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体排线横向跨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93484发布日期:2023-05-07 03:45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体排线横向跨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中排线的电连接,具体地涉及一种导体排线横向跨接结构。


背景技术:

1、排线一般用于活动部件及活动区域内的数据传输,在常见的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设备等领域应用广泛。排线通常主要由复数个沿平行方向设置的直线导体以及从直线导体上下两侧压合包覆的绝缘材料构成,排线中的每一根导线均可作为一个独立的数据传输导体,不同的导线可以连接不同的元件以实现多种功能。

2、排线在使用时,因为排线使用的绝缘材耐温性较差,无法使用常规smt贴片工艺加工,一般需要采用刀具模冲将焊接区域分条,再将分条的导线分别进行90°折曲并固定,使分条的导线形成具有不同朝向的端部接头,再将端部接头与对应的电子元件通过激光焊接等方式连接。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2110148102.8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多端分接式ffc排线的制造方法,在该专利技术方案中,需要将排线进行分条、定长切割、分切得到多条分接线,并在分切处的末端包裹胶条,最后对分接线进行打折处理,并对折角进行粘结固定。上述的工艺流程复杂,工业化实施存在困难,生产效率极低,成本较高。且在导电排线刀模分裁的过程也存在将导线绝缘破坏的风险。此外, ffc导线的宽度较小,在将ffc导线与其他元件的铝bar等部位进行激光焊接时,焊接面积较小,在焊接强度方面存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体排线横向跨接结构,利用跨接导体使排线中的对应导线与工作部件形成电连接,简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焊接强度。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导体排线横向跨接结构,包括由若干根导线平行排布形成的排线、使用时与所述排线中的对应导线形成电连接的工作部件和用于将所述工作部件与对应导线进行连接的跨接导体;所述跨接导体设有用于与所述对应导线形成连接的导线连接部和用于与所述工作部件形成连接的引出连接部,所述导线连接部包括基底部和相对所述基底部在与排线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凸起的限位压接齿,所述限位压接齿由对应导线与相邻导线之间的过渡区穿透所述排线,对应导线在排线平面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所述限位压接齿,限位压接齿的端部向对应导向方向弯曲并且与对应导线形成压接。

4、在本实用新型中,排线中的导线与工作部件之间通过跨接导体形成间接连接,跨接导体的一端形成引出连接部并连接至工作部件的指定区域,另一端形成导线连接部与排线中的对应导线连接。具体地,导线连接部包括设置于对应导线两侧的限位压接齿,限位压接齿穿透对应导线与相邻导线之间的过渡区域使导线卡接在两侧的限位压接齿之间,穿透排线后,限位压接齿的端部向对应导线方向弯曲并与对应导线形成压接,在压接过程中限位压接齿的端部会将对应导线的皮层刺破,使其有效导电部分暴露并与限位压接齿形成电连接,由于跨接导体的存在,排线无需进行分裁以及弯折便能连接至与其走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工作部件,通过限位压接齿可以使对应导线与相邻导线之间在无需裁切的情况下形成分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一根导线均可通过一个跨接导体连接至某个工作部件,因此工艺流程大大缩短,提高了加工效率,并且工作部件与跨接导体而非对应导线连接,跨接导体可以设置较大的焊接面,使工作部件与跨接导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较高,避免工作部件与跨接导线之间连接强度不足的问题。此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方式可以保证排线的绝缘保护层仅在电连接位点处被穿透,不会使内部的对应导线的有效导电部分被大量暴露在外,有效地降低了对应导线因为意外情况发生短路的风险。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对应导线的两侧分别设有2~3个限位压接齿。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基底部为沿对应导线的走线方向设置的条状结构,基底部设置于对应导线与排线平面垂直方向上的一侧并与对应导线形成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限位压接齿形成于基底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在本实用新型中,限位压接齿和基底部共同构成槽口结构,当限位压接齿穿透排线平面后,对应导线便卡接在槽口结构中,从而使对应导线与相邻导线之间形成分隔,并将对应导线固定以方便对应导线与导线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工艺处理。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基底部的宽度小于对应导线两侧的两根相邻导线之间的间距。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减少跨接导体与对应导线连接时对相邻导线造成的影响,因此基底部应当主要限制在对应导线所在区域。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基底部靠近对应导线的一侧形成有抵接凸块。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限位压接齿自由端的端部形成厚度逐渐减小的穿刺端头。穿刺端头可减少限位压接齿穿透排线时的阻力,同时提高穿透部位的精确度,并且在压接时能够有效地刺破对应导线的表皮,形成有效导电。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跨接导体还包括与所述基底部形成连接的跨接主体部,所述跨接主体部在相对于对应导线垂直且与排线平面平行的方向上形成延伸。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基底部在宽度方向上向跨接主体部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个过渡连接部并通过所述过渡连接部与跨接主体部形成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引出连接部由跨接主体部的一端形成,引出连接部的一侧平面与所述工作部件之间形成焊接连接。

