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扣机构和插入式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83302发布日期:2023-08-09 22:54阅读:43来源:国知局
脱扣机构和插入式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扣机构和插入式断路器。


背景技术:

1、低压断路器可以用来分配电能和保护线路及电源设备的过载和短路,还可作为线路的不频繁转换和电动机不频繁启动之用。现有的断路器按照安装方式分为插入式断路器、固定式断路器和抽屉式断路器,其中,由于插入式断路器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电器设备的使用安全性,插入式断路器被广泛应用在通信等行业。然而,现有断路器通常需要具备漏电保护功能,但由于插入式断路器体积较小以及内部结构复杂,使得在其内部布局脱扣机构较为困难,而且也很难匹配到合适的附件模块,因而不利于插入式断路器的安全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脱扣机构和插入式断路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脱扣机构,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指示件、脱扣器、转动件、线路板和互感器,所述壳体包括一端连通且相互垂直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脱扣器与线路板连接并共同装配于第一壳体内,互感器装配于第二壳体内并与线路板连接,所述指示件滑动装配于第一壳体的一端,第一壳体的一端远离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通的另一端,转动件转动装配于脱扣器的动铁芯与指示件之间,转动件的两端分别与指示件、动铁芯配合,在发生漏电故障时,转动件由动铁芯驱动转动,使指示件被触发以指示漏电故障。

4、优选的,所述指示件设有配合部,转动件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联动槽和抵接部,在未发生漏电故障时,配合部与第二联动槽插接配合,在发生漏电故障后,配合部与第二联动槽分离,配合部可以与抵接部配合以限制转动件转动。

5、优选的,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联动槽,动铁芯的第一端穿过第一联动槽与转动件联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第一联动槽为条形槽,动铁芯的第一端被限位于第一联动槽内并可以沿着第一联动槽的长度方向滑动。

7、优选的,所述第一联动槽的一端内径增大形成拆卸孔,所述拆卸孔的内径大于等于动铁芯的端部外径,第一联动槽的另一端内径小于等于动铁芯的端部外径且大于动铁芯的杆体外径。

8、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凸出设有第一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与动铁芯相对,由第一限位筋配合限制转动件的第一端转动范围。

9、优选的,指示件包括指示件本体,指示件本体的一端作为指示部伸出第一壳体外,在指示件本体的中部设有容纳槽,在所述容纳槽内装配有按钮弹簧,指示件本体的侧壁开设有用于驱动按钮弹簧的驱动孔,指示件本体的另一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弯杆形的配合部。

10、优选的,所述转动件包括转动连接部、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第一转动臂作为转动件的第一端连接在转动连接部的一侧,在第一转动臂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联动槽;所述第二转动臂作为转动件的第二端连接在转动连接部的另一侧,第二转动臂的中部弯曲形成曲型臂,在第二转动臂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联动槽,由第二转动臂远离转动连接部的一侧侧壁作为抵接部。

11、优选的,所述线路板层叠设置在与指示件相对的第一壳体一端,转动件转动装配于线路板与指示件之间,脱扣器位于指示件与转动件之间,动铁芯位于脱扣器面向线路板的一端。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内还设有储能件,在发生漏电故障时,储能件释能使指示件弹出以指示漏电故障。

13、优选的,所述指示件与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导向槽和导向凸筋。

14、优选的,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与动铁芯的第一端抵接。

15、优选的,所述储能件包括第一储能弹簧,所述第一储能弹簧连接在转动件的第一端与指示件之间。

16、优选的,所述储能件包括第二储能弹簧和第三储能弹簧,所述第二储能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指示件、第一壳体配合,第三储能弹簧与转动件同轴转动装配,第三储能弹簧的两个弹性臂分别与转动件、第一壳体抵接。

17、优选的,所述指示件设有导向槽,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凸出设有伸入导向槽内的导向凸筋,第二储能弹簧装配于导向槽内,第二储能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导向槽、导向凸筋抵接。

18、优选的,所述指示件包括指示件本体,指示件本体的一端作为指示部配合伸出第一壳体外,指示件本体的中部与第一壳体滑动配合,在指示件本体的中部开设有导向槽,指示件本体的另一端端面设有第一弹簧固定部,由指示件本体的另一端边侧向外凸出延伸形成钩状的配合部。

