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4350发布日期:2023-04-05 12:53阅读:40来源:国知局
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控制器件,特别涉及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1、部分电磁继电器除了具有主触点(包括主动触点和主静触点),还进一步设置了辅助触点(包括辅助动触点和辅助静触点),以根据辅助触点的接触状态,监测主触点是否出现动作不良,例如是否出现熔焊等。

2、在相关技术中,一种具有辅助触点的继电器,通过将辅助动触点铆接在衔铁弹片上,辅助动触点随衔铁弹片的动作而与辅助静触点闭合或分离,但是衔铁弹片上铆接辅助动触点的弹片长度较短,其可形变量小。因此将辅助静触点铆接在辅助静簧片上,再铆接在辅助静簧引出片上,利用辅助静簧片较长的长度,提高可变形量。同时为了防止辅助触点分开后,辅助静簧片摆动导致辅助触点误触,增加了对辅助静簧片进行限位的限位片,使得辅助静簧部分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优化的继电器。

2、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继电器,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主触点组、衔铁、复位簧片和线圈组,所述复位簧片对所述衔铁进行复位,所述主触点组具有闭合或分离的开关状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辅助动触点的辅助动簧片以及具有辅助静触点的辅助静簧片,所述触点段设有与所述辅助静触点相对的辅助动触点,所述线圈组驱动所述衔铁克服所述复位簧片的弹力以同时切换所述主触点组以及所述辅助动触点与所述辅助静触点的开关状态。

4、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静簧片包括固设于所述线圈组上的引出部和由所述引出部的一端朝向所述辅助动触点一体弯折而成的触点部,所述辅助静触点设于所述所述触点部。

5、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出部和触点部呈一“l”型并正对于所述线圈组的中部。

6、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组包括线圈架,所述线圈架包括固设在所述壳体上的下安装座、竖立在所述下安装座上的绕线柱和设于所述绕线柱上端的上安装座,所述引出部在所述上安装座和所述所述下安装座宽度方向的中部被固定,所述辅助动簧片靠近所述线圈组的宽度方向中部设置。

7、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组包括线圈架和线圈,所述线圈架包括固设在所述壳体上的下安装座、竖立在所述下安装座上的绕线柱和设于所述绕线柱上端的上安装座,所述引出部的下端与所述下安装座相连,并伸出所述壳体,所述引出段的上端位于所述上安装座的上方,并与所述上安装座相连,所述触点部由所述引出部的上端朝向所述辅助动触点一体弯折而成。

8、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安装座上设有下通槽,所述上安装座上设有上通槽,所述引出部分别穿设于所述下通槽和所述上通槽内,且所述引出部位于所述下通槽和/或位于所述上通槽的部分凸设有倒刺。

9、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动簧片包括由所述衔铁的端面延伸至边缘外侧的连接段、由所述连接段伸出于所述衔铁边缘外侧的一端弯折而成的折弯段、和连接于所述折弯段的远离所述连接段一端的触点段。

10、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弯段的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反向弯折并连接所述触点段,以使所述辅助动簧片概呈“z”型;所述辅助动簧片的连接段是由所述复位簧片一体延伸形成的。

11、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簧片包括安装段,所述安装段固设于所述衔铁的端面,所述连接段的宽度小于所述安装段。

12、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线圈组一侧的轭铁,所述衔铁可活动地架设在所述轭铁上,且所述衔铁上开设有让位孔,所述复位簧片还包括固定段,所述固定段固设于所述轭铁的背离所述线圈组一侧,所述固定段穿过所述让位孔与所述安装段相连。

13、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触点组为常开式触点,所述触点段位于所述触点部的靠近所述线圈组一侧,且所述辅助动触点与所述辅助静触点为常闭式触点,所述线圈组的磁吸力使所述衔铁克服所述复位簧片的弹力,并使所述衔铁和所述复位簧片向靠近所述线圈组一侧运动,所述主触点组闭合且所述辅助动触点与所述辅助静触点分离,所述线圈组不导电时,所述衔铁和所述复位簧片在所述复位簧片的弹力作用下向背离所述线圈组一侧运动,所述主触点组分离且所述辅助动触点与所述辅助静触点闭合;或,

14、所述主触点组为常开式触点,所述触点段位于所述触点部的背离所述线圈组一侧,且所述辅助动触点与所述辅助静触点为常开式触点,所述线圈组的磁吸力使所述衔铁克服所述复位簧片的弹力,并使所述衔铁和所述复位簧片向靠近所述线圈组一侧运动,所述主触点组闭合且所述辅助动触点与所述辅助静触点闭合,所述线圈组不导电时,所述衔铁和所述复位簧片在所述复位簧片的弹力作用下向背离所述线圈组一侧运动,所述主触点组分离且所述辅助动触点与所述辅助静触点分离;或,

15、所述主触点组为常闭式触点,所述触点段位于所述触点部的背离所述线圈组一侧,且所述辅助动触点与所述辅助静触点为常开式触点,所述线圈组的磁吸力使所述衔铁克服所述复位簧片的弹力,并使所述衔铁和所述复位簧片向靠近所述线圈组一侧运动,所述主触点组分离且所述辅助动触点与所述辅助静触点闭合,所述线圈组不导电时,所述衔铁和所述复位簧片在所述复位簧片的弹力作用下向背离所述线圈组一侧运动,所述主触点组闭合且所述辅助动触点与所述辅助静触点分离;

