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加速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89603发布日期:2022-05-30 21:10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继电器加速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继电器加速驱动电路,属于电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继电器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很广泛了,无论是家电,还是工业产品,从电视机到光伏充电,继电器都在这些产品中随处可见,但是有些场合对继电器的开通速度有要求,比如逆变器,特别是带旁路功能的逆变器,当一路掉电,需要切换到另外一路去的时候,都希望继电器的切换越快越好,但是由于继电器本身的特性,用普通的驱动方式,基本都会造成较长时间的延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加速驱动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继电器加速驱动电路, rly1的4脚连接到电容c2的1脚和二极管d1的1脚,二极管d1的2脚连接到电源+24v,+24v连接到电容c1的1脚和晶体管q1的2脚,电容c1的2脚接地,晶体管q1的3脚连接到电阻r2的1脚和电容c2的2脚,晶体管q1的1脚连接到电阻r2的1脚,电阻r2的2脚连接到晶体管q2的3脚和rly1的1脚,晶体管q2的2脚接地,晶体管q2的1脚连接到电阻r2的2脚和电阻r3的1脚,电阻r3的2脚连接到relay_on信号端。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三极管进行电平转换,在驱动之前通过倍压的方式将驱动电压太高,瞬时驱动之后,再恢复到正常电压驱动状态。该电路在传统的直接电压驱动方式下进行改进,使得驱动速度大大加快。
附图说明
7.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阐述。
9.一种继电器加速驱动电路,rly1的4脚连接到电容c2的1脚和二极管d1的1脚,二极管d1的2脚连接到电源+24v,+24v连接到电容c1的1脚和晶体管q1的2脚,电容c1的2脚接地,晶体管q1的3脚连接到电阻r2的1脚和电容c2的2脚,晶体管q1的1脚连接到电阻r2的1脚,电阻r2的2脚连接到晶体管q2的3脚和rly1的1脚,晶体管q2的2脚接地,晶体管q2的1脚连接到电阻r2的2脚和电阻r3的1脚,电阻r3的2脚连接到relay_on信号端。
1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relay_on为低电平时,晶体管q2截止,晶体管q1截止,电容c2被+24v通过二极管d1和电阻r1进行充电,稳态的时候,被充电到+24v,此时继电器的
驱动线圈上无电压,是不动作状态;
11.当relay_on为高电平时,晶体管q2导通,晶体管q2的3脚随之变成低电平,电阻r2的2脚也跟着接地,此时晶体管q1导通,此时晶体管q1的3脚变成+24v;就这样,此时继电器的线圈(rly1的1、4脚)承受的电压为电容c2上的电压加上电容c1上的电压,即+48v,在导通瞬间,继电器的线圈电压由于c2上的能量慢慢消耗,电容c2上的电压变成0,驱动电压又恢复成+24v。
12.通过调节电容c2,可以调节倍压效果施加的时间,这样在开通瞬间,继电器可以被双倍电压快速激活导通,在稳态的时候,又只有正常的额定驱动电压驱动,不会造成线圈发热而损坏,用简单的电子器件就完成了加速驱动。
13.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继电器加速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rly1的4脚连接到电容c2的1脚和二极管d1的1脚,二极管d1的2脚连接到电源+24v,+24v连接到电容c1的1脚和晶体管q1的2脚,电容c1的2脚接地,晶体管q1的3脚连接到电阻r2的1脚和电容c2的2脚,晶体管q1的1脚连接到电阻r2的1脚,电阻r2的2脚连接到晶体管q2的3脚和rly1的1脚,晶体管q2的2脚接地,晶体管q2的1脚连接到电阻r2的2脚和电阻r3的1脚,电阻r3的2脚连接到relay_on信号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继电器加速驱动电路,RLY1的4脚连接到电容C2的1脚和二极管D1的1脚,二极管D1的2脚连接到电源+24V,+24V连接到电容C1的1脚和晶体管Q1的2脚,电容C1的2脚接地,晶体管Q1的3脚连接到电阻R2的1脚和电容C2的2脚,晶体管Q1的1脚连接到电阻R2的1脚,电阻R2的2脚连接到晶体管Q2的3脚和RLY1的1脚,晶体管Q2的2脚接地,晶体管Q2的1脚连接到电阻R2的2脚和电阻R3的1脚,电阻R3的2脚连接到Relay_ON信号端。该电路在传统的直接电压驱动方式下进行改进,使得驱动速度大大加快。使得驱动速度大大加快。使得驱动速度大大加快。


技术研发人员:蔡劲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振源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2/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