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壳体与前盖之间的电连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33318发布日期:2023-04-22 13:19阅读:49来源:国知局
泵壳体与前盖之间的电连接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医学泵、尤其是流体泵及该医学泵的在泵壳体与前板之间的电连接。


背景技术:

1、在医学中广泛使用流体泵,尤其是注射泵和软管泵,用于给患者供应规定剂量的药物。因为这种流体泵是昂贵的医学设备,所以通常不是每个病房都配备这种医学泵,而是在需要时将医学泵安装在病房处。出于这个原因,这种医学泵通常是移动式的或部分移动式的装置,这些装置由从业者带到所涉及的患者或病房并且安装在那里。

2、已知的泵具有触摸显示器或者屏幕和按键,在其上可以输出信息并且用户可以输入指令给泵。例如因而可以输入正确的药物和剂量。在注射泵中,可以输入注射器的模型和药物的剂量。在此,需要提供一种电连接,用于在泵壳体与前盖中的显示器之间的电压供应和数据传输。

3、对于这种电连接,由现有技术已知显示器电缆、尤其是扁平带电缆的应用。扁平带电缆具有的缺点是,它由于可枢转的前盖而一再被弯折。此外使用显示器电缆注定会脏。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公开的任务是消除或至少减少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此外,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在泵壳体与前盖之间的电连接,该电连接被构造成不仅成本低廉而且稳健。

2、关于所述类型的医学泵,该任务通过本发明的主题来解决。

3、医学泵具有长方体形的泵壳体和可枢转地铰接在泵壳体上的前盖,在该前盖中设置有显示器、尤其是触摸显示器和/或操作元件。前盖利用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铰链元件安设在泵壳体上。在此,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铰链元件被设置和构造成以便在泵壳体与前盖之间具有和/或形成至少一个电连接,以用于电联接、供电和数据交换。

4、换言之,医学泵具有泵壳体,在泵壳体的前侧上设置有可枢转地支承的前盖,显示器/显示部和/或操作元件容纳在该前盖中。前盖借助于两个或更多个铰链元件/铰链支承在泵壳体上。所述一个或多个铰链元件分别实现泵壳体与前盖之间的电连接。

5、由此解决了前盖与泵壳体在能量、数据和质量方面电联接的问题并且同时可以避免与扁平带电缆相关的脏污。此外,通过该解决方案可以相对于现有技术降低制造成本。通过在前盖向上和向下枢转时不再使电缆弯折的效果,也提高了稳健性和寿命。此外,提供电连接的方式不易受到例如电磁兼容性方面的干扰。

6、本公开的其他有利方面将在下面进行描述。

7、优选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铰链元件暴露于地电势。也就是说,一个或多个铰链元件暴露于接地电势。

8、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铰链元件被设置和构造用于在泵壳体的一侧与泵壳体的第一内电路板电连接并且在前盖的一侧与前盖的第二内电路板电连接。

9、此外优选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和/或第二铰链元件被设置和构造用于交换电势。

10、在此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或第二铰链元件被设置和构造用于传输地电势。

11、此外优选的是,至少另一个第一铰链元件和/或第二铰链元件被设置和构造用于传输至少一个供应电压和/或至少一个数据信号。

12、换句话说,是否第一铰链元件传输地电势并且第二铰链元件传输供应电压或者是否第一铰链元件传输地电势并且第二铰链元件传输数据信号和供应电压是可以任意组合的。备选地,也可以为不仅地电势而且供应电压还有数据信号分别设置自身的铰链元件。

13、这意味着,电连接用于交换电势并且在此一个或多个铰链用于传输地电势并且附加地一个其他或多个其他的铰链用于传输一个或多个供应电压。在此,可想到每个铰链组合地传输不同的信号,例如地电势和供应电压或者地和数据信号。

14、有利的是,数据信号能够借助于调制、尤其借助于脉宽调制或者借助于较高频率的小信号的施加或者借助于频率复用方法在供应电压或者载波信号上传输。频率复用方法(频分复用fdm或者频分多址fdma)是消息技术上的复用方法,利用该复用方法能够在多个载波上同时分布式地传输多个信号。载波被配设给多个不同的频率,因此也使用频率复用的概念。

15、换言之,电连接用于传输信息和数据。在此规定,使用一个另外的或多个另外的铰链来传输一个或多个数据信号。尤其,数据交换通过例如对供应电压或在另一个载波信号上的调制来设置。这具有的优点是,安装两个铰链就足够了。

