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端子铅酸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95625发布日期:2022-07-01 20:36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端子铅酸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


背景技术:

2.agm铅酸蓄电池由正负极板、隔板、电解液组成。当前agm铅酸蓄电池结构正负极板耳在同一侧,极板的欧姆极化及浓差极化差异较大,导致极板的电压分布不同,放电性能较差,活性物质利用率低,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底部的电解液密度高于电池上部的电解液密度,会导致极板的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下降,严重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正负极板耳在同一侧结构,在一个电池结构中一套充放电系统与用电设备配合工作,使用方式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减少agm电池正负极板间的欧姆极化及浓差极化差,提高电池放电性能,提升活性物质利用率,降低电池析气量,延缓正极活性物质软化,增加电池的使用寿命,实现电池的灵活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端子铅酸蓄电池,从而实现上述功能。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包括铅酸蓄电池本体,铅酸蓄电池本体有两套独立的用于与用充/供电系统连接的端子组,铅酸蓄电池本体的电池槽的各单格内均有双侧出板耳极群组,各双侧出板耳极群组包括两个完整的电池极群组,各双侧出板耳极群组的两个完整的电池极群组由多片依次交替叠放的上下侧出板耳正极板、上下侧出板耳负极板形成;
5.上下侧出板耳正极板的上侧有一上正极耳,上下侧出板耳正极板的下侧有一下正极耳,上下侧出板耳负极板的上侧有一上负极耳,上下侧出板耳负极板的下侧有一下负极耳;
6.各单格内的上下侧出板耳正极板的上正极耳连接形成正极极群一,各单格内的上下侧出板耳正极板的下正极耳连接形成正极极群二,各单格内的上下侧出板耳负极板的上负极耳连接形成负极极群一,各单格内的上下侧出板耳负极板的下负极耳连接形成负极极群二,正极极群一、负极极群二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池极群组,正极极群二、负极极群一形成另一个完整的电池极群组。
7.一单格内的两个电池极群组与各相邻单格内的两个电池极群组联接,位于最前侧的单格内的正极极群一连接正极端子一,位于最前侧的单格内的正极极群二连接正极端子二,位于最后侧单格内的负极极群一连接负极端子一,位于最后侧单格内的负极极群二连接负极端子二,正极端子一、负极端子一形成一端子组,正极端子二、负极端子二形成另一端子组。
8.所述铅酸蓄电池本体的上侧/下侧分别设有排气阀。
9.所述极耳铸焊形成汇流排;汇流排包括正极汇流排、负极汇流排。
10.所述上下侧出板耳负极板外包覆玻璃纤维隔板。
11.本实用新型采用极板上下侧出板耳后,可提高电池的放电性能,提升活性物质利
用率,降低电池析气量,延缓正极活性物质软化,增加电池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采用极板上下侧出板耳后,可以在一个电池结构中实现两个电池系统,可以将电池上下倒置进行使用,提高电池使用灵活性。
12.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电池极化,提升电池活性物质利用率,提高电池性能及实用寿命,同一个电池结构中实现两个电池系统。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agm铅酸蓄电池制造生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极群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端子铅酸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上下侧出板耳正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充放电系统一;2、充放电系统二;3、双侧出板耳极群组;4、7正极端子;5、8负极端子;6、排气阀;1、上下侧出板耳正极板;2、上下侧出板耳负极板。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19.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铅酸蓄电池类型为1*6结构的agm电池。包括上下侧出板耳正负极板、双侧出板耳极群组、多端子agm铅酸蓄电池,将上下侧出板耳正负极板进行涂填,将上下侧出板耳负极板2包覆玻璃纤维隔板,与上下侧出板耳正极板1按次序进行叠放,形成双侧出板耳极群组3,同时将板耳进行铸焊,形成正负极汇流排及相应的正负极端子4、5、7、8。
