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模块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32370发布日期:2023-04-06 04:33阅读:43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模块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电连接模块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1、传统的高速连接器一般由直公连接器和弯母连接器组成,并且直公和弯母的组成零件都是金属走线、金属屏蔽件和高分子材料支架,这些零件组成的直公、弯母类产品“鱼眼”端分别压入固定产品的pcb板上,通过直公和弯母对插完成连通作用。这类传输链路除了高速连接器本身的损耗,鱼眼过孔和pcb走线也会导致传输链路的插入损耗恶化,特别是pcb板上走线的损耗,在传输链路的传输速率高于56gps以上时,插入损耗指标要求变得非常高,传输链路的各个环节都在想法设法减少各部分产生的损耗,高速线背板结构的运用则可以有效提高传输通道的插入损耗指标。并且,高速线背板一般由高速连接器、高速差分线缆以及高速连接器构成,在线背板的传输链路中,使用高速线缆代替了部分或者全部pcb板走线。众所周知,高速线缆的插入损耗是明显优于pcb板上走线,因而传输链路的插入损耗指标有较大收益。

2、同时,高速线背板的应用环境通常需要高速差分线缆弯折以满足使用要求;当需要高速差分线缆出现两根芯线弯折路径不一致的方向弯折时,这种弯折会使高速差分线缆的绝缘部分和外金属屏蔽变形,导致线缆的结构尺寸发生变化,特别弯折半径内侧芯线变形更严重,使得两个信号的对内延迟增加,导致高速线缆的插入损耗指标恶化。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方案以解决上述的线缆弯折而导致产品性能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模块及连接器,以解决现有的电连接模块的线缆在弯折时会导致线缆结构尺寸发生变化甚至严重变形,进而使线缆的信号完整性恶化的问题。

2、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连接模块,所述电连接模块包括:

4、线缆,其内部设有两个贴合设置的导线,所述线缆包括依次相接的连接端、弯折段以及延伸段,两个所述导线位于所述连接端的部分在第一平面内并列设置,两个所述导线位于所述延伸段的部分在第二平面内并列设置;

5、两个端子,均包括相接的自由端和一翻转结构,两个所述端子的自由端在第三平面内并列设置,每个所述端子的翻转结构上远离所述自由端的一侧分别与一所述导线位于所述连接端的部分连接;

6、其中,所述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两两相互垂直。

7、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转结构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

8、所述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两两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部上远离所述第二部的一端与所述自由端连接,所述第三部与对应的所述导线连接。

9、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子的自由端、所述第一部、所述第二部以及所述第三部均为板状。

10、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端子的第三部均在所述第一平面上并列设置,两个所述端子的第三部的间距以及两个所述端子的自由端的间距均为a,两个所述端子的自由端和第三部的板厚均为b,a/b∈[1.3,2]。

11、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倒角连接,所述第二部与第三部之间倒角连接。

12、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端子的自由端上均设有第一凸起;

13、每个所述端子上的所述第一凸起均背离另一个所述端子。

14、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设于所述端子的自由端上靠近所述翻转结构的位置。

15、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模块还包括第一塑封件;

16、所述线缆与所述端子的连接处、所述端子的翻转结构容置于所述第一塑封件内。

17、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上设有第二凸起;

18、所述第二凸起露出于所述第一塑封件的表面。

19、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20、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

21、绝缘基座;

22、导电围框,固设于所述绝缘基座的内部;

23、第二塑封件,与所述导电围框连接;

24、上述的电连接模块,固设于所述第二塑封件中。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1、本发明提供的电连接模块及连接器,通过端子上的翻转结构,使得两个并列设置的端子的所在平面与两根并列设置的导线的一端所在平面相垂直,进而使两根导线的另一端可以一起垂直弯折,避免了“弯折处两根导线的长度不一致而导致两根导线中的信号所走路径长度不一致”的问题,即本发明保证了两个端子以及对应相连的两个导线中的信号的传输路径长度一致,避免了电连接模块因结构设计不合理而产生的信号延迟问题,进而保证了信号传输的一致性与完整性,从而解决了现有的电连接模块的线缆在弯折时会导致线缆结构尺寸发生变化甚至严重变形,进而使线缆的信号完整性恶化的问题。

27、2、本发明提供的电连接模块及连接器中的端子,可以在同一块金属平板上经过裁切和冲压成型工艺获得,使得同时包含了自由端和翻转结构的端子具有很好的一体性以及易加工性,端子良好的一体性使得端子以及电连接模块具有更低的信号传输阻抗,而易加工性也使得整个电连接模块及连接器的整体加工制造成本更低。

28、3、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采用了上述的电连接模块,使得连接器整体的结构布局设计更加的高效合理,提升了空间利用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模块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结构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自由端、所述第一部、所述第二部以及所述第三部均为板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端子的第三部均在所述第一平面上并列设置,两个所述端子的第三部的间距以及两个所述端子的自由端的间距均为a,两个所述端子的自由端和第三部的板厚均为b,a/b∈[1.3,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倒角连接,所述第二部与第三部之间倒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端子的自由端上均设有第一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设于所述端子的自由端上靠近所述翻转结构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模块还包括第一塑封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上设有第二凸起;

10.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模块及连接器,所述电连接模块包括:线缆,其内部设有两个贴合设置的导线,所述线缆包括依次相接的连接端、弯折段以及延伸段,两个所述导线位于所述连接端的部分在第一平面内并列设置,两个所述导线位于所述延伸段的部分在第二平面内并列设置;两个端子,均包括相接的自由端和一翻转结构,两个所述端子的自由端在第三平面内并列设置,每个所述端子的翻转结构上远离所述自由端的一侧分别与一所述导线位于所述连接端的部分连接;所述连接器包括上述的电连接模块。本发明提供的电连接模块及连接器解决了现有的电连接模块的线缆在弯折时会导致线缆结构尺寸发生变化甚至严重变形,进而使线缆的信号完整性恶化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何洪,代秀云,陈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