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用隔离膜、光伏组件用复合膜以及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90842发布日期:2023-12-07 02:47阅读:25来源:国知局
光伏组件用隔离膜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光伏电池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用隔离膜、光伏组件用复合膜以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1、光伏组件是光伏电池的核心元器件。光伏组件中电池片与焊带之间的焊接质量直接决定了光伏组件的光电转化效率大小。但在电池片与焊带焊接过程中,焊接质量难以把控。

2、相关技术中,技术人员采用红外高温辐射焊接,通过辐照产生的高温使得焊带熔融成焊料,焊料对电池片完成粘接。但由于红外高温辐射焊接技术中的温度过高,易导致电池片出现裂片问题。随着焊接技术的发展,后期技术人员使用低温焊带免焊接层压工艺代替红外高温辐射焊接技术。

3、但采用低温焊带免焊接层压工艺制得的光伏组件光电转化效率较低,经过剖面检测后,本申请人发现:正是由于电池片与焊带之间发生胶膜的渗入,以及出现了气泡、间隙等问题,导致电池片与焊带之间无法充分接触,光伏组件的光电转化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低温情况下焊带无法与电池片充分接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用隔离膜以及光伏组件。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用隔离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光伏组件用隔离膜,包括与焊带接触的胶粘层,所述胶粘层上设置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的ml值大于胶粘层的ml值,所述胶粘层的厚度与所述焊带的高度比为1:(1.1~10)。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层的ml值一般为4~20dn·m,胶粘层的ml值一般为0.4~2dn·m,支撑层的流动性远大于胶粘层的流动性,层压过程中,胶粘层的流淌速率受到支撑层的限制,隔离膜整体流动性不佳;同时由于焊带的高度大于胶粘层的厚度,焊带在层压工艺中不易嵌入胶粘层中,并且焊料始终能够优先与电池片接触,从而使得冷却后呈现为焊带与电池片充分接触。

5、本申请中焊带的高度是指平放在电池片上焊带最高点与电池片之间的垂直距离。焊带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

6、优选的,所述胶粘层的厚度与所述焊带的高度比为1:(4~6)。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胶粘层在此比例范围内,既具备优异的粘接性能,保证光伏组件的稳定性;又能够进一步保障焊带与电池片之间的充分接触。

8、可选的,所述胶粘层与所述支撑层的总厚度为20~1000μm。

9、可根据需要在胶粘层与支撑层之间设置增粘层,增粘层与胶粘层的厚度比为(0.01~0.1):1,在此厚度比范围内,增粘层所用基体树脂的熔融指数对隔离膜的整体流动性影响不大,能够增强胶粘层与支撑层之间的粘接强度。

10、所述胶粘层的原料包括基体树脂和助剂,助剂可视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助剂包括但不限于交联剂、助交联剂、硅烷偶联剂、抗氧剂、光稳定剂、加工助剂。

11、其中,基体树脂可以选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丁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聚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三元乙丙橡胶、二元乙丙橡胶、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及其接枝后的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本申请中优选采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通过改变va的含量,调整基体树脂的熔融指数。

12、交联剂可以选择:叔丁基过氧化碳酸异丙酯、2,5-二甲基2,5-双(叔丁过氧基)己烷、1-双(过氧化叔丁基)-3,3,5-三甲基环己烷、叔丁基过氧化碳酸-2-乙基己酯、1,1-双(叔戊基过氧)-3,3,5-三甲基环己烷、1,1-双(叔戊基过氧)环己烷、2,2-双(叔丁基过氧)丁烷、过氧化碳酸叔戊酯、过氧化3,3,5-三甲基己酸叔丁酯、过氧化二异丙苯、1,3-双-(2-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过氧化(二)苯甲酰中的一种或多种。

13、助交联剂可以选择:三聚氰酸三烯丙酯或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

14、硅烷偶联剂可以选择:乙烯基硅烷、氨烃基硅烷、酰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15、所述加工助剂为敏化剂或光引发剂;

16、光引发剂可以选择:苯偶姻及衍生物、苯偶酰类、烷基苯酮类、酰基磷氧化物、二苯甲酮类、硫杂蒽酮类、二芳基碘鎓盐、三芳基碘鎓盐、烷基碘鎓盐和异丙苯茂铁六氟磷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17、敏化剂可以选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化甘油三丙烯酸酯、2-丙烯酸羧乙酯、异冰片基丙烯酸酯、异冰片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2,4,6-三(烯丙氧基)均三嗪和二缩三丙二醇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18、抗氧剂可以选择:受阻酚类、亚磷酸酯类中的一种或多种。

19、光稳定剂可以选择:受阻胺类、对苯甲酮类和苯并三唑类中的一种或多种。

20、支撑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pet、pmma、pc、尼龙、etfe、eva树脂、poe树脂、pvb树脂,支撑层可以通过预交联等处理方式可以具备较高的ml值。

21、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用复合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2、一种光伏组件用复合膜,在前述的光伏组件用隔离膜的一侧设置有胶膜。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合膜能够增强光伏组件整体的稳定性。

24、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伏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5、一种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电池片、焊带、隔离膜,其中,所述隔离膜为前述的光伏组件用隔离膜。

26、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伏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7、一种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电池片、焊带、复合膜,其中,所述复合膜为前述的光伏组件用复合膜。

28、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本申请一方面将低流动性的支撑层与胶粘层的配合使用,支撑层的流动性远小于胶粘层流动性,从而使得胶粘层的流趟受到支撑层限制,另一方面调整焊带高度与胶粘层厚度之间的比值,控制胶粘层的厚度小于焊带高度,层压时,焊带不易嵌入隔离膜中;因此,在层压过程中,焊带始终与电池片充分接触,冷却后呈现为焊带与电池片之间无气泡、间隙、树脂渗入等瑕疵,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光电转化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光伏组件用隔离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焊带(4)接触的胶粘层(21),所述胶粘层(21)上设置有支撑层(22),所述支撑层(22)的ml值大于胶粘层(21)的ml值,所述胶粘层(21)的厚度与所述焊带(4)的高度比为1:(1.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用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层(21)的厚度与所述焊带(4)的高度比为1:(4~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用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焊带(4)的形状为多边性、椭圆形、圆形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用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层(21)与所述支撑层(22)的总厚度为20~1000μm。

5.一种光伏组件用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用隔离膜(2)的一侧设置有胶膜(61)。

6.一种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电池片(3)、焊带(4)、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膜为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用隔离膜(2)。

7.一种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电池片(3)、焊带(4)、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为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用复合膜(6)。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光伏电池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用隔离膜、光伏组件用复合膜以及光伏组件,光伏组件用隔离膜,包括与焊带接触的胶粘层,所述胶粘层上设置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的ML值大于胶粘层的ML值,所述胶粘层的厚度与所述焊带的高度比为1:(1.1~10)。本申请通过调整焊带高度和胶粘层厚度之间的比值,并且设置支撑层限制胶粘层的流动性,使得焊带在层压过程中始终与电池片充分接触,冷却后呈现为焊带与电池片之间无气泡、间隙、树脂渗入等瑕疵,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光电转化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民,杨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海优威应用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