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插入力接触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42018发布日期:2023-12-02 04:45阅读: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针对一种用于形成至基底的电镀通孔的电连接的接触端子。特别地,接触端子为低插入力接触端子,其具有可在许多循环中使用的柔顺部分。


背景技术:

1、接触端子通常与基底上的通孔配合,以提供端子至基底之间的电连接等。然而,接触端子至基底的恰当端接通常要求使用集管(header)和一个或多个工具,因为接触端子的插入力和法向力相当大。另外,这样的接触端子的使用引起接触端子和通孔两者的变形,从而阻止接触端子在许多循环中使用。

2、因此,将有益的是,提供克服与已知接触端子相关联的问题的接触端子。特别地,将有益的是,提供可在许多循环中使用并且不要求工具用于插入的接触端子。还将有益的是,在连接器壳体中提供低插入力接触端子,该连接器壳体可配合到基底而不需要集管。


技术实现思路

1、以下提供本发明的某些说明性实施例的概要。该概要不是广泛的概述,并且不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关键或极其重要的方面或元件,或者不旨在叙述本发明的范围。

2、实施例针对一种低插入力接触端子,其具有导体配合部分、固定部分以及基底配合部分。导体配合部分构造成在其中使用已知的端接方法(诸如但不限于压接、绝缘置换或焊接)来端接导体。固定部分构造成将端子固定在壳体的端子接收腔中。基底配合部分从固定部分延伸。基底配合部分具有至少两个区段,该至少两个区段在其上具有弯曲部分。至少两个区段独立地移动,这允许弯曲部分在接触端子所配合的基底的通孔的壁上施加低法向力。低法向力足以提供稳定的电连接,同时允许低插入力。法向力可为例如5牛顿或更小。

3、在说明性实施例中,基底配合部分的至少两个区段中的第一区段为导电材料的第一平面件,并且至少两个区段中的第二区段为导电材料的第二平面件,其在边缘处折叠,以将导电材料的第二平面件放置在导电材料的第一平面件的顶部上。

4、在说明性实施例中,固定部分通过将平面导电材料折叠成箱形部件而形成,该箱形部件具有顶壁、相反面向的底壁、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基底配合部分的至少两个区段中的第一区段为从第一侧壁延伸的第一弹性臂,并且基底配合部分的至少两个区段中的第二区段为从第二侧壁延伸的第二弹性臂。

5、在说明性实施例中,基底配合部分的至少两个区段中的第一区段为从顶壁延伸的第一臂,并且基底配合部分的至少两个区段中的第二区段为从底壁延伸的第二臂。第一臂具有带有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的叉状构造,第一弹性臂具有设在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部近侧的弯曲部分中的第一弯曲部分,并且第二弹性臂具有设在第二弹性臂的自由端部近侧的第二弯曲部分。

6、在说明性实施例中,第一弹性臂具有第一平面部分、第一u形部分以及第一弯曲部分。第一弯曲部分从第一u形部分向后朝向固定部分延伸,第二弹性臂具有第二平面部分、第二u形部分以及第二弯曲部分。第二弯曲部分从第二u形部分向后朝向固定部分延伸。

7、在阅读和理解说明性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时,本发明的附加特征和方面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如将由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为可能的,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因此,附图和相关联的描述在本质上将被视为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技术特征:

