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包用液冷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39399发布日期:2022-06-01 23:33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包用液冷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均匀冷却能力的动力电池包用液冷板,涉及动力电池包热管理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在整个汽车市场成指数式上涨。电池包作为新能源汽车主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对整个汽车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电池包在反复的充放电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当温度达到一定的程度,会影响电池的寿命与性能。为降低温度对电池包性能的影响,需配套相应的冷却系统,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冷却系统包含液冷和风冷,而液冷凭借其相对较高的换热系数,冷却效果更为优异。液冷板是电芯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的介质,液冷板流道走向与管径的设计会对冷却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市面液冷板举例,申请号为 201910518573.6与申请号为201920037032.7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两种液冷板,所述液冷板流道从进水口到出水口间距设计始终保持均一。上述专利文件方案公开的流道间距均一型液冷板存在以下不足,液冷板进水口到出水口冷却液温度会逐渐升高,冷却效果会降低,电芯之间温差变大,长期使用会造成电芯一致性变差,影响电池包能力的发挥。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用液冷板,提高电池模组冷却的均匀性。
4.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包用液冷板,包括液冷板上板、液冷板下板、进水口接头和出水口接头,所述液冷板上板和液冷板下板呈矩形,液冷板上板两端对称设有端板固定凸台,所述端板固定凸台上设有螺纹孔;所述液冷板下板上设有s型流道,所述s型流道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液冷板下板同侧;所述进水口接头和出水口接头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通过钎焊工艺安装在液冷板下板上。
5.所述s型流道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流道间距依次递减,每次递减为2mm。
6.所述s型流道截面呈矩形,通过数控机床铣刀加工制成,在拐弯处设计有圆形倒角,进出水口前14mm位置处轨道截面设计为圆形。
7.所述s型流道矩形截面尺寸为20*7mm,过渡的圆形截面直径为8mm。
8.所述端板固定凸台通过钎焊工艺安装在液冷板上板,其尺寸长*宽*高为 540*20*10mm。
9.所述进水口接头与出水口接头为快插件,进水口接头与出水口接头长度为40mm,内径为8mm。
10.所述液冷板上板和液冷板下板本体均为铝制材料,液冷板上部涂有导热胶,下部涂有隔热漆。
11.所述液冷板上板和液冷板下板通过钎焊工艺形成为一个整体。
12.所述液冷板采用50%乙二醇混合溶液为冷却液。
1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液冷板管道采用进水口到出水口流道间距渐小式设计,逐渐提高电芯与冷却液流道的接触面积,以此来提高冷板后端的冷却能力,增加电池模组冷却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冷板下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液冷板上板;2、液冷板下板;3、进水口接头;4、出水口接头;5、端板固定凸台;6、s型流道;7、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描述。
19.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包用液冷板,包括液冷板上板1、液冷板下板2、进水口接头3和出水口接头4,所述液冷板上板 1和液冷板下板2呈矩形,液冷板上板1两端对称设有端板固定凸台5,所述端板固定凸台5上设有螺纹孔7,用于安装电池模组端板,进一步加固电池模组;所述液冷板下板2上设有s型流道6,所述s型流道6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液冷板下板2同侧;所述进水口接头3和出水口接头4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通过钎焊工艺安装在液冷板下板2 上。
20.所述s型流道6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流道间距依次递减,每次递减为2mm,冷却液流动方向如图3中箭头所示;从进水口到出水口,冷却液因吸收电池发热产生的热量导致温度升高,依次减小冷却液流道之间的间距,可保证液冷板冷却的均匀性,增加电芯与流道的接触面积,提高冷板后端的冷却能力。
21.所述s型流道6截面呈矩形,通过数控机床铣刀加工制成,在拐弯处设计有圆形倒角,有利于降低冷却液在拐弯处的流阻,进出水口前14mm位置处轨道截面设计为圆形,用来连接进出水口接头,圆形轨道与矩形轨道交界处设计有倒圆角。
22.所述s型流道6矩形截面尺寸为20*7mm,过渡的圆形截面直径为8mm。
23.所述端板固定凸台5通过钎焊工艺安装在液冷板上板,电池模组放置于两凸台5之间,用于电池模组定位以及端板安装,其尺寸长*宽*高为540*20*10 mm。
24.所述进水口接头3与出水口接头4为快插件,进水口接头3与出水口接头4长度优选为40mm,内径优选为8mm。
25.所述液冷板上板1和液冷板下板2本体均为铝制材料,液冷板上部涂有导热胶,下部涂有隔热漆。
26.所述液冷板上板1和液冷板下板2通过钎焊工艺形成为一个整体。
27.所述液冷板采用50%乙二醇混合溶液为冷却液。
28.本实用新型液冷板管道采用进水口到出水口流道间距渐小式设计,通过改造流道在液冷板上的分布,逐渐提高电芯与冷却液流道的接触面积,提高液冷板后端的冷却能力,
增加电池模组冷却的均匀性。
29.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案,只是举例说明,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等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动力电池包用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板上板(1)、液冷板下板(2)、进水口接头(3)和出水口接头(4),所述液冷板上板(1)和液冷板下板(2)呈矩形,液冷板上板(1)两端对称设有端板固定凸台(5),所述端板固定凸台(5)上设有螺纹孔(7);所述液冷板下板(2)上设有s型流道(6),所述s型流道(6)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液冷板下板(2)同侧;所述进水口接头(3)和出水口接头(4)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通过钎焊工艺安装在液冷板下板(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用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s型流道(6)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流道间距依次递减,每次递减为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用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s型流道(6)截面呈矩形,通过数控机床铣刀加工制成,在拐弯处设计有圆形倒角,进出水口前14mm位置处轨道截面设计为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用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s型流道(6)矩形截面尺寸为20*7mm,过渡的圆形截面直径为8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用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固定凸台(5)通过钎焊工艺安装在液冷板上板(1),其尺寸长*宽*高为540*20*1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用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接头(3)与出水口接头(4)为快插件,进水口接头(3)与出水口接头(4)长度为40mm,内径为8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用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上板(1)和液冷板下板(2)本体均为铝制材料,液冷板上部涂有导热胶,下部涂有隔热漆。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用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上板(1)和液冷板下板(2)通过钎焊工艺形成为一个整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包用液冷板,包括液冷板上板、液冷板下板、进水口接头和出水口接头,所述液冷板上板和液冷板下板呈矩形,液冷板上板两端对称设有端板固定凸台,所述端板固定凸台上设有螺纹孔;所述液冷板下板上设有S型流道,所述S型流道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液冷板下板同侧;所述进水口接头和出水口接头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通过钎焊工艺安装在液冷板下板上。本实用新型液冷板管道采用进水口到出水口流道间距渐小式设计,逐渐提高电芯与冷却液流道的接触面积,提高冷板后端的冷却能力,增加了电池模组冷却的均匀性。了电池模组冷却的均匀性。了电池模组冷却的均匀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作为 武建国 李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2/5/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