脂基层为fep、pfa或etfe发泡树脂层。
10.作为优选,所述铜线屏蔽缠绕层为两种不同直径的镀锡铜丝混合单向螺旋缠绕构成且螺旋角度为25度至40度。
11.作为优选,所述两种不同直径的镀锡铜丝的直径比介于0.9至1之间,所述镀锡铜丝的直径为0.02mm至0.08mm。
12.作为优选,所述铜线屏蔽缠绕层的厚度为0.05mm至0.45mm。
13.作为优选,所述氟树脂带为fep、pfa或etfe树脂层。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1.通过热塑性聚酰亚胺内粘接层使得内导体与绝缘层更好的热融密合,提高内导体的柔韧性,减少铜丝变形及断芯断线现象。通过热塑性聚酰亚胺外粘接层使得热固性聚酰亚胺绝缘层与发泡氟树脂带绕包层更好的热融合粘接在一起,提高绝缘性,耐挠曲性更好,发泡氟树脂带绕包层为热固性聚酰亚胺绝缘层的补强结构,增强机械强度,提高抗拉伸性能。通过发泡氟树脂带的外侧的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与铜线屏蔽缠绕层的表面热融合粘
接,大大提高柔韧性,抗拉伸强度高,铜线屏蔽缠绕层的镀锡铜丝不易发生断线,提高电缆的电气特性,敷设环境适应性强,耐久使用。
16.2.氟树脂带绕包减摩层摩擦系数小,减少铜线屏蔽缠绕层应力集中,提高增强屏蔽特性的稳定性,保证有效的屏蔽性能,耐久使用。
17.3.afrp编织层具有高强度、高模量,抗老化性能优异,提高电缆的柔韧性,降低电缆弯曲时的扭矩力,不易发生断线现象,提高电缆整体的抗拉伸强度,增强不同敷设环境下的适应性,降低电缆敷设难度。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

内导体,2

热塑性聚酰亚胺内粘接层,3

热固性聚酰亚胺绝缘层,4

热塑性聚酰亚胺外粘接层,5

发泡氟树脂带绕包层,6

铜线屏蔽缠绕层,7

氟树脂带绕包减摩层,8

afrp编织层,9

低烟无卤聚烯烃外护套,10

氟树脂基层,11
‑ꢀ
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柔软型单芯电力电缆,包括内导体1,具体的说,所述内导体1由若干直径为0.02mm至0.5mm镀锡铜单丝绞合构成。
22.所述内导体1外部包覆有热塑性聚酰亚胺内粘接层2、热固性聚酰亚胺绝缘层3、热塑性聚酰亚胺外粘接层4、发泡氟树脂带绕包层5、铜线屏蔽缠绕层6、氟树脂带绕包减摩层7、afrp编织层8和低烟无卤聚烯烃外护套9。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内粘接层2和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外粘接层4的厚度为10微米至50 微米,优选的,15微米至30微米。所述发泡氟树脂带绕包层5为发泡氟树脂带单向螺旋搭盖绕包结构,可以采用多层绕包,所述发泡氟树脂带包括内侧的氟树脂基层10和外侧的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11,所述氟树脂基层比如为fep、pfa 或etfe发泡树脂层。所述氟树脂带绕包减摩层7为氟树脂带间隙绕包结构,所述氟树脂带比如为fep、pfa或etfe树脂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afrp 编织层8为内外双层芳纶捻线互为逆向螺旋缠绕编织构成。所述afrp编织层8 厚度优选为0.25mm至2mm。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铜线屏蔽缠绕层6为两种不同直径的镀锡铜丝混合单向螺旋缠绕构成且螺旋角度为25度至40度,进一步的,所述两种不同直径的镀锡铜丝的直径比介于0.9至1之间,所述镀锡铜丝的直径为0.02mm至0.08mm,优选的,所述铜线屏蔽缠绕层6的厚度为0.05mm 至0.45mm。
2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柔软型单芯电力电缆,其特征是:包括内导体(1)及依次包覆在所述内导体(1)外部的热塑性聚酰亚胺内粘接层(2)、热固性聚酰亚胺绝缘层(3)、热塑性聚酰亚胺外粘接层(4)、发泡氟树脂带绕包层(5)、铜线屏蔽缠绕层(6)、氟树脂带绕包减摩层(7)、afrp编织层(8)和低烟无卤聚烯烃外护套(9),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内粘接层(2)和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外粘接层(4)的厚度为10微米至50微米,所述发泡氟树脂带绕包层(5)为发泡氟树脂带单向螺旋搭盖绕包结构,所述发泡氟树脂带包括内侧的氟树脂基层(10)和外侧的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11),所述氟树脂带绕包减摩层(7)为氟树脂带间隙绕包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型单芯电力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内导体(1)由若干直径为0.02mm至0.5mm镀锡铜单丝绞合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型单芯电力电缆,其特征是:所述afrp编织层(8)为内外双层芳纶捻线互为逆向螺旋缠绕编织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软型单芯电力电缆,其特征是:所述afrp编织层(8)厚度为0.25mm至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型单芯电力电缆,其特征是:所述氟树脂基层(10)为fep、pfa或etfe发泡树脂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型单芯电力电缆,其特征是:所述铜线屏蔽缠绕层(6)为两种不同直径的镀锡铜丝混合单向螺旋缠绕构成且螺旋角度为25度至40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软型单芯电力电缆,其特征是:所述两种不同直径的镀锡铜丝的直径比介于0.9至1之间,所述镀锡铜丝的直径为0.02mm至0.08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型单芯电力电缆,其特征是:所述铜线屏蔽缠绕层(6)的厚度为0.05mm至0.45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型单芯电力电缆,其特征是:所述氟树脂带为fep、pfa或etfe树脂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软型单芯电力电缆,包括内导体及依次包覆在内导体外部的热塑性聚酰亚胺内粘接层、热固性聚酰亚胺绝缘层、热塑性聚酰亚胺外粘接层、发泡氟树脂带绕包层、铜线屏蔽缠绕层、氟树脂带绕包减摩层、AFRP编织层和低烟无卤聚烯烃外护套,热塑性聚酰亚胺内粘接层和热塑性聚酰亚胺外粘接层的厚度为10微米至50微米,发泡氟树脂带绕包层为发泡氟树脂带单向螺旋搭盖绕包结构,发泡氟树脂带包括内侧的氟树脂基层和外侧的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氟树脂带绕包减摩层为氟树脂带间隙绕包结构。该电缆,具有优异的柔韧性,抗拉伸强度高,有效减少断芯断线发生,敷设环境适应性强,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平 黄建卫 高旭皓 王成旺 王登峰 邵千俊 蔡长威 刘书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元通线缆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02
技术公布日:2021/12/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