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电芯入壳导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47630发布日期:2022-04-07 07:4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电池电芯入壳导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池电芯入壳导向机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外壳、电解液以及由正、负极片和隔膜纸卷绕成的电芯。目前的封装过程同时是采用手工或专用夹具抓取,并将卷绕好的电池电芯插入电池壳体内,再将导电端子与盖板、电池壳体焊接;然后用激光焊接机把盖板焊接在电池壳体上,将电池卷芯封闭在壳体内部。
3.现有的电池入壳方式通常采用人工或机械手夹取的方式,即分别夹取电芯及壳体,然后将电芯装入壳体内,但是,选用此种方式在进行电芯与壳体装配时,容易发生剐蹭,对电芯造成损坏,容易产生较多的废品,无法保证电池的质量,造成资源浪费,影响了电池的使用性能,甚至存在极大地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电池电芯入壳导向机构,涉及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安全高效。
5.具体技术方案是电池电芯入壳导向机构,包括:电池壳体、导向件、弹性橡胶垫圈和导向滚珠。
6.所述导向件卡设在所述电池壳体上方的开口处,所述弹性橡胶垫圈位于所述电池壳体开口处上方,并套设于所述导向件的内部,若干个所述导向滚珠沿着橡胶垫圈的圆周方向均匀布设,并可相对所述弹性橡胶垫圈滚动地嵌入其内圈中,滚珠使得电芯在进入电池壳体内部时,将与导向件侧壁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尽量减小由于导向件的下方变窄而导致摩擦增大,以加强使用效果。
7.进一步,所述导向件包括:导向环和定位卡环,所述导向环设在所述定位卡环的上端,所述导向环为上宽下窄的喇叭状结构,方便电芯在重力作用下导引入电池壳体内部,而不会使电芯和电池壳体发生损伤所述定位卡环卡接于所述电池壳体开口处的外壁上。
8.进一步,所述导向环和所述定位卡环采用一体成型结构。
9.进一步,所述定位卡环包括:卡环槽和垫圈卡槽,所述定位卡环的内圈开设有所述卡环槽,所述卡环槽的深度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径相一致,所述定位卡环内圈位于所述卡环槽的上方开设有所述垫圈卡槽。
10.进一步,所述弹性橡胶垫圈的外壁设有向圆环外侧凸起的环形凸起。
11.进一步,所述环形凸起的高度与所述垫圈卡槽的深度相一致,以便弹性橡胶垫圈卡接于导向件内壁上。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正常工作状态下,将导向件卡接于电池壳体的开口上,电芯放入导向环内部,在重力作用下,从导向环掉入至电池壳体内部,使电芯在入壳过程中,位置不会发生相对偏移,提高电池入壳的安全性,其内部设有的导向滚珠可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
摩擦,避免由于导向件的下方变窄而导致电芯划伤。
13.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计的打磨装置,通过在电池壳体的上方添加导向件,对待入壳的电芯进行导向,使得电芯精准插入壳体的预定位置,可以有效解决电芯入壳过程中与电池壳体的外壁发生刮擦,胶带开裂等问题,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14.图1为电池电芯入壳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说明:
16.1、电池壳体,2、导向件,3、弹性橡胶垫圈,4,导向滚珠,
17.21、导向环,22、定位卡环,
18.221、卡环槽,222、垫圈卡槽,
19.31、环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21.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22.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3.实施例:结合图1,电池电芯入壳导向机构,包括:电池壳体1、导向件2、弹性橡胶垫圈3和导向滚珠4。
24.导向件2卡设在电池壳体1上方的开口处,弹性橡胶垫圈3位于电池壳体1 开口处上方,并套设于导向件2的内部,若干个导向滚珠4沿着橡胶垫圈的圆周方向均匀布设,并可相对弹性橡胶垫圈3滚动地嵌入其内圈中,滚珠使得电芯在进入电池壳体1内部时,将与导向件2侧壁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尽量减小由于导向件2的下方变窄而导致摩擦增大,以加强使用效果。
25.进一步,导向件2包括:导向环21和定位卡环22,导向环21设在定位卡环22的上端,导向环21为上宽下窄的喇叭状结构,方便电芯在重力作用下导引入电池壳体1内部,而不会使电芯和电池壳体1发生损伤,定位卡环22卡接于电池壳体1开口处的外壁上。
26.进一步,导向环21和定位卡环22采用一体成型结构。
27.进一步,定位卡环22包括:卡环槽221和垫圈卡槽222,定位卡环22的内圈开设有卡环槽221,卡环槽221的深度与电池壳体1的外径相一致,使卡环槽 221的内壁与电池壳体1的外壁相贴合,从而完成导向件2的定位和锁紧,定位卡环22内圈位于卡环槽221的上方开设有垫圈卡槽222。
28.进一步,弹性橡胶垫圈3的外壁设有向圆环外侧凸起的环形凸起31。
29.进一步,环形凸起31的高度与垫圈卡槽222的深度相一致,以便弹性橡胶垫圈3卡接于导向件2内壁上。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正常工作状态下,将导向件2卡接于电池壳体1的开口上,电芯放入导向环21内部,在重力作用下,从导向环21掉入至电池壳体1内部,使电芯在入壳过程中,位置不会发生相对偏移,提高电池入壳的安全性,其内部设有的导向滚珠4可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避免由于导向件2的下方变窄而导致电芯划伤。


技术特征:
1.电池电芯入壳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体(1)、导向件(2)、弹性橡胶垫圈(3)和导向滚珠(4);所述导向件(2)卡设在所述电池壳体(1)上方的开口处,所述弹性橡胶垫圈(3)位于所述电池壳体(1)开口处上方,并套设于所述导向件(2)的内部,若干个所述导向滚珠(4)沿着橡胶垫圈的圆周方向均匀布设,并可相对所述弹性橡胶垫圈(3)滚动地嵌入其内圈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芯入壳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2)包括:导向环(21)和定位卡环(22),所述导向环(21)设在所述定位卡环(22)的上端,所述导向环(21)为上宽下窄的喇叭状结构,所述定位卡环(22)卡接于所述电池壳体(1)开口处的外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电芯入壳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环(21)和所述定位卡环(22)采用一体成型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电芯入壳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环(22)包括:卡环槽(221)和垫圈卡槽(222),所述定位卡环(22)的内圈开设有所述卡环槽(221),所述卡环槽(221)的深度与所述电池壳体(1)的外径相一致,所述定位卡环(22)内圈位于所述卡环槽(221)的上方开设有所述垫圈卡槽(22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电芯入壳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橡胶垫圈(3)的外壁设有向圆环外侧凸起的环形凸起(3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电芯入壳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起(31)的高度与所述垫圈卡槽(222)的深度相一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电池电芯入壳导向机构,涉及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导向件卡设在电池壳体上方的开口处,弹性橡胶垫圈位于电池壳体开口处上方,并套设于导向件的内部,若干个导向滚珠沿着橡胶垫圈的圆周方向均匀布设,并可相对弹性橡胶垫圈滚动地嵌入其内圈中,滚珠使得电芯在进入电池壳体内部时,将与导向件侧壁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尽量减小由于导向件的下方变窄而导致摩擦增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的打磨装置,通过在电池壳体的上方添加导向件,对待入壳的电芯进行导向,使得电芯精准插入壳体的预定位置,可以有效解决电芯入壳过程中与电池壳体的外壁发生刮擦,胶带开裂等问题,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益。益。


技术研发人员:王阳 张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烟台利勒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6
技术公布日:2022/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