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触头组件和开关的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75476发布日期:2024-03-12 21:08阅读:10来源:国知局
动触头组件和开关的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触头组件和开关的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开关的动触头载流量低或者尺寸大,而且对于具有多个动触片和动触点的动触头结构,装配结构较为复杂,特别是触头弹簧的装配和定位结构,使得装配效率低。

2、现有断路器等开关装置大多采用单触点结构,其电动斥力能力较差,时常会出现熔焊等故障。且单触点的接触电阻高,接触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动触头组件和开关的驱动结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动触头组件,包括触头支持、动触头和触头弹簧,所述触头支持设有贯穿触头支持的触头空腔,所述触头空腔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动触头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动触片,所述触头空腔的第一开口的尺寸小于触头空腔的内径尺寸,且第一开口的尺寸小于第二开口的尺寸,两个动触片均设有动触点,且设有动触点的一端从第一开口伸出,触头弹簧从第二开口装入触头空腔内,作用在动触头和触头空腔侧壁之间。

4、优选的,所述触头空腔内设置有空腔侧壁凸起,空腔侧壁凸起靠近第一开口设置,动触片中部受触头弹簧的作用抵靠于空腔侧壁凸起,使得动触片可基于空腔侧壁凸起为支点作转动。

5、优选的,两个动触片并排间隔设置,两个动触片相互远离的侧边上设有第四凸起,第四凸起位于触头空腔内侧与第一开口的侧壁抵接,用于限制动触片伸出触头空腔的位置。

6、优选的,所述动触片的一端设置有第六凸起,动触点抵靠第六凸起焊接在动触片的一端侧面,且第六凸起相对动触点更靠近动触片的端部,所述第六凸起向外延伸设有引弧端。

7、优选的,动触片另一端设置由第五凸起,用于与触头弹簧限位配合。

8、优选的,所述触头弹簧由两个旋转体一体连接形成,两个旋转体均设有两个弹性臂,两个旋转体的一个弹性臂弯折相互连接形成连接部分,两个旋转体的另一个弹性臂相对间隔设置形成两个弹性臂;所述触头弹簧的连接部分作用于触头支持,两个弹性臂分别作用于两个动触片。

9、优选的,所述触头支持的轴向端部设有转动安装结构,所述触头空腔沿触头支持的径向贯穿触头支持,在触头支持上还设有用于连接连杆的第二连接孔。

10、优选的,所述触头支持的径向上设有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在第二凸起上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三凸起邻近第一开口设置,位于第一开口靠近动触片设有动触点的一侧。

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开关的驱动结构,包括电操机构和前述的动触头组件,所述电操机构包括电机、齿轮组和传动机构,电机通过齿轮组驱动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与动触头组件连接。

12、优选的,还包括电操壳体,所述齿轮组和传动机构安装在电操壳体内,电机和触头支持安装在电操壳体上,动触头组件的动触头设有动触点的一端伸出电操壳体外。

13、本发明的动触头组件的动触头设有两个动触片,不仅可增加触头接触的可靠性与载流量,同时可以降低电动斥力而使触头不必要的斥开而造成熔焊,而且两个动触片装配简单,插装在触头支持的触头空腔内,触头弹簧通过第二开口安装在触头空腔内,触头弹簧和第一开口对动触片进行限位,构成一个可靠组件。

14、此外,所述触头空腔内设置有空腔侧壁凸起,使得动触片可基于空腔侧壁凸起为支点作转动。在所述触头支持的径向上设有第三凸起,用于支撑动触片,以及增加与静触头的电气间隙。

15、此外,所述动触片上设有第六凸起,第六凸起相对动触点更靠近动触片的端部,保护动触点且能够加强动触点的连接。

16、本发明的开关的驱动结构,结构简单,不仅传动可靠且体积小,使得开关的体积小,还大大提高开关的可靠性和寿命。

17、此外,开关的驱动结构,集成有操作机构和动触头组件,组成一个驱动模块后在安装到开关内,可靠性高,且装配效率高,便于开关的自动化装配。



技术特征:

1.一种动触头组件,包括触头支持(53)、动触头(530)和触头弹簧(535),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支持(53)设有贯穿触头支持(53)的触头空腔(534),所述触头空腔(534)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开口(5341)和第二开口(5343),所述动触头(530)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动触片(531),所述触头空腔(534)的第一开口(5341)的尺寸小于触头空腔(534)的内径尺寸,且第一开口(5341)的尺寸小于第二开口(5343)的尺寸,两个动触片(531)均设有动触点,且设有动触点的一端从第一开口(5341)伸出,触头弹簧(535)从第二开口(5343)装入触头空腔(534)内,作用在动触头(530)和触头空腔(534)侧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空腔(5341)内设置有空腔侧壁凸起(5342),空腔侧壁凸起(5342)靠近第一开口(5341)设置,动触片(531)中部受触头弹簧(535)的作用抵靠于空腔侧壁凸起(5342),使得动触片(531)可基于空腔侧壁凸起(5342)为支点作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动触片(531)并排间隔设置,两个动触片(531)相互远离的侧边上设有第四凸起(5304),第四凸起(5304)位于触头空腔(534)内侧与第一开口(5341)的侧壁抵接,用于限制动触片(531)伸出触头空腔(534)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531)的一端设置有第六凸起(5302),动触点抵靠第六凸起(5302)焊接在动触片(531)的一端侧面,且第六凸起(5302)相对动触点更靠近动触片(531)的端部,所述第六凸起(5302)向外延伸设有引弧端(53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动触片(531)另一端设置由第五凸起(5301),用于与触头弹簧(535)限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弹簧(535)由两个旋转体一体连接形成,两个旋转体均设有两个弹性臂,两个旋转体的一个弹性臂弯折相互连接形成连接部分(5351),两个旋转体的另一个弹性臂相对间隔设置形成两个弹性臂(5352、5353);所述触头弹簧(535)的连接部分(5351)作用于触头支持(53),两个弹性臂(5352、5353)分别作用于两个动触片(5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支持(53)的轴向端部设有转动安装结构(532),所述触头空腔(534)沿触头支持(53)的径向贯穿触头支持(53),在触头支持(53)上还设有用于连接连杆(52)的第二连接孔(53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支持(53)的径向上设有第二凸起(537)和第三凸起(538),在第二凸起(537)上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孔(533),所述第三凸起(538)邻近第一开口(5341)设置,位于第一开口(5341)靠近动触片(531)设有动触点的一侧。

9.一种开关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操机构和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动触头组件,所述电操机构包括电机(31)、齿轮组(30)和传动机构(5),电机(31)通过齿轮组(30)驱动传动机构(5),传动机构(5)与动触头组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操壳体(8),所述齿轮组(30)和传动机构(5)安装在电操壳体(8)内,电机(31)和触头支持(53)安装在电操壳体(8)上,动触头组件的动触头(530)设有动触点的一端伸出电操壳体(8)外。


技术总结
动触头组件和开关的驱动结构,动触头组件包括触头支持、动触头和触头弹簧,所述触头支持设有贯穿触头支持的触头空腔,所述触头空腔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动触头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动触片,所述触头空腔的第一开口的尺寸小于触头空腔的内径尺寸,且第一开口的尺寸小于第二开口的尺寸,两个动触片均设有动触点,且设有动触点的一端从第一开口伸出,触头弹簧从第二开口装入触头空腔内,作用在动触头和触头空腔侧壁之间,开关的驱动结构包括所述动触头组件,可靠性与载流量高且装配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卢科军,付浩,周长青,邓彦军,张建伟,应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