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光灯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80339发布日期:2023-07-05 20:18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补光灯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补光灯,特别涉及一种补光灯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补光灯一般分为两种:光照强度较大的补光灯以及便携式补光灯,一是光照强度较大的补光灯也就意味着补光灯所用的灯源功率较大,不便于外出携带,二是便携式补光灯虽然方便携带,但由于为了满足便携性,其体积通常较小,对应地灯源功率较小,补光效果不佳,使得在外部取景拍摄时无充足的光源进行补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补光灯的连接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部取景拍摄时无充足的光源进行补充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补光灯的连接结构,所述补光灯的连接结构包括:

3、至少两个发光部,所述发光部包括发光部外壳以及发光源,所述发光源内置于所述发光部外壳内,所述发光部外壳相对设置有连接位,所述连接位包括母连接位与公连接位,其中,两个所述发光部通过所述母连接位卡接或所述公连接位卡接。

4、进一步地,所述母连接位包括连接槽以及接线端子,所述连接槽从所述发光部的外壳向内凹陷,所述接线端子位于所述连接槽的槽底,且所述接线端子的接线端朝所述连接槽的槽口,所述连接槽的槽口处靠近所述接线端子侧设有从所述连接槽的槽壁凸起的槽沿,所述发光源引线路至所述接线端子处电性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公连接位包括卡块以及连接头,所述卡块包括卡柱与卡板,所述卡柱从所述发光部的外壳凸起,所述卡板的一板面与所述卡柱的凸起自由端连接,所述卡板的形状与所述连接槽相适配,所述卡板的另一板面连接有连接头,所述发光源引线路至所述连接头处电性连接,且所述连接头与另一所述发光部的所述接线端子电性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发光部外壳设置第一引线通道,所述第一引线通道开设于所述发光部外壳内部至所述接线端子处之间;所述发光部外壳设置第二引线通道,所述第二引线通道开设于所述发光部外壳内部至所述连接头处之间。

7、进一步地,所述补光灯的连接结构还包括:

8、电源部,所述电源部包括电源部外壳以及内置有电源,所述电源部外壳设置有母连接位或公连接位,所述电源将引线连至母连接位或公连接位处。

9、进一步地,所述发光部外壳设置有发光口以及散热口,所述散热口与所述发光口相邻,所述发光口内设置有所述发光源的发光侧,所述散热口设置有风扇的出风侧。

10、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口设置有散热栅栏,所述散热栅栏为在所述发光部外壳开设的规则并排的散热口和/或不规则并排的散热孔。

1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发光部进行卡接,使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光部实现快速连接,且含有电源以及数据的传输,方便发光部的数量增加,按需增加补光效果,提升便携性。其中,所述发光部包括发光部外壳以及发光源,所述发光源内置于所述发光部外壳内,所述发光部外壳相对设置有连接位,所述连接位包括母连接位与公连接位,两个所述发光部通过所述母连接位卡接或所述公连接位卡接。



技术特征:

1.一种补光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灯的连接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连接位包括连接槽以及接线端子,所述连接槽从所述发光部的外壳向内凹陷,所述接线端子位于所述连接槽的槽底,且所述接线端子的接线端朝所述连接槽的槽口,所述连接槽的槽口处靠近所述接线端子侧设有从所述连接槽的槽壁凸起的槽沿,所述发光源引线路至所述接线端子处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光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连接位包括卡块以及连接头,所述卡块包括卡柱与卡板,所述卡柱从所述发光部的外壳凸起,所述卡板的一板面与所述卡柱的凸起自由端连接,所述卡板的形状与所述连接槽相适配,所述卡板的另一板面连接有连接头,所述发光源引线路至所述连接头处电性连接,且所述连接头与另一所述发光部的所述接线端子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光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外壳设置第一引线通道,所述第一引线通道开设于所述发光部外壳内部至所述接线端子处之间;所述发光部外壳设置第二引线通道,所述第二引线通道开设于所述发光部外壳内部至所述连接头处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光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灯的连接结构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外壳设置有发光口以及散热口,所述散热口与所述发光口相邻,所述发光口内设置有所述发光源的发光侧,所述散热口设置有风扇的出风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补光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口设置有散热栅栏,所述散热栅栏为在所述发光部外壳开设的规则并排的散热口和/或不规则并排的散热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补光灯的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发光部,其中,所述发光部包括发光部外壳以及发光源,所述发光源内置于所述发光部外壳内,所述发光部外壳相对设置有连接位,所述连接位包括母连接位与公连接位,两个所述发光部通过所述母连接位卡接或所述公连接位卡接。使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光部实现快速连接,且含有电源以及数据的传输,方便发光部的数量增加,按需增加补光效果,提升便携性。

技术研发人员:粟应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度智控信息技术(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