14、综上所述,应用本实用新型方案可以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采用跨接导体将排线中的对应导线与工作部件进行连接,跨接导体可相对于排线向侧边方向延伸设置,使跨接导体无需对排线进行分裁以及弯折便可与不同位点的工作部件进行连接,简化了工艺流程。

16、2、本实用新型利用导线连接部的限位压接齿穿透排线并将对应导线卡接在两侧的限位压接齿之间,使对应导线与相邻导线形成分隔并使对应导线与导线连接部之间形成卡接固定,进而在压接过程中使对应导线与导线连接部之间形成电连接,进一步地,在基底部还可设置抵接凸块,提高基底部与对应导线之间的压接效果。

17、3、本实用新型采用跨接导体进行过渡连接,避免了工作部件与导线直接连接时焊接强度不足的问题,提高了结构稳定性。

18、4、本实用新型对排线中的某一导线进行跨接连接时,相邻的导线受到的影响较小。



技术特征:

1.一种导体排线横向跨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若干根导线平行排布形成的排线、使用时与所述排线中的对应导线形成电连接的工作部件和用于将所述工作部件与对应导线进行连接的跨接导体;所述跨接导体设有用于与所述对应导线形成连接的导线连接部和用于与所述工作部件形成连接的引出连接部,所述导线连接部包括基底部和相对所述基底部在与排线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凸起的限位压接齿,所述限位压接齿由对应导线与相邻导线之间的过渡区穿透所述排线,对应导线在排线平面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所述限位压接齿,限位压接齿的端部向对应导线方向弯曲并且与对应导线形成压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体排线横向跨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部为沿对应导线的走线方向设置的条状结构,基底部设置于对应导线与排线平面垂直方向上的一侧并与对应导线形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体排线横向跨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压接齿形成于基底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导体排线横向跨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导线的两侧分别设有2~3个限位压接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体排线横向跨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部的宽度小于对应导线两侧的两根相邻导线之间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体排线横向跨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部靠近对应导线的一侧形成有抵接凸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体排线横向跨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压接齿的端部形成厚度逐渐减小的穿刺端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体排线横向跨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导体还包括与所述基底部形成连接的跨接主体部,所述跨接主体部在相对于对应导线垂直且与排线平面平行的方向上形成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导体排线横向跨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部在宽度方向上向跨接主体部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个过渡连接部并通过所述过渡连接部与跨接主体部形成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导体排线横向跨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连接部由跨接主体部的一端形成,引出连接部的一侧平面与所述工作部件之间形成焊接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体排线横向跨接结构,包括排线、工作部件和用于将工作部件与对应导线进行连接的跨接导体;跨接导体设有用于与对应导线形成连接的导线连接部和用于与工作部件形成连接的引出连接部,导线连接部包括基底部和相对基底部在与排线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凸起的限位压接齿,限位压接齿由对应导线与相邻导线之间的过渡区穿透排线,对应导线在排线平面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限位压接齿,限位压接齿的端部向对应导向方向弯曲并且与对应导线形成压接。本技术采用跨接导体将排线中的对应导线与工作元件进行连接,使排线无需进行分裁以及弯折便可与不同工作元件进行连接,简化了工艺流程。

技术研发人员:沈晓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州东尼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1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