16、所述主触点组为常闭式触点,所述触点段位于所述触点部的靠近所述线圈组一侧,且所述辅助动触点与所述辅助静触点为常闭式触点,所述线圈组的磁吸力使所述衔铁克服所述复位簧片的弹力,并使所述衔铁和所述复位簧片向靠近所述线圈组一侧运动,所述主触点组分离且所述辅助动触点与所述辅助静触点分离,所述线圈组不导电时,所述衔铁和所述复位簧片在所述复位簧片的弹力作用下向背离所述线圈组一侧运动,所述主触点组闭合且所述辅助动触点与所述辅助静触点闭合。

17、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线圈组能够同时切换主触点组的开关状态以及辅助动触点与辅助静触点的开关状态,从而能够根据辅助触点间的开关状态,监测主触点组是否出现动作不良。此外,辅助静触点设置在辅助静簧片上,辅助静簧片采用一体式的结构,形状简单,简化了制造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简化了的辅助静簧片的设计,有利于继电器产品小型化。



技术特征:

1.一种继电器,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主触点组、衔铁、复位簧片和线圈组,所述复位簧片对所述衔铁进行复位,所述主触点组具有闭合或分离的开关状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辅助动触点的辅助动簧片以及具有辅助静触点的辅助静簧片,所述辅助动簧片包括触点段,所述触点段设有与所述辅助静触点相对的辅助动触点,所述线圈组驱动所述衔铁克服所述复位簧片的弹力以同时切换所述主触点组的开关状态以及所述辅助动触点与所述辅助静触点闭合或分离的开关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静簧片包括固设于所述线圈组上的引出部和由所述引出部的一端朝向所述辅助动触点一体弯折而成的触点部,所述辅助静触点设于所述触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部和触点部呈一“l”型并正对于所述线圈组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包括线圈架,所述线圈架包括固设在所述壳体上的下安装座、竖立在所述下安装座上的绕线柱和设于所述绕线柱上端的上安装座,所述引出部在所述上安装座和所述下安装座宽度方向的中部被固定,所述辅助动簧片靠近所述线圈组的宽度方向中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包括线圈架和线圈,所述线圈架包括固设在所述壳体上的下安装座、竖立在所述下安装座上的绕线柱和设于所述绕线柱上端的上安装座,所述引出部的下端与所述下安装座相连,并伸出所述壳体,所述引出部的上端位于所述上安装座的上方,并与所述上安装座相连,所述触点部由所述引出部的上端朝向所述辅助动触点一体弯折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装座上设有下通槽,所述上安装座上设有上通槽,所述引出部分别穿设于所述下通槽和所述上通槽内,且所述引出部位于所述下通槽和/或位于所述上通槽的部分凸设有倒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动簧片还包括由所述衔铁的端面延伸至边缘外侧的连接段和由所述连接段伸出于所述衔铁边缘外侧的一端弯折而成的折弯段,所述触点段连接于所述折弯段的远离所述连接段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段的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反向弯折并连接所述触点段,以使所述辅助动簧片概呈“z”型,所述辅助动簧片的连接段是由所述复位簧片一体延伸形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簧片包括安装段,所述安装段固设于所述衔铁的端面,所述连接段的宽度小于所述安装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线圈组一侧的轭铁,所述衔铁可活动地架设在所述轭铁上,且所述衔铁上开设有让位孔,所述复位簧片还包括固定段,所述固定段固设于所述轭铁的背离所述线圈组一侧,所述固定段穿过所述让位孔与所述安装段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触点组为常开式触点,所述触点段位于所述触点部的靠近所述线圈组一侧,且所述辅助动触点与所述辅助静触点为常闭式触点,所述线圈组的磁吸力使所述衔铁克服所述复位簧片的弹力,并使所述衔铁和所述复位簧片向靠近所述线圈组一侧运动,所述主触点组闭合且所述辅助动触点与所述辅助静触点分离,所述线圈组不导电时,所述衔铁和所述复位簧片在所述复位簧片的弹力作用下向背离所述线圈组一侧运动,所述主触点组分离且所述辅助动触点与所述辅助静触点闭合;或,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该继电器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主触点组、衔铁、复位簧片和电磁组,复位簧片对衔铁进行复位,主触点组具有闭合或分离的开关状态,还包括具有辅助动触点的辅助动簧片以及具有辅助静触点的辅助静簧片,辅助动簧片包括由衔铁的端面延伸至边缘外侧的连接段、由连接段伸出于衔铁边缘外侧的一端弯折而成的折弯段、和连接于折弯段的远离连接段一端的触点段,触点段设有与辅助静触点相对的辅助动触点,延长了辅助动簧片伸出于衔铁边缘外侧的长度,提高了形变量,故不需要设置辅助静触点的辅助静簧片有较大的形变量来增加接触可靠性,能够简化辅助静簧片的设计,电磁组切换主触点组以及辅助动触点与辅助静触点的开关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强,吴灵勇,陈政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0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