19、优选的,所述转动件包括转动连接部、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第一转动臂作为转动件的第一端连接在转动连接部的一侧,第一转动臂的一侧侧面与动铁芯相对,第一转动臂背对动铁芯一侧的侧面设有第二弹簧固定部,所述第二转动臂作为转动件的第二端连接在转动连接部的另一侧,第二转动臂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联动槽,由第二联动槽的一侧侧壁作为抵接部。

20、优选的,所述线路板层叠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一侧,脱扣器、转动件以及指示件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的另一侧,脱扣器设置在与指示件相对的第一壳体一端,转动件转动装配于指示件与脱扣器之间,动铁芯位于脱扣器面向指示件的一侧。

2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在所述断路器本体的一侧配合设置有如上所述的脱扣机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分别与断路器本体的一侧、断路器本体的一端贴合设置,断路器本体的联动轴穿过第一壳体与转动件配合。

22、本实用新型的脱扣机构以及应用该脱扣机构的插入式断路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垂直并保持连通,由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提供两个装配空间,互感器单独装配于第二壳体内,脱扣机构的分散设置降低了脱扣机构布局的复杂程度;与断路器配合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别与断路器的两个不同平面的侧壁配合,既可以保护断路器,也提高了与断路器的配合稳定性,装配更为便利。

23、此外,动铁芯与转动件联动连接,特别是动铁芯可以沿着转动件的第一联动槽滑动配合,提高了动铁芯与转动件的配合程度。

24、此外,通过设置储能件使指示件与转动件相互配合,特别是,为指示件与转动件提供复位力的储能件可以是同一个储能弹簧,也可以是两个分开设置的储能弹簧,可以满足不同使用需求,适用范围更广。

25、此外,指示件、线路板、转动件以及脱扣器在第一壳体中的排布方式多样,适用范围广。



技术特征:

1.一种脱扣机构,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指示件(13)、脱扣器(11)、转动件(12)、线路板(15)和互感器(2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端连通且相互垂直的第一壳体(1a)和第二壳体(2a),所述脱扣器(11)与线路板(15)连接并共同装配于第一壳体(1a)内,互感器(21)装配于第二壳体(2a)内并与线路板(15)连接,所述指示件(13)滑动装配于第一壳体(1a)的一端,第一壳体(1a)的一端远离第一壳体(1a)与第二壳体(2a)连通的另一端,转动件(12)转动装配于脱扣器(11)的动铁芯(114)与指示件(13)之间,转动件(12)的两端分别与指示件(13)、动铁芯(114)配合,在发生漏电故障时,转动件(12)由动铁芯(114)驱动转动,使指示件(13)被触发以指示漏电故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件(13)设有配合部(131),转动件(12)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联动槽(1221)和抵接部(1222),在未发生漏电故障时,配合部(131)与第二联动槽(1221)插接配合,在发生漏电故障后,配合部(131)与第二联动槽(1221)分离,配合部(131)可以与抵接部(1222)配合以限制转动件(12)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12)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联动槽(1211),动铁芯(114)的第一端穿过第一联动槽(1211)与转动件(12)联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槽(1211)为条形槽,动铁芯(114)的第一端被限位于第一联动槽(1211)内并可以沿着第一联动槽(1211)的长度方向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槽(1211)的一端内径增大形成拆卸孔(1212),所述拆卸孔(1212)的内径大于等于动铁芯(114)的端部外径,第一联动槽(1211)的另一端内径小于等于动铁芯(114)的端部外径且大于动铁芯(114)的杆体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1a)内凸出设有第一限位筋(1a4),所述第一限位筋(1a4)与动铁芯(114)相对,由第一限位筋(1a4)配合限制转动件(12)的第一端转动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指示件(13)包括指示件本体,指示件本体的一端作为指示部(134)伸出第一壳体(1a)外,在指示件本体的中部设有容纳槽(1320),在所述容纳槽(1320)内装配有按钮弹簧(135),指示件本体的侧壁开设有用于驱动按钮弹簧(135)的驱动孔,指示件本体的另一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弯杆形的配合部(131)。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12)包括转动连接部(123)、第一转动臂(121)和第二转动臂(122),第一转动臂(121)作为转动件(12)的第一端连接在转动连接部(123)的一侧,在第一转动臂(121)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联动槽(1211);所述第二转动臂(122)作为转动件(12)的第二端连接在转动连接部(123)的另一侧,第二转动臂(122)的中部弯曲形成曲型臂,在第二转动臂(122)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联动槽(1221),由第二转动臂(122)远离转动连接部(123)的一侧侧壁作为抵接部(1222)。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15)层叠设置在与指示件(13)相对的第一壳体(1a)一端,转动件(12)转动装配于线路板(15)与指示件(13)之间,脱扣器(11)位于指示件(13)与转动件(12)之间,动铁芯(114)位于脱扣器(11)面向线路板(15)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a)内还设有储能件,在发生漏电故障时,储能件释能使指示件(13)弹出以指示漏电故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件(13)与第一壳体(1a)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导向槽(1321)和导向凸筋(1a20)。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12)的第一端与动铁芯(114)的第一端抵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件包括第一储能弹簧(141),所述第一储能弹簧(141)连接在转动件(12)的第一端与指示件(13)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件包括第二储能弹簧(142)和第三储能弹簧(143),所述第二储能弹簧(142)的两端分别与指示件(13)、第一壳体(1a)配合,第三储能弹簧(143)与转动件(12)同轴转动装配,第三储能弹簧(143)的两个弹性臂分别与转动件(12)、第一壳体(1a)抵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件(13)设有导向槽(1321),第一壳体(1a)的内侧壁凸出设有伸入导向槽(1321)内的导向凸筋(1a20),第二储能弹簧(142)装配于导向槽(1321)内,第二储能弹簧(142)的两端分别与导向槽(1321)、导向凸筋(1a20)抵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件(13)包括指示件本体,指示件本体的一端作为指示部(134)配合伸出第一壳体(1a)外,指示件本体的中部与第一壳体(1a)滑动配合,在指示件本体的中部开设有导向槽(1321),指示件本体的另一端端面设有第一弹簧固定部(133),由指示件本体的另一端边侧向外凸出延伸形成钩状的配合部(131)。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12)包括转动连接部(123)、第一转动臂(121)和第二转动臂(122),第一转动臂(121)作为转动件(12)的第一端连接在转动连接部(123)的一侧,第一转动臂(121)的一侧侧面与动铁芯(114)相对,第一转动臂(121)背对动铁芯(114)一侧的侧面设有第二弹簧固定部(1213),所述第二转动臂(122)作为转动件(12)的第二端连接在转动连接部(123)的另一侧,第二转动臂(122)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联动槽(1221),由第二联动槽(1221)的一侧侧壁作为抵接部(1222)。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15)层叠设置在第一壳体(1a)内的一侧,脱扣器(11)、转动件(12)以及指示件(13)设置于第一壳体(1a)内的另一侧,脱扣器(11)设置在与指示件(13)相对的第一壳体(1a)一端,转动件(12)转动装配于指示件(13)与脱扣器(11)之间,动铁芯(114)位于脱扣器(11)面向指示件(13)的一侧。

19.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断路器本体的一侧配合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脱扣机构,第一壳体(1a)、第二壳体(2a)分别与断路器本体的一侧、断路器本体的一端贴合设置,断路器本体的联动轴(32)穿过第一壳体(1a)与转动件(12)配合。


技术总结
一种脱扣机构和插入式断路器,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指示件、脱扣器、转动件、线路板和互感器,所述壳体包括一端连通且相互垂直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脱扣器与线路板连接并共同装配于第一壳体内,互感器装配于第二壳体内并与线路板连接,所述指示件滑动装配于第一壳体的一端,第一壳体的一端远离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通的另一端,转动件转动装配于脱扣器的动铁芯与指示件之间,转动件的两端分别与指示件、动铁芯配合,在发生漏电故障时,转动件由动铁芯驱动转动,使指示件被触发以指示漏电故障。本技术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垂直并保持连通,脱扣机构的分散设置降低了脱扣机构布局的复杂程度,提高了与断路器的配合稳定性,装配更为便利。

技术研发人员:罗志君,卢科军,周长青,付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1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