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浮力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32396发布日期:2023-01-04 10:59阅读:37来源:国知局
零浮力电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电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零浮力电缆。


背景技术:

2.零浮力电缆是一种特殊的耐海水电缆,它采用了优质的材料和工艺设计,很好的降低了电缆本身的重量,使电缆能够浮于水面。具有良好的柔韧性、机械强度和阻水性能,随着水下作业的增多,零浮力电缆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3.电缆在水下或水表随水流频繁晃动产生的径向压力的变化,由于目前使用的电缆柔软度不够,在径向压力的频繁作用下,易造成结构层损坏,且当电缆处于海水中时,电缆防水及耐腐蚀性能普遍偏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浮力电缆,包括:
5.多根线芯,多根所述线芯两两相切的布置,并与填充在线芯之间的阻水填充结构一起被第一阻水带绕包形成截面为圆形的缆芯;
6.屏蔽层,包覆在所述第一阻水带的外壁;
7.第二阻水带,绕包在所述屏蔽层的外壁;
8.第一护套,挤包在所述第二阻水带的外壁;
9.第二护套,包覆在所述第一护套的外壁;
10.其中,所述第一护套包括发泡层,所述第二护套包括沥青层和外护层,所述沥青层涂覆在所述发泡层的外壁,所述外护层包覆在所述沥青层的外壁。
11.优选的,所述外护层包括缠绕在所述沥青层外壁的多根pp绳。
12.优选的,所述沥青层的厚度为0.2-0.8mm。
13.优选的,所述发泡层包括聚乙烯发泡层,所述聚乙烯发泡层的厚度为1-5mm。
14.优选的,所述线芯包括动力线芯和信号线芯,所述动力线芯包括5类软铝合金导体以及包括在所述5类软铝合金导体外的绝缘层;所述信号线芯包括软铜丝或软铝合金丝绞合的导体以及包括在所述软铜丝绞合导体外的绝缘层。
15.优选的,所述阻水填充结构包括阻水纱或阻水绳。
16.优选的,所述屏蔽层包括铝塑复合带和铜丝编织屏蔽层,所述铝塑复合带纵包在所述第一阻水带表面,所述铜丝编织屏蔽层包覆在所述铝塑复合带表面。
17.优选的,铜丝编织密度大于90%。
18.优选的,所述第一阻水带的绕包层数为两层,所述第二阻水带的绕包层数为一层。
19.优选的,所述第一阻水带和第二阻水带的绕包搭盖率大于30%。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1.本实用新型使用发泡层作为第一外护层,可降低线缆的重量,增加线缆的浮力和柔性,并降低因水流浮动造成的径向压力和弯曲应力;使用沥青层、pp绳作为第二外护层,
使线缆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防水性,可适应海水环境,且同时保持较好的柔软性。
附图说明
22.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零浮力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零浮力电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26.由于零浮力电缆是浮在浅水或水表使用的线缆,在随水流浮动时,线缆径向压力变化易导致屏蔽层结构以及表层防水结构的疲劳破坏,产生裂缝或裂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高线缆的柔性,减少线缆弯曲时的应力变化,保护线缆的屏蔽和防水结构。
27.结合图1-2所示,一种零浮力电缆,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多根线芯构成的缆芯,缆芯的外壁绕包第一阻水带4、屏蔽层5和第二阻水带6形成阻水屏蔽结构,再在第二阻水带6设置第一护套7和第二护套8,使线缆形成阻水、柔性的浮力线缆。
28.结合图1所示,多根线芯两两相切的布置,并与填充在线芯之间的阻水填充结构3一起被第一阻水带4绕包形成截面为圆形的缆芯。
29.具体的,多根线芯包括动力线芯1和信号线芯2,图示为三根动力线芯1和一根信号线芯2,其中,动力线芯1包括5类软铝合金导体11以及包括在5类软铝合金导体11外的绝缘层12,绝缘层12采用交联聚乙烯材质;信号线芯2包括导体21,导体21可为软铜丝或软铝合金导,或带有编织护层的光纤,并被绝缘层22包覆,绝缘层22可采用聚乙烯或发泡聚乙烯材料。
30.可选的,阻水填充结构3包括阻水纱或阻水绳,阻水纱或阻水绳具有优异的轴向阻水效果。
31.进一步的,以阻水填充结构3为阻水绳为例,使用第一阻水带4将阻水绳以及多根线芯绕包在一起并固型呈截面为圆形的缆芯,优选的,第一阻水带4以绕包的方式绕包两层,其中,绕包的搭盖率大于30%,第一层绕包的方向与第二层绕包的方向相反。
32.进一步的,屏蔽层5包括铝塑复合带51和铜丝编织屏蔽层52,铝塑复合带51纵包在第一阻水带4表面,铜丝编织屏蔽层52包覆在铝塑复合带51表面。
33.铝塑复合带51以纵包的方式包在第一阻水带4的外壁,在达到屏蔽效果的同时,可实现阻水的作用。铜丝编织屏蔽层52采用细铜丝编织,编织密度大于90%,铜丝编织具有较高的柔性,可整体上提高屏蔽层的柔性,尤其是提高弯曲状态下的屏蔽性能。
34.可选的,细铜丝的直径为0.1mm。
35.进一步的,结合图2所示,第二阻水带6绕包在屏蔽层5的外壁;第一护套7挤包在第二阻水带6的外壁,第二护套8包覆在第一护套7的外壁。
36.可选的,第二阻水带6的绕包层数为一层。第二阻水带6的绕包搭盖率大于30%。
37.其中,第一阻水带4和第二阻水带6使用聚四氟乙烯绕包带。
38.其中,第一护套7包括发泡层,第二护套8包括沥青层81和外护层82,沥青层81涂覆在发泡层的外壁,外护层82包覆在沥青层81的外壁。
39.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发泡层包括聚乙烯发泡层,聚乙烯发泡层的厚度为1-5mm,聚乙烯发泡层具有较好的弹性,使线缆柔性增加,同时降低线缆的自重,使线缆具有浮力,并且在频繁弯曲时,弯曲应力不会导致其结构本身被破坏。
