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充放电电池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32442发布日期:2023-05-12 11:00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充放电电池包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包,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化充放电电池包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电池包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作为储能电池包产品在使用时,需要与光伏单元或其他电能转化单元、控制主机及逆变器等周边单元设备连接,才能实现充放电工作,现有的电池包产品通常都是单独的电池包,电池容量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耗需求,且需要在现场进行系统接线,使用过程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充放电电池包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包容量有限、使用过程繁琐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一体化充放电电池包系统,包括:

4、若干由上至下依次堆叠放置且相互连接的电池包模块,所述电池包模块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一连接接口;

5、与所述电池包模块相连接的、用于进行中控管理的控制主机,所述控制主机的两侧设有若干第二连接接口;

6、与所述控制主机相连接的、用于进行电能逆变处理的逆变器,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用于与所述电池包模块及所述逆变器相连接,所述逆变器与电能转化单元及外部用电设备相连接进行充放电工作;以及,

7、设置于相邻所述电池包模块之间或者位于最上层的所述电池包模块与所述控制主机之间的定位连接结构,所述定位连接结构用于将相邻所述电池包模块及所述控制主机锁合固定,所述逆变器与所述控制主机相锁合固定。

8、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若干依次堆叠放置的电池包模块,多个电池包模块协同工作,使得整个电池包系统具有更大的容量,满足更多用电设备的使用需求,通过第一连接接口实现电池包模块之间或者电池包模块与控制主机之间的电连接,通过第二连接接口可以实现控制主机与电池包模块之间或者控制主机与逆变器的电连接,再由逆变器进行电能的逆变处理,实现充放电工作,整体系统功能更加全面,能够适应更多地场景的充放电工作需求;在出厂时即可将电池包模块、控制主机及逆变器连接完成,并通过定位连接结构将各电池包模块及控制主机组装固定,逆变器可直接锁合固定在控制主机上,从而形成一体结构,减少现场接线的过程,使得使用过程更加便捷,且一体化的结构使得系统整体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小。

9、作为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连接结构包括:用于限制相邻所述电池包模块之间或者位于最上层的所述电池包模块与所述控制主机之间相对位置的定位组件、以及用于将相邻所述电池包模块之间或者将位于最上层的所述电池包模块与所述控制主机之间相对锁紧的连接组件。

10、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组件能够限制相邻电池包模块之间及电池包模块与控制主机之间的相对位置,保证各电池包模块及控制主机相对齐;通过连接组件将各电池包模块及控制主机相对连接固定,保证系统整体组装的稳定性。

11、作为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池包模块的顶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电池包模块或者控制主机的定位柱、以及固定于所述定位柱且与所述定位孔相适配的定位头。

12、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由定位头与定位孔相配合,使得相邻电池包模块之间及电池包模块与控制主机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便于后续的组装固定。

13、作为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头呈圆台形,所述定位孔的边沿呈圆弧过渡。

14、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定位头更易于嵌入定位孔内。

15、作为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池包模块和所述控制主机的底部设有连接套筒,所述定位柱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套筒。

16、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柱和连接套筒相配合,实现定位组件的安装固定。

17、作为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电池包模块两侧的固定销片、以及锁固件,所述锁固件连接于位于上一层的所述电池包模块的两侧或者控制主机的两侧,所述固定销片上设有与所述锁固件相适配的销口。

18、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销口与锁固件相嵌合,再由锁固件连接固定,即可将相邻电池包模块或者电池包模块与控制主机相对固定。

19、作为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电池包模块底部或者控制主机底部的紧固件。

20、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若干紧固件使得相邻电池包模块或者电池包模块与控制主机之间固定的更加牢固稳定,保证运输及搬运过程中不会发生分离。

21、作为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位于最下层的所述电池包模块的底部设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底部设有支撑脚杯和连接锁脚。

22、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底座对系统进行支撑和固定,减少系统使用过程中发生晃动。

23、作为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各所述电池包模块与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相对的一侧还设有控制开关。

24、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电池包模块启停工作,防止电池包模块在组装过程中误启动。

25、作为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逆变器的壳体上设有若干散热通口。

26、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逆变器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通过设置散热通口有利于进行有效地散热。

27、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一体化充放电电池包系统,包括:若干由上至下依次堆叠放置且相互连接的电池包模块,所述电池包模块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一连接接口;与所述电池包模块相连接的、用于进行中控管理的控制主机,所述控制主机的两侧设有若干第二连接接口;与所述控制主机相连接的、用于进行电能逆变处理的逆变器,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用于与所述电池包模块及所述逆变器相连接,所述逆变器与电能转化单元及外部用电设备相连接进行充放电工作;以及,设置于相邻所述电池包模块之间或者位于最上层的所述电池包模块与所述控制主机之间的定位连接结构,所述定位连接结构用于将相邻所述电池包模块及所述控制主机锁合固定,所述逆变器与所述控制主机相锁合固定。通过设置若干依次堆叠放置的电池包模块,多个电池包模块协同工作,使得整个电池包系统具有更大的容量,满足更多用电设备的使用需求,通过第一连接接口实现电池包模块之间或者电池包模块与控制主机之间的电连接,通过第二连接接口可以实现控制主机与电池包模块之间或者控制主机与逆变器的电连接,再由逆变器进行电能的逆变处理,实现充放电工作,整体系统功能更加全面,能够适应更多地场景的充放电工作需求;在出厂时即可将电池包模块、控制主机及逆变器连接完成,并通过定位连接结构将各电池包模块及控制主机组装固定,逆变器可直接锁合固定在控制主机上,从而形成一体结构,减少现场接线的过程,使得使用过程更加便捷,且一体化的结构使得系统整体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小。



技术特征:

1.一种一体化充放电电池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充放电电池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连接结构包括:用于限制相邻所述电池包模块之间或者位于最上层的所述电池包模块与所述控制主机之间相对位置的定位组件、以及用于将相邻所述电池包模块之间或者将位于最上层的所述电池包模块与所述控制主机之间相对锁紧的连接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充放电电池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模块的顶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电池包模块或者控制主机的定位柱、以及固定于所述定位柱且与所述定位孔相适配的定位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充放电电池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头呈圆台形,所述定位孔的边沿呈圆弧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体化充放电电池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模块和所述控制主机的底部设有连接套筒,所述定位柱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套筒。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充放电电池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电池包模块两侧的固定销片、以及锁固件,所述锁固件连接于位于上一层的所述电池包模块的两侧或者控制主机的两侧,所述固定销片上设有与所述锁固件相适配的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充放电电池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电池包模块底部或者控制主机底部的紧固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充放电电池包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下层的所述电池包模块的底部设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底部设有支撑脚杯和连接锁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充放电电池包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池包模块与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相对的一侧还设有控制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充放电电池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的壳体上设有若干散热通口。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充放电电池包系统,包括:若干由上至下依次堆叠放置且相互连接的电池包模块;与电池包模块相连接的、用于进行中控管理的控制主机;与控制主机相连接的、用于进行电能逆变处理的逆变器,逆变器与电能转化单元及外部用电设备相连接进行充放电工作;以及定位连接结构,所述定位连接结构用于将相邻所述电池包模块及所述控制主机锁合固定,所述逆变器与所述控制主机相锁合固定。通过设置多个电池包模块协同工作,使得整个电池包系统具有更大的容量,满足更多用电设备的使用需求;在出厂时即可将电池包模块、控制主机及逆变器连接完成,并通过定位连接结构连接组装形成一体结构,减少现场接线的过程,使得使用过程更加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常世宝,樊仁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优鸿蒙智慧能源(无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