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信号屏蔽功能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91658发布日期:2023-04-19 09:04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信号屏蔽功能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具体是一种具有信号屏蔽功能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1、连接器是一种用于传输电流和信号的电子元件,连接器的主要配套领域有交通、通信、网络、it、医疗、家电等,配套领域产品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张及其市场的快速增长,也强有力的带动着连接器技术的发展。目前市面上的连接器已经发展成产品种类齐全、品种规格丰富、结构形式多样、专业方向细分、行业特征明显、有标准体系规范的专业化产品。当多个连接器同时工作室,连接器的电磁能量快速变化会引起射频干扰,会对设备的运行造成异常或者损坏,对连接器的正常使用造成极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信号屏蔽功能的连接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前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具有信号屏蔽功能的连接器,包括胶芯、端子和屏蔽壳,所述胶芯的前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端子的一端位于胶芯内、另一端穿过胶芯并向下延伸,所述屏蔽壳罩设在胶芯外表面,所述屏蔽壳上表面靠近第一开口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上设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结构相同且对称设在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之间设有第一勾片和第二勾片,所述第一勾片和第二勾片结构相同,所述屏蔽壳的两端设有若干活动弹片。

4、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壳上端设有若干防滑槽,所述防滑槽为凹槽,所述防滑槽的数量为两个。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的上端从左到右分别设有第一槽口、第二槽口、第三槽口和第四槽口,所述第一槽口位于第一凹部下方,所述第二槽口位于第一勾片下方并与第一勾片相卡接,所述第三槽口位于第二勾片下方并与第二勾片相卡接,所述第四槽口位于第二凹部下方。

6、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壳上设有第一防呆件,所述第一防呆件与第一槽口相卡接,所述第一防呆件的上端位于第一凹部内。

7、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壳上设有第二防呆件,所述第二防呆件与第四槽口相卡接,所述第二防呆件的上端位于第二凹部内。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呆件与第二防呆件结构相同。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胶芯外罩设屏蔽壳起到更好的信号屏蔽作用,以免收外界影响对连接器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进而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还通过在屏蔽壳上设置第一防呆件和第二防呆件便于连接器后续的安装和使用,提高使用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信号屏蔽功能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胶芯、端子和屏蔽壳,所述胶芯的前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端子的一端位于胶芯内、另一端穿过胶芯并向下延伸,所述屏蔽壳罩设在胶芯外表面,所述屏蔽壳上表面靠近第一开口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上设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结构相同且对称设在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之间设有第一勾片和第二勾片,所述第一勾片和第二勾片结构相同,所述屏蔽壳的两端设有若干活动弹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信号屏蔽功能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上端设有若干防滑槽,所述防滑槽为凹槽,所述防滑槽的数量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信号屏蔽功能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上端从左到右分别设有第一槽口、第二槽口、第三槽口和第四槽口,所述第一槽口位于第一凹部下方,所述第二槽口位于第一勾片下方并与第一勾片相卡接,所述第三槽口位于第二勾片下方并与第二勾片相卡接,所述第四槽口位于第二凹部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信号屏蔽功能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上设有第一防呆件,所述第一防呆件与第一槽口相卡接,所述第一防呆件的上端位于第一凹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信号屏蔽功能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上设有第二防呆件,所述第二防呆件与第四槽口相卡接,所述第二防呆件的上端位于第二凹部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信号屏蔽功能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呆件与第二防呆件结构相同。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有信号屏蔽功能的连接器,包括胶芯、端子和屏蔽壳,所述端子的一端位于胶芯内、另一端穿过胶芯并向下延伸,所述屏蔽壳罩设在胶芯外表面,所述屏蔽壳上表面靠近第一开口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上设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之间设有第一勾片和第二勾片,所述第一勾片和第二勾片结构相同,所述屏蔽壳的两端设有若干活动弹片。本技术通过在胶芯外罩设屏蔽壳起到更好的信号屏蔽作用,以免收外界影响对连接器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进而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还通过在屏蔽壳上设置第一防呆件和第二防呆件便于连接器后续的安装和使用,提高使用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文春,林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万连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1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