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触线温度补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94716发布日期:2023-05-17 16:04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触线温度补偿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滑触线设备,具体的涉及一种滑触线温度补偿器。


背景技术:

1、温度补偿器也叫伸缩节,主要作用是防止季节变换导致的滑触线导体热胀冷缩带来的变形,如果滑触线安装是在夏天,那么伸缩节要拉开的大一些,因为那个季节滑触线是处于热涨阶段;冬季安全滑触线,伸缩节拉开的距离要短一些,冬季滑触线处于冷缩阶段。因此温度变化引起输电导轨伸缩时,由温度补偿器调节其间隙,以避免输电导轨变形。随着滑触线使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滑触线的使用环境和温差变化也逐步扩大,相应的对滑触线热胀冷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而需要滑触线的温度补偿器具有较大的伸缩量以及稳定性,然而现有的滑触线温度补偿器的伸缩量比较小且结构安装都比较复杂,难以保证滑触线在各种环境中都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稳定且安装方便的滑触线温度补偿器。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触线温度补偿器,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左压线机构和右压线机构,左压线机构与右压线机构的上部滑动连接,所述左压线机构与右压线机构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右压线机构的上部与第一连接架的上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上分别设置有限位柱。

3、所述左压线机构包括第一压线板与第二压线板以及多块限位压线板,所述第一压线板与第二压线板以及多块限位压线板的板体上端面为沿板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凸台且下端面为沿板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大小与凸台台面的宽度大小相匹配。通过将第一压线板与第二压线板以及多块限位压线板设置成凸台与凹槽结构,方便每一块板体的安装与定位,同时能进一步的保证夹持电缆的稳固性。

4、所述第一压线板设置在第二压线板上端面上,多块限位压线板相互叠加设置且位于上端处的限位压线板设置在第二压线板的下底面,位于第二压线板最下方限位压线板的下底面上设置有多个穿过多块限位压线板与第二压线板以及第一压线板的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压线板的长度大于第二压线板的长度,第二压线板上的长度大于限位压线板的长度。通过不同长度的板体设置方便两压线机构的插接,同时保证两压线机构滑动的稳定性,而多块限位压线板的较短长度则方便,卡在连接架的一侧,防止连接架受理发生偏移。

5、所述右压线机构包括卡装在左压线机构上的第三压线板以及安装在第三压线板下方的多块限位压线板,所述第三压线板以及多块限位压线板的板体上端面为沿板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凸台且下端面为沿板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大小与凸台台面的宽度大小相匹配,所述第三压线板的长度与第一压线板的长度大小相适应,位于第三压线板最下方限位压线板的下底面上设置有多个穿过多块限位压线板以及第三压线板的第二固定螺栓。通过第三压线板与第一压线板的长度大小相适应,可以方便第三压线板插入第一压线板的凹槽中,实现两压线机构的较大伸缩量。

6、所述第一连接架包括第一连接壳体和固定在第一连接壳体内的第一导电铜片组,所述第一连接壳体为矩形壳体且矩形壳体的上顶面设置有沿壳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卡装槽,所述第一连接壳体的纵截面呈h型且第一连接壳体的宽度与第二连接板下底面凹槽的宽度相适应,卡装槽内卡装有多个第三固定螺栓的螺帽,第三固定螺栓的本体穿过第二压线板与第一压线板将第一连接壳体固定在第二压线板的凹槽内。通过卡装槽可将第一连接架固定在左压线机构上,并能与第二连接架相互配合。

7、所述第二连接架包括第二连接壳体和固定在第二连接壳体内的第二导电铜片组,所述第二连接壳体为矩形壳体且矩形壳体的上顶面设置有沿壳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卡装槽,所述第二连接壳体的纵截面呈h型且第二连接壳体的宽度与第三连接板下底面凹槽的宽度相适应,卡装槽内卡装有多个第四固定螺栓的螺帽,第四固定螺栓的本体穿过第三压线板将第二连接壳体固定在第三压线板的凹槽内。通过将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设置成相对称结构,方便实现两连接架的插接以及相对滑动。

8、所述卡装槽为槽底宽且槽口窄的槽体,卡装槽的长度与壳体的长度相等且两端通口,卡装槽内卡装有多个固定螺栓的螺帽。卡装槽的设置方便通过螺栓将第一连接架以及第二连接架分别固定在左压线机构和右压线机构上。

9、所述第一导电铜片组固接在卡装槽下方的壳体内,所述第一导电铜片组包括多根隔片和多根卡接铜片,两卡接铜片之间设置有隔片,所述卡接铜片沿第一连接壳体的长度设置且延伸出第一连接壳体,所述卡接铜片为矩形铜片且在卡接铜片靠近插接端处的本体上设置有与限位柱相配合的矩形限位口,所述矩形限位口沿卡接铜片的长度方向设置。

10、所述第二导电铜片组固接在卡装槽下方的壳体内,所述第二导电铜片组包括多根隔片和多根卡接铜片,两隔片之间设置有卡接铜片,所述卡接铜片沿第二连接壳体的长度设置且延伸出第二连接壳体,所述卡接铜片为矩形铜片且在卡接铜片靠近插接端处的本体上设置有与限位柱相配合的矩形限位口,所述矩形限位口沿卡接铜片的长度方向设置。

11、所述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远离插接端的壳体上设置有多个穿过壳体的第五固定螺栓,所述限位柱设置在靠近插接端的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的壳体上。通过第五固定螺栓将第一导电铜片组与第一导电铜片组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壳体以及第二连接壳体内,同时通过限位柱穿过矩形限位口使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安装在一起同时进一步限定,防止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以及左压线机构和右压线机构相互脱离。

