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C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71860发布日期:2022-08-17 09:33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TypeC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type c连接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注塑成型工艺的type c连接器。


背景技术:

2.usb接口还有三种不同外观的接口,即type a、type b、type c。type a是应用于电脑、电子配件中最广泛的接口标准,鼠标、u盘、数据线上大多都是此接口,体积也最大。type b一般用于打印机、扫描仪、usb hub等外部usb接口。type c拥有比type a及type b均小得多的体积,是最新的usb接口外形标准,这种接口支持正反方向插接,可以随意插拔。
3.现有type c连接器在成型过程中,使用上下排端子,并采用2次成型即各排端子与对应绝缘块注塑成型一端子模块,然后进行端子与中钢片的副料带摇料裁切,最后在该两端子模块上进行二次注塑成型外绝缘体。两次成型加一次辅料带裁切,过程较为繁琐且增加人工成本与原料损耗。
4.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type c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可减少模具投入的type c连接器。
6.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type c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绝缘块及外绝缘体;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固定部、从所述第一固定部一端延伸的第一接触部及从所述第一固定部另一端延伸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第二固定部、从所述第二固定部一端延伸的第二接触部及从所述第二固定部另一端延伸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绝缘块注塑成型于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上形成一端子模块,所述外绝缘体注塑成型于所述端子模块,所述绝缘体和所述外绝缘体结合后组成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及从所述主体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第一接触部排布于所述舌板上表面,所述第二接触部排布于所述舌板下表面,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所述第二焊接部排布在同一水平面。
7.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水平部及从所述第一水平部后端向下弯折延伸至所述第一焊接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水平部及从所述第二水平部后端向下弯折延伸至所述第二焊接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共面。
8.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水平部位于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为倾斜状或直立状。
9.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介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的中钢片,所述中钢片埋设于所述舌板。
10.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中钢片设置为左右分隔开的两件式。
11.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中钢片外侧面设有卡扣槽,所述舌板两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卡
扣槽暴露于所述凹槽中。
12.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所述第二焊接部左右间隔排列为一排。
13.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所述第二焊接部暴露于所述主体底面。
14.本实用新型type c连接器的第一焊接部和所述第二焊接部排布在同一水平面,便于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后端连接同一主料带,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共用同一主料带,头部取消了副料带,注塑成型时,注塑在同一套模具中实现两次成型,减少了模具投入、原料使用与人工成本等,从而降低产品单价。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type c连接器与主料带连接在一起的立体图。
16.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视图。
17.图3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type c连接器的端子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type c连接器的端子模块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type c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和主料带连接在一起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type c连接器100,其包括第一端子组10、第二端子组20、中钢片30、绝缘块40及外绝缘体50。
22.第一端子组10包括第一固定部11、从第一固定部11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触部12及从第一固定部11另一端向后延伸的第一焊接部13。第一固定部11包括第一水平部111及从第一水平部111后端向下弯折延伸至第一焊接部13的第一连接部112,第一连接部112设置倾斜状,也可设置为直立状。第一接触部12是从第一水平部111前端向前延伸而成。第一焊接部13从第一连接部112的下端向后水平延伸。
23.第二端子组20包括第二固定部21、从第二固定部21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二接触部22及从第二固定部21另一端向后延伸的第二焊接部23。第二固定部21包括第二水平部211及从第二水平部211后端向下弯折延伸至第二焊接部23的第二连接部212,第二连接部212设置倾斜状,也可设置为直立状。第二接触部22是从第二水平部211前端向前延伸而成。第二焊接部23从第二连接部212的下端向后水平延伸。
24.第一接触部12位于第二接触部22的上方,第一水平部111位于第二水平部211的上方,第一连接部112和第二连接部212共面,即位于同一斜面或平面内。第一焊接部13和第二焊接部23左右间隔排列为一排,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后端与主料带200连接即共用同一主料带200,头部取消了副料带。
25.中钢片30呈水平片状,设置为左右分隔开的两件式,分别介于第一接触部12和第二接触部22之间,用于减少第一端子组10和第二端子组20之间的信号串扰。各中钢片30外侧面设有卡扣槽32,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卡扣。
26.绝缘块40注塑成型于第一端子组10、第二端子组20和中钢片30上,共同形成一端子模块。
27.外绝缘体50注塑成型于该端子模块上。绝缘块40和外绝缘体50结合后组成绝缘本
体,该绝缘本体包括主体51及从主体51向前延伸的舌板52,舌板52两侧面分别设有凹槽522。第一接触部12排布在舌板52上表面,第二接触部22排布在舌板52下表面,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22埋设于主体51内,第一焊接部13和第二焊接部23暴露于主体51底面,用于焊接于电路板上。中钢片30暴露于舌板52侧面,卡扣槽32位于舌板52的凹槽522内。
28.第一端子组10及第二端子组20共用同一主料带200,头部取消了副料带,注塑成型时,注塑在同一套模具中实现两次成型,减少了模具投入、原料使用与人工成本等,从而降低产品单价。
29.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技术特征:
1.一种type c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绝缘块及外绝缘体;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固定部、从所述第一固定部一端延伸的第一接触部及从所述第一固定部向另一端延伸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第二固定部、从所述第二固定部一端延伸的第二接触部及从所述第二固定部另一端延伸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绝缘块注塑成型于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上形成一端子模块,所述外绝缘体注塑成型于所述端子模块,所述绝缘体和所述外绝缘体结合后组成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及从所述主体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第一接触部排布于所述舌板上表面,所述第二接触部排布于所述舌板下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所述第二焊接部排布在同一水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 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水平部及从所述第一水平部后端向下弯折延伸至所述第一焊接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水平部及从所述第二水平部后端向下弯折延伸至所述第二焊接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共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ype 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部位于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为倾斜状或直立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 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介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的中钢片,所述中钢片埋设于所述舌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ype 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钢片设置为左右分隔开的两件式。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ype 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钢片外侧面设有卡扣槽,所述舌板两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卡扣槽暴露于所述凹槽中。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 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所述第二焊接部左右间隔排列为一排。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 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所述第二焊接部暴露于所述主体底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Type C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及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固定部、从所述第一固定部一端延伸的第一接触部及从所述第一固定部另一端延伸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第二固定部、从所述第二固定部一端延伸的第二接触部及从所述第二固定部另一端延伸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所述第二焊接部排布在同一水平面,便于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后端连接同一主料带,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共用同一主料带,头部取消了副料带,注塑成型时,注塑在同一套模具中实现两次成型,减少了模具投入、原料使用与人工成本等,从而降低产品单价。从而降低产品单价。从而降低产品单价。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 仇金国 秦海伟 钱建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15
技术公布日:2022/8/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