20.正极极群a1与负极极群b2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池极群组,同样正极极群a2与负极极群b1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池极群组,这两组极群形成1个完成电池单格,依次类推,在电池中形成6个单格。
21.负极极群b2与正极极群a4进行对焊,依次类推,进行相应焊接组装,并在电池槽体上安装排气阀6,从而组成以正极端子4、负极端子5形成的充放电系统二;同样负极极群b1与正极极群a3进行对焊,依次类推,进行相应焊接,从而组成以正极端子7、负极端子8形成的充放电系统一。在一个电池结构中实现两组充放电系统一、二,解决了电池不能倒置问题,同时便于电池安装使用。
22.通过上下侧出板耳减少极板的浓差极化、欧姆极化,降低电池析气量,延缓正极活性物质软化,提升电池放电性能及实用寿命,同时在一个电池结构存在两组电池系统,实现电池的灵活使用。
23.工作时,将正负极板进行涂填,在负极板外包覆玻璃纤维隔板,将上下侧出板耳正极板1与上下侧出板耳负极板2按照一定形式叠放,从而形成双侧出板耳极群组3,将板耳进行铸焊形成相应的汇流排,将焊接好的极群组进行入槽组装,形成两个充放电系统一、二。
使用时,可将电池进行倒置安装,实现电池的灵活使用。
24.图3中,上下侧出板耳正极板11的上侧有一上正极耳112,上下侧出板耳正极板的下侧有一下正极耳111。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端子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铅酸蓄电池本体,铅酸蓄电池本体有两套独立的用于与用充/供电系统连接的端子组,铅酸蓄电池本体的电池槽的各单格内均有双侧出板耳极群组(3),各双侧出板耳极群组(3)包括两个完整的电池极群组,各双侧出板耳极群组(3)的两个完整的电池极群组由多片依次交替叠放的上下侧出板耳正极板、上下侧出板耳负极板形成;上下侧出板耳正极板的上侧有一上正极耳,上下侧出板耳正极板的下侧有一下正极耳,上下侧出板耳负极板的上侧有一上负极耳,上下侧出板耳负极板的下侧有一下负极耳;各单格内的上下侧出板耳正极板的上正极耳连接形成正极极群一,各单格内的上下侧出板耳正极板的下正极耳连接形成正极极群二,各单格内的上下侧出板耳负极板的上负极耳连接形成负极极群一,各单格内的上下侧出板耳负极板的下负极耳连接形成负极极群二,正极极群一、负极极群二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池极群组,正极极群二、负极极群一形成另一个完整的电池极群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端子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一单格内的两个电池极群组与各相邻单格内的两个电池极群组联接,位于最前侧的单格内的正极极群一连接正极端子一(4),位于最前侧的单格内的正极极群二连接正极端子二(7),位于最后侧单格内的负极极群一连接负极端子一(5),位于最后侧单格内的负极极群二连接负极端子二(8),正极端子一(4)、负极端子一(5)形成一端子组,正极端子二(7)、负极端子二(8)形成另一端子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端子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酸蓄电池本体的上侧/下侧分别设有排气阀(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端子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铸焊形成汇流排;汇流排包括正极汇流排、负极汇流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端子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侧出板耳负极板外包覆玻璃纤维隔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名称为一种多端子铅酸蓄电池,属于铅酸蓄电池制造生产领域。它主要解决当前AGM电池由于板耳在同侧所导致电池出现浓差极化、欧姆极化、活性物质利用率不高、析气量较大、电池安装使用不能倒置的问题,同时实现一个电池结构中存在两组充放电系统。本实用新型将正负极板制作成上下均出板耳的结构,在极群组焊接时按照次序进行叠放形成多汇流排极群,将多汇流排极群按照串联方式进行组装,从而实现减少极化、提高利用率、提升电池性能、便于电池存放及安装的目的。于电池存放及安装的目的。于电池存放及安装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庞雨雨 史俊雷 余萍 高国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骆驼集团蓄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08
技术公布日:2022/6/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