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31290发布日期:2023-05-12 10:44阅读:35来源:国知局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需求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作为新能源之一的电池需求也不断增加。虽然各电池制造企业加速扩大了电池的产能,但依然难以满足市场对新能源高速增长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该电池单体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从而有助于满足市场对电池的需求。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外壳以及疏液层。外壳设有用于注入电解液的注液孔。疏液层附接于外壳的外表面。

3、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中,外壳的外表面附接有疏液层,该疏液层能够减少电解液在外壳表面的残留,使电池单体具有自清洁的效果,进而可以减少电池单体在生产过程中的擦除残留电解液的工序,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使电池单体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从而有助于满足市场对电池的需求。

4、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端盖。壳体具有开口。端盖用于盖合所述开口,所述端盖设有所述注液孔,所述端盖的外表面附接有所述疏液层。

5、在上述这些实施例中,疏液层可以附接于端盖的外表面,这样可减少电解液在端盖上的残留,以提高电池单体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够降低电解液对端盖及设置在端盖上的功能部件的腐蚀。

6、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外表面附接有所述疏液层。

7、在上述这些实施例中,疏液层还可以附接于壳体的外表面,可减少电解液在壳体外表面的残留,使电池单体具有较好自清洁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8、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注液孔具有孔壁,所述孔壁的表面附接有所述疏液层。

9、在上述这些实施例中,注液孔的孔壁表面附接有疏液层,能够减少孔壁表面残留电解液及其结晶体,从而减少电解液对外壳的腐蚀,以及有助于提高注液孔的密封性来减少漏液的发生。

10、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疏液层具有相对设置的接触面和非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用于接触所述电解液,所述非接触面附接于所述盖的外表面、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和所述孔壁的表面。

11、在上述这些实施例中,疏液层具有相对设置的接触面和非接触面,其中,非接触面附接于端盖的外表面、壳体的外表面和孔壁的表面,可同时减少电解液在端盖、壳体及孔壁的残留,使电池单体具有更换的自清洁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12、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大于所述非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

13、在上述这些实施例中,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的设置,有助于电解液滚动离开外壳,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池单体的自清洁效果。

14、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接触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在50μm以下。

15、在上述这些实施例中,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有助于提高接触面的静态接触角,这样有助于电解液滚动离开外壳,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池单体的自清洁效果。

16、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在5μm-30μm范围内。

17、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接触面具有对所述电解液大于或等于150°的静态接触角。

18、在上述这些实施例中,接触面具有的静态接触角在上述合适范围内,可使疏液层具有更好地的疏液性,进而有效地降低电解液对疏液层的浸润,从而使电解液自动离开外壳的外表面。

19、在上述这些实施例中,接触面具有合适范围的表面的粗糙度,可有助于接触面具有较高的静态接触角,进而降低电解液对疏液层的浸润。

20、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倾斜设置,且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接触面平行;和/或,所述端盖的外表面倾斜设置,且所述端盖的外表面和所述接触面平行;和/或,所述孔壁的表面倾斜设置,且所述孔壁的表面和所述接触面平行。

21、在上述这些实施例中,壳体的外表面、端盖的外表面和孔壁的表面倾斜设置,并且接触面也分别与壳体外表面、端盖的外表面和孔壁的表面平行,电解液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发生滚动而离开壳体的外表面、端盖的外表面和孔壁的表面,使电池单体具有更好地清洁效果。

22、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接触面相对于所述端盖的外表面、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和所述孔壁的表面倾斜设置。

23、在上述这些实施例中,接触面相对于端盖的外表面、壳体的外表面和孔壁的表面倾斜设置,这样能够使电解液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滚动而离开壳体的外表面、端盖的外表面和孔壁的表面,使电池单体具有更好地清洁效果。

24、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接触面具有对所述电解液小于或等于10°的滚动角。

25、在上述这些实施例中,接触面具有上述合适范围的滚动角,能够使电解液从其面上滚动,从而离开外壳的表面。

26、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接触面具有对所述电解液小于或等于5°的滚动角。

27、在上述这些实施例中,接触面对电解液的滚动角在上述合适范围内,能够容易使电解液在其面上滚动离开,从而减少外壳外表面的电解液残留量。

28、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疏液层的厚度在0.1μm-2000μm范围内。

29、在上述这些实施例中,疏液层的厚度设置在上述合适范围内,能够提高疏液层的疏液效果,有效地降低外壳外表面的电解液残留量。

30、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疏液层的厚度在0.5μm-1000μm范围内。

31、在上述这些实施例中,疏液层的厚度在上述合适范围内,能够使疏液层具有更好的疏液效果,可以进一步减少电解液对其的浸润,从而进一步降低外壳外表面的电解液残留量。

32、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疏液层包含低表面能材料。

33、在上述这些实施例中,疏液层包含的低表面能材料,使疏液层具有更好的疏液效果。

34、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例,低表面能材料选自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碳材料、氧化铁、氧化铝和氧化铜中的任意一种。

35、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单体。

36、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本申请第二方面中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37、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附接有所述疏液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孔具有孔壁,所述孔壁的表面也附接有所述疏液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大于所述非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在50μ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在5μm-30μm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具有对所述电解液大于或等于150°的静态接触角。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倾斜设置,且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接触面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相对于所述端盖的外表面、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和所述孔壁的表面倾斜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具有对所述电解液小于或等于10°的滚动角。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具有对所述电解液小于或等于5°的滚动角。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液层的厚度在0.1μm-2000μm范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液层的厚度在0.5μm-1000μm范围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液层包含低表面能材料。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表面能材料选自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碳材料、氧化铁、氧化铝和氧化铜中的任意一种。

17.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

18.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该电池单体包括外壳以及疏液层。外壳设有用于注入电解液的注液孔。疏液层附接于外壳的外表面。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中,外壳的外表面附接有疏液层,该疏液层能够减少电解液在外壳表面的残留,使电池单体具有自清洁的效果,进而可以减少电池单体在生产过程中的擦除残留电解液的工序,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使电池单体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从而有助于满足市场对电池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李莲华,杨献伟,陆阳,祁少伟,齐晨,任苗苗,代志鹏,靳超,张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1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