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且安装方便,通过将第三压线板卡入第一压线板与第一连接架之间并在两者之间滑动连接,使左压线机构和右压线机构之间具有较大的伸缩量,通过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上分别安装的限位柱,限位柱穿过两导电铜片组的矩形限位口,使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安装在一起并进一步限定相对位置,有效防止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以及左压线机构和右压线机构相互脱离。



技术特征:

1.一种滑触线温度补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压线机构(1)和右压线机构(2),左压线机构(1)与右压线机构(2)的上部滑动连接,所述左压线机构(1)与右压线机构(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架(3)与第二连接架(4),所述第一连接架(3)与第二连接架(4)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右压线机构(2)的上部与第一连接架(3)的上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架(3)与第二连接架(4)上分别设置有限位柱(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触线温度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压线机构(1)包括第一压线板(6)与第二压线板(7)以及多块限位压线板(8),所述第一压线板(6)与第二压线板(7)以及多块限位压线板(8)的板体上端面为沿板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凸台(9)且下端面为沿板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凹槽(10),所述凹槽(10)的宽度大小与凸台(9)台面的宽度大小相匹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触线温度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线板(6)设置在第二压线板(7)上端面上,多块限位压线板(8)相互叠加设置且位于上端处的限位压线板(8)设置在第二压线板(7)的下底面,位于第二压线板(7)最下方限位压线板(8)的下底面上设置有多个穿过多块限位压线板(8)与第二压线板(7)以及第一压线板(6)的第一固定螺栓(11),所述第一压线板(6)的长度大于第二压线板(7)的长度,第二压线板(7)上的长度大于限位压线板(8)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触线温度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压线机构(2)包括卡装在左压线机构(1)上的第三压线板(12)以及安装在第三压线板(12)下方的多块限位压线板(8),所述第三压线板(12)以及多块限位压线板(8)的板体上端面为沿板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凸台(9)且下端面为沿板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凹槽(10),所述凹槽(10)的宽度大小与凸台(9)台面的宽度大小相匹配,所述第三压线板(12)的长度与第一压线板(6)的长度大小相适应,位于第三压线板(12)最下方限位压线板(8)的下底面上设置有多个穿过多块限位压线板(8)以及第三压线板(12)的第二固定螺栓(1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触线温度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架(3)包括第一连接壳体(14)和固定在第一连接壳体(14)内的第一导电铜片组(15),所述第一连接壳体(14)为矩形壳体且矩形壳体的上顶面设置有沿壳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卡装槽(16),所述第一连接壳体(14)的纵截面呈h型且第一连接壳体(14)的宽度与第二连接板下底面凹槽(10)的宽度相适应,卡装槽(16)内卡装有多个第三固定螺栓(23)的螺帽,第三固定螺栓(23)的本体穿过第二压线板(7)与第一压线板(6)将第一连接壳体(14)固定在第二压线板(7)的凹槽(10)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触线温度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架(4)包括第二连接壳体(17)和固定在第二连接壳体(17)内的第二导电铜片组(18),所述第二连接壳体(17)为矩形壳体且矩形壳体的上顶面设置有沿壳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卡装槽(16),所述第二连接壳体(17)的纵截面呈h型且第二连接壳体(17)的宽度与第三连接板下底面凹槽(10)的宽度相适应,卡装槽(16)内卡装有多个第四固定螺栓(24)的螺帽,第四固定螺栓(24)的本体穿过第三压线板(12)将第二连接壳体(17)固定在第三压线板(12)的凹槽(10)内。

7.如权利要求5或6任一项所述的滑触线温度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装槽(16)为槽底宽且槽口窄的槽体,卡装槽(16)的长度与壳体的长度相等且两端通口,卡装槽(16)内卡装有多个固定螺栓的螺帽。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触线温度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铜片组(15)固接在卡装槽(16)下方的壳体内,所述第一导电铜片组(15)包括多根隔片(19)和多根卡接铜片(20),两卡接铜片(20)之间设置有隔片(19),所述卡接铜片(20)沿第一连接壳体(14)的长度设置且延伸出第一连接壳体(14),所述卡接铜片(20)为矩形铜片且在卡接铜片(20)靠近插接端处的本体上设置有与限位柱(5)相配合的矩形限位口(21),所述矩形限位口(21)沿卡接铜片(20)的长度方向设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触线温度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铜片组(18)固接在卡装槽(16)下方的壳体内,所述第二导电铜片组(18)包括多根隔片(19)和多根卡接铜片(20),两隔片(19)之间设置有卡接铜片(20),所述卡接铜片(20)沿第二连接壳体(17)的长度设置且延伸出第二连接壳体(17),所述卡接铜片(20)为矩形铜片且在卡接铜片(20)靠近插接端处的本体上设置有与限位柱(5)相配合的矩形限位口(21),所述矩形限位口(21)沿卡接铜片(20)的长度方向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触线温度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架(3)与第二连接架(4)远离插接端的壳体上设置有多个穿过壳体的第五固定螺栓(22),所述限位柱(5)设置在靠近插接端的第一连接架(3)与第二连接架(4)的壳体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滑触线温度补偿器,包括左压线机构和右压线机构,左压线机构与右压线机构的上部滑动连接,左压线机构与右压线机构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之间滑动连接,右压线机构的上部与第一连接架的上部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上分别设置有限位柱。本技术结构稳定且安装方便,通过将第三压线板卡入第一压线板与第一连接架之间并在两者之间滑动连接,使左压线机构和右压线机构之间具有较大的伸缩量,通过限位柱穿过两导电铜片组的矩形限位口,使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安装在一起并进一步限定相对位置,有效防止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以及左压线机构和右压线机构相互脱离。

技术研发人员:李善宝,何晓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腾霖电气(山东)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