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绝缘带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70411发布日期:2021-11-18 11:55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型绝缘带材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型绝缘带材结构。


背景技术:

2.传统的绝缘包带大体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较轻薄,第二类较厚实。轻薄型不适用用复杂工况,在被缠绕物表面凹凸不平时易形成气室或被扎穿,严重影响绝缘效果;厚实型结构复杂,使用时需多次剥离离型纸,施工时操作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型绝缘带材结构,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型绝缘带材结构结合背景技术中两种类型带材的优点,不仅使用方便,还具有一定厚度,可完全贴合被缠绕表面。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为一种复合型绝缘带材结构,其包括:具有粘性的第一塑性绝缘层;具有粘性的第二塑性绝缘层;夹在所述第一塑性绝缘层和所述第二塑性绝缘层之间的高分子弹性体层;离型纸层,所述离型纸层覆盖在所述第一塑性绝缘层或所述第二塑性绝缘层上。
5.进一步,所述第一塑性绝缘层和所述第一塑性绝缘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塑性绝缘层为粘性聚氨酯泥状层。
6.进一步,所述高分子弹性体层包含层状的聚氨酯材质。
7.进一步,所述高分子弹性体层包含层状的有机硅材质。
8.进一步,所述的离型纸层设有与带材结构长度方向垂直的间隔一致的多个切痕线。
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另一方面为一种复合型绝缘带材结构,包括具有粘性的第一塑性绝缘层;具有粘性的第二塑性绝缘层;夹在所述第一塑性绝缘层和所述第二塑性绝缘层之间的高分子弹性体层;两层离型纸层,所述离型纸层覆盖在所述第一塑性绝缘层和/或所述第二塑性绝缘层上。所述第一塑性绝缘层和所述第一塑性绝缘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塑性绝缘层为粘性聚氨酯泥状层。所述高分子弹性体层包含层状的聚氨酯材质。所述高分子弹性体层包含层状的有机硅材质。所述的离型纸层设有与带材结构长度方向垂直的间隔一致的多个切痕线。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通过胶泥态形式,解决了被缠绕物表面凹凸不平时易形成气室或被扎穿,以及很难满足特定形状贴合包裹的问题。
12.2、通过夹层结构,有效解决了传统绝缘胶带强度较弱的问题,并有效提升了高压绝缘能力。
13.3、带材结构支持绕卷,实现材料方便携带,且施工简单。
14.4、复合型绝缘聚氨酯胶泥带材粘接力强,可实现一种产品使其完全绝缘,且不易
老化失效。
附图说明
15.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型绝缘带材结构的绕卷示意图,其中含剖切示意。
16.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复合型绝缘带材结构的细节放大图。
17.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复合型绝缘带材结构的细节放大图,对应图1的区域a。
18.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的复合型绝缘带材结构的细节放大图。
19.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的复合型绝缘带材结构的绕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1.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顶、底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22.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元件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类似地,第二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
23.参照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材结构10包括具有粘性的第一塑性绝缘层12;具有粘性的第二塑性绝缘层14;夹在第一塑性绝缘层12和第二塑性绝缘层14之间的高分子弹性体层13。
24.在优选实施例中,采用聚氨酯泥状材料(胶泥状材料)作为可塑绝缘层,提供良好的粘接力与尺寸包容性。高分子弹性体层13包裹在两层的胶泥中,并且由层状高分子弹性体材料(例如聚氨酯、有机硅)组成,从而提供良好的强度与防穿刺能力。因此,可塑绝缘层和高分子弹性体层13组成的夹层结构作为包带带材结构10的主体,均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而且,该夹层结构结合背景技术中两种类型带材的优点,不仅支持绕卷、方便携带,还具有一定厚度,可完全贴合被缠绕表面,且不容易被扎穿。
25.参照图2,带材结构10还包括离型纸层11,其可以覆盖在第一塑性绝缘层12。或参照图3,可以设置两个离型纸层11分别设置在第一塑性绝缘层12和第二塑性绝缘层14上。
26.参照图4,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高分子弹性体层13可以由多个的弹性材质膜131(例如聚氨酯、有机硅)压贴或者热压而成。从而提高韧性,更能防止扎穿。
27.参照图5,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离型纸层11还可以设有与带材结构10长度方向垂直的间隔一致的多个切痕线15。因此方便用户沿切痕撕断带材,方便使用。
28.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
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之内。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其技术方案和/或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修改和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型绝缘带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粘性的第一塑性绝缘层(12);具有粘性的第二塑性绝缘层(14);夹在所述第一塑性绝缘层(12)和所述第二塑性绝缘层(14)之间的高分子弹性体层(13);离型纸层(11),所述离型纸层(11)覆盖在所述第一塑性绝缘层(12)或所述第二塑性绝缘层(1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绝缘带材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性绝缘层(12)和所述第一塑性绝缘层(12)中的一个或多个塑性绝缘层为粘性聚氨酯泥状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型绝缘带材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弹性体层(13)包含层状的聚氨酯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型绝缘带材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弹性体层(13)包含层状的有机硅材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绝缘带材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型纸层(11)设有与带材结构(10)长度方向垂直的间隔一致的多个切痕线(15)。6.一种复合型绝缘带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粘性的第一塑性绝缘层(12);具有粘性的第二塑性绝缘层(14);夹在所述第一塑性绝缘层(12)和所述第二塑性绝缘层(14)之间的高分子弹性体层(13);两层离型纸层(11),所述离型纸层(11)覆盖在所述第一塑性绝缘层(12)和/或所述第二塑性绝缘层(14)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型绝缘带材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性绝缘层(12)和所述第一塑性绝缘层(12)中的一个或多个塑性绝缘层为粘性聚氨酯泥状层。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复合型绝缘带材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弹性体层(13)包含层状的聚氨酯材质。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复合型绝缘带材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弹性体层(13)包含层状的有机硅材质。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复合型绝缘带材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型纸层设有与带材结构长度方向垂直的间隔一致的多个切痕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型绝缘带材结构,其包括:具有粘性的第一塑性绝缘层;具有粘性的第二塑性绝缘层;夹在所述第一塑性绝缘层和所述第二塑性绝缘层之间的高分子弹性体层;至少一个离型纸层,所述离型纸层覆盖在所述第一塑性绝缘层和/或所述第二塑性绝缘层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胶泥态形式,解决了被缠绕物表面凹凸不平时易形成气室或被扎穿,以及很难满足特定形状贴合包裹的问题,还通过夹层结构,有效解决了传统绝缘胶带强度较弱的问题,并有效提升了高压绝缘能力。升了高压绝缘能力。升了高压绝缘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川 袁振 郭子慧 王少华 张海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电保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6
技术公布日:2021/1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