1.一种低插入力接触端子,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插入力接触端子,其中,所述基底配合部分的所述至少两个区段中的第一区段为导电材料的第一平面件,并且所述至少两个区段中的第二区段为导电材料的第二平面件,其在边缘处折叠,以将导电材料的第二平面件放置在所述导电材料的第一平面件的顶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插入力接触端子,其中,除了所述弯曲部分之外,所述第一平面件和所述第二平面件设成一直线,其中所述第二平面件定位在所述第一平面件的顶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插入力接触端子,其中,所述弯曲部分弯曲成使得所述弯曲部分的边缘远离所述基底配合部分的纵向轴线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插入力接触端子,其中,所述弯曲部分中的第一弯曲部分远离所述纵向轴线延伸,并且所述弯曲部分中的第二弯曲部分从所述纵向轴线沿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分相反的方向上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插入力接触端子,其中,所述固定部分具有弹性锁定臂,其中锁定表面设在所述锁定臂的自由端部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插入力接触端子,其中,棘爪设在所述第一平面件或所述第二平面件上,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件和所述第二平面件锁定在一起,以产生较大的法向力,并且防止偏转应力或应变过渡从所述基底配合部分传递至所述固定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插入力接触端子,其中,所述固定部分通过将平面导电材料折叠成箱形部件而形成,所述箱形部件具有顶壁、相反面向的底壁、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所述基底配合部分的所述至少两个区段中的第一区段为从所述第一侧壁延伸的第一弹性臂,并且所述基底配合部分的所述至少两个区段中的第二区段为从所述第二侧壁延伸的第二弹性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低插入力接触端子,其中,所述第一弹性臂具有所述弯曲部分中的第一弯曲部分,所述第一弯曲部分具有远离所述基底配合部分的纵向轴线延伸的第一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插入力接触端子,其中,所述第二弹性臂具有所述弯曲部分中的第二弯曲部分,所述第二弯曲部分具有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分相反的方向上远离所述基底配合部分的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第二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低插入力接触端子,其中,所述第一弯曲部分和所述第二弯曲部分具有设在其所述面上的突起。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低插入力接触端子,其中,所述固定部分具有弹性锁定臂,其中锁定表面设在所述锁定臂的自由端部处。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插入力接触端子,其中,所述基底配合部分的所述至少两个区段中的第一区段为从所述顶壁延伸的第一臂,并且所述基底配合部分的所述至少两个区段中的第二区段为从所述底壁延伸的第二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低插入力接触端子,其中,所述第一臂具有带有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的叉状构造,所述第一弹性臂具有设在所述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部近侧的所述弯曲部分中的第一弯曲部分,并且所述第二弹性臂具有设在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自由端部近侧的第二弯曲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低插入力接触端子,其中,所述第二臂具有带有第三弹性臂和第四弹性臂的叉状构造,所述第三弹性臂具有设在所述第三弹性臂的自由端部近侧的所述弯曲部分中的第三弯曲部分,并且所述第四弹性臂具有设在所述第四弹性臂的自由端部近侧的第四弯曲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低插入力接触端子,其中,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设成一直线,其中所述第一臂定位在所述第二臂的顶部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低插入力接触端子,其中,所述弯曲部分弯曲成使得所述弯曲部分的边缘远离所述基底配合部分的纵向轴线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低插入力接触端子,其中,所述第一弯曲部分和所述第三弯曲部分远离所述纵向轴线延伸,并且所述第二弯曲部分和所述第四弯曲部分从所述纵向轴线沿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分和所述第三弯曲部分相反的方向上的方向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插入力接触端子,其中,所述第一弹性臂具有第一平面部分、第一u形部分以及第一弯曲部分,所述第一弯曲部分从所述第一u形部分向后朝向所述固定部分延伸,所述第二弹性臂具有第二平面部分、第二u形部分以及第二弯曲部分,所述第二弯曲部分从所述第二u形部分向后朝向所述固定部分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低插入力接触端子,其中,所述第一弯曲部分的面远离所述基底配合部分的纵向轴线延伸,并且所述第二弯曲部分的面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分相反的方向上远离所述纵向轴线延伸。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插入力接触端子,其中,所述法向力等于或小于5牛顿。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插入力接触端子,其中,所述接触端子定位在连接器的壳体中,所述连接器具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闩锁臂,所述一个或多个连接器闩锁臂与基底中的开口协作,以将所述连接器恰当地定位并锁定至所述基底。


技术总结
一种低插入力接触端子,其具有导体配合部分、固定部分以及基底配合部分。导体配合部分构造成在其中端接导体。固定部分构造成将端子固定在壳体的端子接收腔中。基底配合部分从固定部分延伸。基底配合部分具有至少两个区段,该至少两个区段在其上具有弯曲部分。至少两个区段独立地移动,这允许弯曲部分在接触端子所配合的基底的通孔的壁上施加法向力,该法向力足以提供稳定的电连接,同时允许低插入力。

技术研发人员:V·谢塔尔,J·玛施,L·J·布雷科斯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泰连印度私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