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向运动的压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53004发布日期:2023-04-26 13:0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向运动的压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多向运动的压接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压接是采用上下两个模具,下模具固定不动,上模具向下模具方向平动来实现接线端子与电缆、电线、导电棒等的压接连接,压接行程固定,通常会在上下模具的接触面附近产生毛刺,压缩率不能更改。

2、现有的六角形压接和点压接均通过液压机构使六角形压接模具或点压接模具向固定方向运动将连接金具(一般为圆管)和电缆(或导线、棒材)施压产生塑性变形,连接金具变形后外形和压接模具内腔几乎完全相同。变形程度通过液压机构和压接模具共同保证,由于模具的硬度和强度远高于连接金具和电缆(或导线、棒材),压接过程中模具的变形可忽略不计,压接时被压接件(金具和电缆)处于上下模具的正中间,压接最后阶段上下模具两面接触在一起,保持较短时间(数秒)后压接结束,模具在液压机构的反向驱动下分离开到合适的距离后,被压接件可从压接模中取出。现有的六角形压接易产生压接毛刺,如产生毛刺需要在压接后打磨,打磨产生的金属粉尘如扩散到绝缘中对绝缘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打磨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降低了作业的效率;现有的点压接后圆管压扁,其变形较严重,最大外径增大很多,部分多根电缆并联情况下,由于尺寸累积增加的缘故不能采用点压接,而只能采取六角形压接,因而点压接的应用范围受限。

3、相关名词术语解释:1.压接:通过施加压力导致电缆、导线、铜棒、铝棒等上的圆管变形或改变几何形状的一种永久性连接方法;2.端子:接线端子的简称,连接电缆或电线等导体与其他电气设备用的连接金具;3六角形压接:圆管被压缩后改变形状成为近似正六边形的一种压接方法;4点压接:圆管和电缆导体均因深压坑而变形的一种压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向运动的压接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向运动的压接装置,包括:

3、主体骨架,所述主体骨架包括引导组件,所述引导组件形成有引导通孔、压接通孔;

4、连杆,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主体骨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远离主体骨架的一端转动连接;

5、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6、模具,所述模具设置在所述导向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

7、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第一连杆远离主体骨架的一端转动连接;

8、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输出端与所述推杆连接,以驱动推杆运动。

9、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驱动装置输出端与推杆之间,且连接板分别连接驱动装置与推杆。

10、进一步地,还包括导轨,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主体骨架上,且所述连接板与导轨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液压油缸和油泵。

12、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骨架呈圆筒形状。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导向杆、模具数量为6个或8个。

14、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发明的一种多向运动的压接装置,在驱动装置的输出驱动下,推杆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相配合,推动导向杆和模具运动;所述主体骨架呈圆筒形状,推杆的运动方向沿圆筒状主体骨架的轴向方向;引导通孔的孔沿圆筒状主体骨架的径向方向,导向杆和模具可在引导通孔中沿该径向方向运动;引导组件还设有压接通孔,用于放置待压接件,且模具在该压接通孔中挤压待压接件,使待压接件产生相应的形变;本装置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导向杆、模具数量为6个,即对待压接件的施力点有六个,避免了毛刺的产生,从而无需打磨,避免了打磨产生的金属粉尘扩散到绝缘中对绝缘会产生不利影响,也提高了效率。

16、驱动装置输出端推动连接板,连接板边缘多处与导轨连接,在导轨的引导下,连接板能始终保持大致与径向方向平行,不会产生过大倾斜偏差;进而,连接板再推动设置在连接板上面的推杆,在连接板能始终保持大致与径向方向平行,不会产生过大倾斜偏差的前提下,连接板上的各个推杆的运动行程接近,也不会有大的偏差;最终使得各个模具的运动行程接近,待压接件上的各个压接点形变相差较小,变形较为均匀,其最大外径尺寸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17、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向运动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运动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设置在驱动装置(9)输出端与推杆(5)之间,且连接板(10)分别连接驱动装置(9)与推杆(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向运动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轨(7),所述导轨(7)设置在所述主体骨架(1)上,且所述连接板(10)与导轨(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多向运动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9)包括液压油缸(6)和油泵(8)。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多向运动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骨架(1)呈圆筒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向运动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401)、第二连杆(402)、导向杆(3)、模具(2)数量为6个或8个。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向运动的压接装置,包括主体骨架、连杆、导向杆、模具、推杆、驱动装置;在驱动装置的输出驱动下,推杆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相配合,推动导向杆和模具运动,模具在压接通孔中沿径向运动挤压待压接件,使待压接件产生相应的形变;这种压接方式避免了毛刺的产生,从而无需打磨,避免了打磨产生的金属粉尘扩散到绝缘中对绝缘会产生不利影响,也提高了作业效率;且待压接件变形较为均匀,其最大外径尺寸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技术研发人员:沈小冒,陶炎文,王玮,宋悠全,廖保华,肖孝轩,冯国金,盛金龙,赵雅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