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电芯通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27194发布日期:2023-06-10 00:05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柱电芯通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加工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圆柱电芯通孔装置。


背景技术:

1、圆柱电池是一种容量高、循环寿命长、使用环境温度宽广的电池,现如今圆柱电池慢慢成为新的主流,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灯具、草坪灯具、后备能源、电动工具、玩具模型上、光伏能源等上。在生产过程中,圆柱电池在卷绕入壳之前需要对电芯的中心孔保持通畅,能够有效避免圆柱电芯的隔膜变形,减少对圆柱电池的损伤,保证圆柱电芯通孔后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保持最优地状态。在对圆柱电芯进行加工的时候,常常会使用人工通孔,这容易导致圆柱电芯内的隔膜产生损伤,造成后期的正极集流盘、壳体焊接定位困难等问题。此外,人工通孔的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并且人工通孔不良的较多,容易导致在生产圆柱电芯过程中造成浪费的问题。

2、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209001039u,公开日2019年6月18日,公开了一种电芯扩孔装置。该方案包括气缸、电机、红外加热机构和扩孔针,所述电机固定在气缸上,所述气缸带动电机前后移动,所述扩孔针连接在所述电机的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与扩孔针同轴设置,所述电机通过旋转轴带动扩孔针旋转前进,所述扩孔针的旋转方向与圆柱电芯内孔隔膜卷绕方向相反,所述红外加热机构的起始位置位于扩孔针的前端,所述扩孔针表面涂有红外热敏涂层。该方案在连续高速工作状态下,可有效地保持扩孔针表面温度稳定性,扩孔目标适应性更广,但是该方案在连续高速工作状态下扩孔针对电芯的隔膜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容易造成电芯隔膜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圆柱电芯人工通孔效率低,易使圆柱电芯的隔膜变形,对圆柱电芯造成损伤导致后期圆柱电池不能达到最优使用状态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圆柱电芯通孔装置,能够有效提高圆柱电芯通孔的效率,且无需人工进行通孔操作,能够极大地减少操作失误,避免圆柱电芯通孔不良的情况,从而避免造成圆柱电芯浪费的问题。

3、2.技术方案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圆柱电芯通孔装置,包括上料模块和通孔模块,所述的上料模块通过上夹块和下夹块将圆柱电芯固定,所述的通孔模块上设置的通孔针与圆柱电芯中心孔设置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的通孔模块还包括转盘,所述的转盘转动带动通孔针在圆柱电芯中心孔中转动。

6、进一步地,所述的通孔针设置在转盘边缘;所述的转盘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转盘和电机共同设置在传动立柱上。

7、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夹块上端与气缸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伸缩杆通过连接柱固定在横梁上,气缸动作,带动上夹块沿竖直方向移动。

8、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夹块包括上夹块基底,所述的上夹块基底向一端延伸出两侧壁,两侧壁之间形成半圆状的上夹块弧面。

9、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夹块固定在承载立柱上,下夹块包括下夹块基底,所述的下夹块基底向一端延伸出两侧壁,两侧壁之间形成半圆状的下夹块弧面,所述上夹块弧面与下夹块弧面共同形成一个圆。

10、进一步地,所述的通孔模块固定安装在移动模块上,所述的移动模块带动通孔模块水平移动;所述的移动模块包括基座,基座两侧壁开设滑动槽,通孔模块通过设置在其下端的承载滑台沿滑动槽移动。

11、进一步地,所述的承载滑台下端设置多个滑块,滑块嵌入滑动槽移动。

12、进一步地,所述的通孔模块的传动立柱上设置有距离感应器,用于测量所述的通孔模块到所述的上料模块之间的距离。

13、进一步地,所述的上料模块的承载立柱上设置有感应器,用于感应上夹块与下夹块之间是否夹有圆柱电芯。

14、进一步地,所述的移动模块水平设置于平台上,所述的上料模块和所述的通孔模块设置在移动模块上端。

15、3.有益效果

16、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圆柱电芯通孔装置,包括上料模块和通孔模块,上料模块通过上夹块和下夹块将圆柱电芯固定,通孔模块上设置的通孔针与圆柱电芯中心孔设置于同一水平面,在装置工作时,通孔针能够准确的插入到圆柱电芯的中心孔内。

