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吊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3636发布日期:2023-03-24 16:2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吊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箱吊耳,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吊耳。


背景技术:

2.因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发展,减轻电池箱的重量、提高电池箱能量密度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对电池箱的整体重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电池箱的吊耳进行减重,吊耳内部结构以纵横加强筋加固铝板构成,对内部大坡度平行面下进行避空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吊耳。
4.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吊耳,包括吊耳本体,吊耳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上吊耳、下吊耳,且上吊耳的底面与下吊耳的顶面重合,上吊耳具有倾斜的坡面,该坡面上间隔开设有多个避空孔,避空孔的下方沿下吊耳长度方向分别形成有一号空腔、二号空腔,一号空腔与二号空腔由上向下依次排列且二者共用一条长形板,该长形板的底面间隔形成有与避空孔相对应的定位槽。
5.优选的,上吊耳的纵切面为三角形,下吊耳的纵切面为矩形。
6.优选的,避空孔沿坡面与长形板的交界处向上开孔,避空孔的顶部呈半圆形。
7.优选的,长形板上开设有与避空孔相适配的螺纹孔。
8.优选的,定位槽均与二号空腔互相垂直。
9.优选的,螺纹孔的圆心与定位槽的中心位于同一条竖直中心线上。
10.优选的,吊耳本体远离坡面的一侧与纵向加强筋相固接。
11.优选的,纵向加强筋的另一端通过横向加强筋与电池箱相连接。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电池箱的吊耳进行减重,将吊耳内部结构以纵横加强筋与加固铝板分隔成多个空腔,并对其内部大坡度平行面下进行避空处理,使得电池箱的整体重量得到有效减轻,从而更加适应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发展。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坡面;2、避空孔;3、一号空腔;4、二号空腔;5、长形板;6、螺纹孔;7、定位槽;8、纵向加强筋;9、横向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7.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吊耳,包括吊耳本体,吊耳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上吊耳、下吊耳,且上吊耳的底面与下吊耳的顶面重合,上吊耳的纵切面为三角形,下吊耳的纵切面为矩形。吊耳本体的内部被掏空并由加强筋隔断成多个空腔,起到了减轻重量的作用。
18.上吊耳具有倾斜的坡面1,该坡面1上间隔开设有多个避空孔2,避空孔2的下方沿下吊耳长度方向分别形成有一号空腔3、二号空腔4,一号空腔3与二号空腔4由上向下依次排列且二者共用一条长形板5,该长形板5的底面间隔形成有与避空孔2相对应的定位槽7。
19.定位槽7均与二号空腔4互相垂直。定位槽7位于螺纹孔6的下方,通过开设定位槽7,在将吊耳本体与汽车连接时,可以通过定位槽7实现定位作用,从而方便后续将螺栓通过螺纹孔与汽车相固定。
20.避空孔2沿坡面1与长形板5的交界处向上开孔,避空孔2的顶部呈半圆形。作为优选,避空孔2为两个,螺纹孔6为两个,定位槽7为两个,三者从上向下对应分布。
21.长形板5上开设有与避空孔2相适配的螺纹孔6。螺纹孔6的圆心与定位槽7的中心位于同一条竖直中心线上。螺纹孔6用于实现与汽车的连接。
22.如图2所示,吊耳本体远离坡面的一侧与纵向加强筋8相固接。纵向加强筋8的另一端通过横向加强筋9与电池箱相连接。将电池箱型材的吊耳内腔掏空,并设计为减重结构,通过纵向加强筋8与横向加强筋9的形式连接加强,纵横加强筋和吊耳为连续结构并且均设在主箱体的外侧,从而减轻电池箱的重量。
2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电池箱的吊耳进行减重,将吊耳内部结构以纵横加强筋与加固铝板分隔成多个空腔,并对其内部大坡度平行面下进行避空处理,使得电池箱的整体重量得到有效减轻,从而更加适应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发展。
24.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吊耳,包括吊耳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上吊耳、下吊耳,且上吊耳的底面与下吊耳的顶面重合,上吊耳具有倾斜的坡面(1),该坡面(1)上间隔开设有多个避空孔(2),所述避空孔(2)的下方沿下吊耳长度方向分别形成有一号空腔(3)、二号空腔(4),所述一号空腔(3)与二号空腔(4)由上向下依次排列且二者共用一条长形板(5),该长形板(5)的底面间隔形成有与避空孔(2)相对应的定位槽(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吊耳的纵切面为三角形,下吊耳的纵切面为矩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避空孔(2)沿坡面(1)与长形板(5)的交界处向上开孔,避空孔(2)的顶部呈半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形板(5)上开设有与避空孔(2)相适配的螺纹孔(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7)均与二号空腔(4)互相垂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6)的圆心与定位槽(7)的中心位于同一条竖直中心线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本体远离坡面的一侧与纵向加强筋(8)相固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加强筋(8)的另一端通过横向加强筋(9)与电池箱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吊耳,包括吊耳本体,吊耳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上吊耳、下吊耳,且上吊耳的底面与下吊耳的顶面重合,上吊耳具有倾斜的坡面,该坡面上间隔开设有多个避空孔,避空孔的下方沿下吊耳长度方向分别形成有一号空腔、二号空腔,一号空腔与二号空腔由上向下依次排列且二者共用一条长形板,该长形板的底面间隔形成有与避空孔相对应的定位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电池箱的吊耳进行减重,将吊耳内部结构以纵横加强筋与加固铝板分隔成多个空腔,并对其内部大坡度平行面下进行避空处理,使得电池箱的整体重量得到有效减轻,从而更加适应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发展。从而更加适应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发展。从而更加适应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发展。


技术研发人员:倪建锋 颜金战 黄晓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19
技术公布日:2023/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