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和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57745发布日期:2023-04-18 16:15阅读:18来源:国知局
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和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和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1、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受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由于动静触点不是固定连接,高压工作电路的电流回路中一旦出现短路故障,瞬间产生的短路电流极大,动静触点之间产生斥力,导致动静触点脱离,为提高动静触点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增加继电器抗短路电流的能力,现有抗短路电流的继电器方案在继电器铁芯上方增设带有固定导磁块的推动支架和在动触片周围增加的另一导磁块,推动支架可在铁芯推动下向上移动,动触片和另一导磁块固定连接,设置到在推动支架内,线圈得电后推动支架上移一定距离后(为便于叙述,以下称这一距离为继电器的行程),动静触点贴合后动触片导电并在周围产生磁场,此后推动支架带着固定导磁块继续向上移动一定距离(为便于叙述,以下称这一距离为继电器的附加行程),动静触点贴合后推动机构上移的距离等于继电器的附加行程,在磁场作用下两导磁块相互吸引以抵抗短路电流的在动静触点之间产生的斥力,附加行程即为两导磁块之间的距离,所以附加行程的大小影响到两导磁块之间的距离,附加行程越大,两导磁块之间距离就越大,导磁块之间的吸力越小,抵抗短路电流的能力就越弱,反之,附加行程越小,抵抗短路电流的能力就越强。

2、特殊情况下,抗短路电流继电器的附加行程因设计需求不得不取较大值时,导磁块之间的距离会跟着变大,两导磁块中间的吸力也会变小,这是不可接受的,现有技术通过增加导磁块的截面面积来减小导磁块距离过大吸力变弱带来的影响,但效果并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和一种继电器,包括:静触头;动触片,所述动触片与所述静触头可接触;下衔铁,所述下衔铁与所述动触片固定连接;上衔铁,所述上衔铁位于所述下衔铁上方;以及支架,所述支架限定中空部,所述动触片和所述下衔铁穿过所述中空部;其中,所述上衔铁与所述支架联接并且相对于所述支架沿上下方向可移动。

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和继电器,在继电器通电后,所述支架上移,支架上移的过程中,动触片与静触头接触,电流得以导通,所述上衔铁在动触片产生的磁场中与所述下衔铁相互吸引,因为上衔铁与支架不是固定连接,可在支架两侧壁之间上下移动,所以上衔铁受吸力后下移至最靠近所述底壁的位置后再随所述支架上移,此时上衔铁向上移动的距离为支架在线圈得电后整体上移的距离减去上衔铁在支架中下移的距离。

4、相对于传统抗短路电流继电器线圈通电后上下衔铁之间的距离由继电器的附加行程决定,本发明实施例用于继电器的装置通过改变上衔铁的在支架上的位置,消除了因设计需求附加行程取值过大导致上下衔铁之间距离过大带来的上下衔铁之间的吸力减弱,继电器抗短路电流能力降低的影响。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上衔铁具有突起,所述突起与所述第一通孔配合并且所述第一通孔在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突起在上下方向的尺寸。第一通孔上下方向尺寸大于所述凸起在上下方向的尺寸,可实现上衔铁在所述支架侧壁上的上下移动,进一步的可缩短上下衔铁之间距离,增加上下衔铁之间的电磁吸力,提高继电器抵抗短路电流的能力。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水平方向的底壁和竖直方向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各自的底端分别与所述底壁的端部连接,所述上衔铁、所述底壁、前侧壁和后侧壁共同限定所述中空部,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前侧壁和后侧壁中。近似“u”型的支架利于容纳上下衔铁及动触片,两侧壁开孔安装上衔铁,结构简单可靠。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继电器的装置还包括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并且位于所述上衔铁的上方,限位片限制上衔铁在支架竖直方向的位置。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继电器的装置,还包括具有顶端和底端的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穿过所述下衔铁抵接于所述动触片,底端抵接于所述支架的底壁,所述弹簧在所述动触片和所述静触头接触后对所述动触片提供向上的弹性力,使动触片和静触头连接的接触更牢固。

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静触头与所述动触片接触的状态,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上衔铁的突起的下表面与限定所述第一通孔的底壁接触,并且所述突起的上表面与所述限位片的下表面间隔开,缩短了所述上衔铁与所述下衔铁之间的距离,可增强上下衔铁之间的吸力,提高继电器的抗短路电流的能力。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静触头与所述动触片分离的状态,所述弹簧处于复位状态,所述突起的上表面与所述限位片的下表面接触。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继电器的装置还包括限位片,所述限位片分别与所述前侧壁和后侧壁固定连接,并且位于所述上衔铁的上方,限位片限制上衔铁在支架竖直方向的位置。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侧壁和后侧壁分别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并且与所述第一通孔联通,所述限位片固定在所述第二通孔中,第二通孔结构简单,利于限位片的安装固定。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片为非导磁部件,可避免限位片干扰上下衔铁之间相互吸引的。

14、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上衔铁具有突起,所述突起与所述第一通孔配合并且所述第一通孔在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突起在上下方向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水平方向的底壁和竖直方向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各自的底端分别与所述底壁的端部连接,所述上衔铁、所述底壁、前侧壁和后侧壁共同限定所述中空部,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前侧壁和后侧壁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并且位于所述上衔铁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顶端和底端的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穿过所述下衔铁抵接于所述动触片,底端抵接于所述支架的底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静触头与所述动触片接触的状态,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上衔铁的突起的下表面与限定所述第一通孔的底壁接触,并且所述突起的上表面与所述限位片的下表面间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静触头与所述动触片分离的状态,所述弹簧处于复位状态,所述突起的上表面与所述限位片的下表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片,所述限位片分别与所述前侧壁和后侧壁固定连接,并且位于所述上衔铁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壁和后侧壁分别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并且与所述第一通孔联通,所述限位片固定在所述第二通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片为非导磁部件。

1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和一种继电器,包括:静触头;动触片,所述动触片与所述静触头可接触;下衔铁,所述下衔铁与所述动触片固定连接;上衔铁,所述上衔铁位于所述下衔铁上方;以及支架,所述支架限定中空部,所述动触片和所述下衔铁穿过所述中空部;其中,所述上衔铁与所述支架联接并且相对于所述支架沿上下方向可移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继电器的装置通过上衔铁在支架内的移动缩短上下衔铁之间距离,可用来提高继电器抵抗短路电流的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李思政,李剑,简勇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索恩格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