40.如此,第一护套7采用发泡层可降低线缆质量,增加线缆柔性,使线缆耐弯性好,可浮在水面,并在随水流晃动时,降低对屏蔽结构的弯曲应力,通过沥青层81的设置提高防水和耐腐蚀性能。
41.可选的,沥青层81的厚度为0.2-0.8mm。外护层82包括缠绕在沥青层81外壁的多根pp绳。pp绳具有不吸水、耐腐蚀、不霉变、耐磨擦、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以使线缆具有长时间在海水中使用的条件。
42.结合以上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使用发泡层作为第一外护层,可降低线缆的重量,增加线缆的浮力和柔性,并降低因水流浮动造成的径向压力和弯曲应力;使用沥青层、pp绳作为第二外护层,使线缆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防水性,可适应海水环境,且同时保持较好的柔软性。
43.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零浮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线芯,多根所述线芯两两相切的布置,并与填充在线芯之间的阻水填充结构(3)一起被第一阻水带(4)绕包形成截面为圆形的缆芯;屏蔽层(5),包覆在所述第一阻水带(4)的外壁;第二阻水带(6),绕包在所述屏蔽层(5)的外壁;第一护套(7),挤包在所述第二阻水带(6)的外壁;第二护套(8),包覆在所述第一护套(7)的外壁;其中,所述第一护套(7)包括发泡层,所述第二护套(8)包括沥青层(81)和外护层(82),所述沥青层(81)涂覆在所述发泡层的外壁,所述外护层(82)包覆在所述沥青层(81)的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浮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82)包括缠绕在所述沥青层(81)外壁的多根pp绳。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零浮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层(81)的厚度为0.2-0.8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零浮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层包括聚乙烯发泡层,所述聚乙烯发泡层的厚度为1-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浮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芯包括动力线芯(1)和信号线芯(2),所述动力线芯(1)包括5类软铝合金导体(11)以及包覆在所述5类软铝合金导体(11)外的绝缘层(12);所述信号线芯(2)包括软铜丝或软铝合金丝绞合的导体(21)以及包括在所述导体(21)外的绝缘层(2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浮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填充结构(3)包括阻水纱或阻水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浮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5)包括铝塑复合带(51)和铜丝编织屏蔽层(52),所述铝塑复合带(51)纵包在所述第一阻水带(4)表面,所述铜丝编织屏蔽层(52)包覆在所述铝塑复合带(51)表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零浮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铜丝编织屏蔽层(52)的编织密度大于9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浮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水带(4)的绕包层数为两层,所述第二阻水带(6)的绕包层数为一层。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零浮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水带(4)和第二阻水带(6)的绕包搭盖率大于3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电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零浮力电缆,包括:多根线芯,多根所述线芯两两相切的布置,并与填充在线芯之间的阻水填充结构一起被第一阻水带绕包形成截面为圆形的缆芯;屏蔽层,包覆在所述第一阻水带的外壁;第二阻水带,绕包在所述屏蔽层的外壁;第一护套,挤包在所述第二阻水带的外壁。本实用新型使用发泡层作为第一外护层,可降低线缆的重量,增加线缆的浮力和柔性,并降低因水流浮动造成的径向压力和弯曲应力;使用沥青层、PP绳作为第二外护层,使线缆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防水性,可适应海水环境,且同时保持较好的柔软性。软性。软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高洋 唐旭伟 韩冰 潘辉 张长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长峰电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29
技术公布日:2023/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