18、(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圆柱电芯通孔装置,通孔模块包括转盘,转盘转动带动通孔针在圆柱电芯中心孔中转动,将圆柱电池中心孔中不是圆柱形的孔压平形成圆柱孔,转盘一直转动至通孔完成,能够有效地提高圆柱电芯通孔的效率,且无需人工进行通孔操作,能够极大地减少操作失误,避免圆柱电芯通孔不良的情况,从而避免造成圆柱电芯浪费的问题。

19、(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圆柱电芯通孔装置,在上料模块中,上夹块包括上夹块基底,上夹块基底向一端延伸出两侧壁,两侧壁之间形成半圆状的上夹块弧面,下夹块包括下夹块基底,下夹块基底向一端延伸出两侧壁,两侧壁之间形成半圆状的下夹块弧面,上夹块弧面与下夹块弧面共同形成一个圆,用于嵌合圆柱电芯,上夹块与下夹块共同作用固定住圆柱电芯固,防止圆柱电芯在通孔过程中抖动,避免通孔不良的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圆柱电芯通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模块(1)和通孔模块(2),所述的上料模块(1)通过上夹块(15)和下夹块(16)将圆柱电芯固定,所述的通孔模块(2)上设置的通孔针(22)与圆柱电芯中心孔设置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的通孔模块(2)还包括转盘(21),所述的转盘(21)转动带动通孔针(22)在圆柱电芯中心孔中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电芯通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针(22)设置在转盘(21)边缘;所述的转盘(21)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转盘(21)和电机共同设置在传动立柱(2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圆柱电芯通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夹块(15)上端与气缸(14)固定连接,所述气缸(14)的伸缩杆(13)通过连接柱(12)固定在横梁(11)上,气缸(14)动作,带动上夹块(15)沿竖直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圆柱电芯通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夹块(15)包括上夹块基底(151),所述的上夹块基底(151)向一端延伸出两侧壁,两侧壁之间形成半圆状的上夹块弧面(1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圆柱电芯通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夹块(16)固定在承载立柱(18)上,下夹块(16)包括下夹块基底(161),所述的下夹块基底(161)向一端延伸出两侧壁,两侧壁之间形成半圆状的下夹块弧面(162),所述上夹块弧面(152)与下夹块弧面(162)共同形成一个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电芯通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模块(2)固定安装在移动模块(3)上,所述的移动模块(3)带动通孔模块(2)水平移动;所述的移动模块(3)包括基座(33),基座(33)两侧壁开设滑动槽(34),通孔模块(2)通过设置在其下端的承载滑台(31)沿滑动槽(34)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圆柱电芯通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滑台(31)下端设置多个滑块(32),滑块(32)嵌入滑动槽(34)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柱电芯通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模块(2)的传动立柱(24)上设置有距离感应器(23),用于测量所述的通孔模块(2)到所述的上料模块(1)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圆柱电芯通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模块(1)的承载立柱(18)上设置有感应器(17),用于感应上夹块(15)与下夹块(16)之间是否夹有圆柱电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圆柱电芯通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模块(3)水平设置于平台上,所述的上料模块(1)和所述的通孔模块(2)设置在移动模块(3)上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圆柱电芯通孔装置,属于电池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上料模块和通孔模块,所述的上料模块通过上夹块和下夹块将圆柱电芯固定,所述的通孔模块上设置的通孔针与圆柱电芯中心孔设置于同一水平面,在装置工作时,通孔针能够准确的插入到圆柱电芯的中心孔内,所述的通孔模块还包括转盘,所述的转盘转动带动通孔针在圆柱电芯中心孔中转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圆柱电芯通孔装置,无需人工进行圆柱电芯的通孔操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圆柱电芯通孔的效率,且由机械进行通孔操作,能够极大地减少操作失误,避免圆柱电芯通孔不良的情况,从而避免造成圆柱电芯浪费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松,陶明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