16、优选的是,在泵壳体中布置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被设置和构造用于与前盖连通。

17、换言之,这意味着,有利的是,数据交换用于使前盖中的显示部和/或操作元件与泵壳体中的控制单元耦联。这具有的优点是,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前盖与泵壳体之间的扁平带电缆。此外,以这种方式保护信号线路免受外部干扰。

18、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铰链元件由铰链销和铰链销套构造,其中,铰链销在铰链销套内部在枢转轴上引导。

19、优选地,铰链销接地。

20、有利的是,至少一个电导体被引导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铰链元件、优选穿过铰链销,该电导体在泵壳体的一侧上与泵壳体的内电路板电连接和/或在前盖的一侧上与前盖的内电路板电连接。

21、优选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铰链元件、优选铰链销借助至少一个导电弹簧与泵壳体的内电路板电连接和/或借助至少一个另外的导电弹簧与前盖的内电路板电连接。

22、优选地,铰链销与导电弹簧连接,其中,将弹簧压在内电路板的接地面上。

23、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铰链元件、优选铰链销借助至少一个导电弹簧与泵壳体的内电路板电连接,并且至少一个电导体被引导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铰链元件、优选穿过铰链销,该电导体在前盖的一侧上与前盖的内电路板电连接。

24、换言之,铰链轴或铰链销到前盖或主体的第一和/或第二内电路板上的电连接/联接可以如下实现。电连接/联接可以借助于导电弹簧实现,该导电弹簧作用到轴或铰链销上。备选地或附加地,电连接/联接可以通过电导体实现,该电导体在铰链销内部在铰链轴/枢转轴上延伸地设置和构造。此外,通过铰链销引导的电导体可以在两侧连接到前盖或泵壳体的第一和第二内电路板上。可能的实现方案可选地以对称的形式通过铰链的两个轴来设置。



技术特征:

1.一种医学泵(1),具有长方体形的泵壳体(2)和能枢转地铰接在所述泵壳体(2)上的前盖(3),在所述前盖中设置有显示器(4),其中,所述前盖(3)利用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铰链元件(5)安设在所述泵壳体(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泵(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铰链元件(5)被设置和构造成以便在所述泵壳体(2)的一侧与所述泵壳体(2)的第一内电路板(7)电连接并且在所述前盖(3)的一侧与所述前盖(3)的第二内电路板(8)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学泵(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和/或第二铰链元件(5)被设置和构造用于交换电势。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医学泵(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或第二铰链元件(5)被设置和构造用于传输地电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学泵(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另一个第一铰链元件和/或第二铰链元件(5)被设置和构造用于传输至少一个供应电压和/或至少一个数据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学泵(1),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号能够借助于调制在所述供应电压或者载波信号上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学泵(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铰链元件(5)被构造有铰链销(9)和铰链销套(10),其中,所述铰链销(9)在所述铰链销套(10)内在枢转轴上引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学泵(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电导体(11)被引导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铰链元件(5),所述电导体在所述泵壳体(2)的一侧上与所述泵壳体(2)的内电路板(7)电连接和/或在所述前盖(3)的一侧上与所述前盖(3)的内电路板(8)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学泵(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铰链元件(5)借助至少一个导电弹簧(12)与所述泵壳体(2)的所述第一内电路板(7)电连接和/或借助至少一个另外的导电弹簧(12)与所述前盖(3)的所述第二内电路板(8)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学泵(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铰链元件(5)借助至少一个导电弹簧(12)与所述泵壳体(2)的所述第一内电路板(7)电连接并且至少一个电导体(11)被引导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铰链元件(5),所述电导体在所述前盖(3)的一侧上与所述前盖(3)的所述第二内电路板(8)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医学泵(1),具有长方体形的泵壳体(2)和能枢转地铰接在所述泵壳体(2)上的前盖(3),在所述前盖中设置有显示器(4)、尤其是触摸显示器和/或操作元件,其中,所述前盖(3)利用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铰链元件(5)安设在所述泵壳体(2)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铰链元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铰链元件(5)被设置和构造成以便在所述泵壳体(2)和所述前盖(3)之间具有和/或形成至少一个电连接(6),以用于电联接和数据交换。

技术研发人员:简·施瓦兹,克里斯托夫·埃伦,卡斯滕·尼迈尔,斯特凡·巴茨道夫,迈克尔·考巴,迈克尔·奥斯特莫勒,斯蒂芬·霍维尔,马里奥·里夏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B·布莱恩·梅尔松根股份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