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连接方法及脉冲发生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87148发布日期:2023-09-01 08:39阅读:41来源:国知局
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连接方法及脉冲发生器

本申请涉及植入式医疗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连接方法及脉冲发生器。


背景技术:

1、脑深部刺激器、迷走神经刺激器、脊髓神经刺激器、骶神经刺激器等包含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脉冲发生器主要由顶盖和钛壳等部分组成,顶盖内有电接触件、密封塞、端部密封圈、充电线圈、天线、螺钉等。电接触件实现与电极导线的连接,天线用于接收信号,充电线圈用于脉冲发生器无线充电。天线和充电线圈置于顶盖内可避免钛壳对信号和充电的影响。充电线圈、电接触件及天线需要与电路板实现电连接,一般通过馈通导线过渡。

2、由于充电线圈和馈通导线的直径非常小,一般为0.1mm-0.5mm,导致形成的连接结构不稳定,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充电线圈与馈通导线的连接不稳定,容易脱落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形成于馈通导线和充电线圈之间,所述充电线圈具有充电线圈引出端,所述馈通导线直径为充电线圈引出端直径的1.5-5倍,所述充电线圈引出端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馈通导线上,且与所述馈通导线的至少一处固定焊接。

3、进一步的,充电线圈引出端的头部与所述馈通导线通过激光点焊连接,和/或所述馈通导线的头部与所述充电线圈引出端通过激光点焊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馈通导线的头部弯折180°形成馈通导线弯折部分,所述馈通导线弯折部分压紧在所述充电线圈引出端上,并与馈通导线未弯折部分通过激光点焊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馈通导线弯折部分与馈通导线未弯折部分通过在至少两处通过激光点焊连接,形成的两处焊点分别位于所述充电线圈引出端的螺旋部的两端。

6、进一步的,馈通导线由金属套管和线体组成,所述充电线圈引出端以螺旋的方式缠绕在所述金属套管上,所述金属套管套接在所述线体上。

7、进一步的,焊点的位置涂覆有植入级胶以防止所述焊点脱落。

8、进一步的,植入级胶的涂覆区域包括焊点的位置、以及所述馈通导线与所述充电线圈引出端的重叠部分。

9、进一步的,植入级胶为植入级液态硅橡胶或环氧树脂。

10、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方法,包括:

11、将充电线圈引出端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馈通导线上,且与所述馈通导线通过至少一处激光点焊连接;

12、所述馈通导线直径为所述充电线圈引出端直径的1.5-5倍。

13、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植入式脉冲发生器,所述脉冲发生器的顶盖内设有充电线圈,所述充电线圈通过馈通导线与电路板实现电连接,在所述充电线圈和所述馈通导线之间形成上述的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

1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馈通导线直径为充电线圈引出端直径的1.5-5倍,所述充电线圈引出端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馈通导线上,且与所述馈通导线的至少一处固定连接,达到了以螺旋缠绕加激光点焊的方式来进行馈通导线和充电线圈引出端的连接,增加馈通导线和充电线圈引出端的接触面积,能够更好的克服外力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在不额外设置连接件的情况下提高馈通导线和充电线圈引出端的连接稳定性,降低在使用过程中二者脱落的可能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充电线圈与馈通导线的连接不稳定,容易脱落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形成于馈通导线和充电线圈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圈具有充电线圈引出端,所述馈通导线直径为充电线圈引出端直径的1.5-5倍,所述充电线圈引出端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馈通导线上,且与所述馈通导线的至少一处固定连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圈引出端的头部与所述馈通导线通过激光点焊连接,和/或所述馈通导线的头部与所述充电线圈引出端通过激光点焊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型杆,所述充电线圈引出端缠绕在所述定型杆上,所述定型杆套接在所述馈通导线上,所述充电线圈引出端的头部与所述馈通导线通过激光点焊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馈通导线的头部弯折180°形成馈通导线弯折部分,所述馈通导线弯折部分压紧在所述充电线圈引出端上,并与馈通导线未弯折部分通过激光点焊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馈通导线弯折部分与馈通导线未弯折部分之间具有第一弯折段,所述馈通导线弯折部分与馈通导线未弯折部分通过在至少两处通过激光点焊连接,形成的两处焊点分别位于所述充电线圈引出端的螺旋部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点焊的位置涂覆有植入级胶以防止焊点脱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级胶的涂覆区域包括焊点的位置、以及所述馈通导线与所述充电线圈引出端的重叠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级胶为植入级液态硅橡胶或环氧树脂。

9.一种用于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植入式脉冲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发生器的顶盖内设有充电线圈,所述充电线圈通过馈通导线与电路板实现电连接,在所述充电线圈和所述馈通导线之间形成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连接方法及脉冲发生器,所述连接结构形成于馈通导线和充电线圈之间,所述充电线圈具有充电线圈引出端,所述馈通导线直径为充电线圈引出端直径的1.5‑5倍,所述充电线圈引出端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馈通导线上,且与所述馈通导线的至少一处固定连接。本申请实现了在不额外设置连接件的情况下提高馈通导线和充电线圈引出端的连接稳定性,降低在使用过程中二者脱落的可能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充电线圈与馈通导线的连接不稳定,容易脱落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余伟,文雄伟,许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