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轮杆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79277发布日期:2023-04-19 00:07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轮杆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储能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轮杆机构。


背景技术:

1、随着露营等户外项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群对储能电源有了需求,使用场景也随之变得更多,而为了满足更多的场景以及更长的使用时间。对储能电源的电池容量也随之增加,必然会造成体积与重量的增加,这对储能电源的搬运与运输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普通常规的储能电源通常采用提手进行搬运和拿取,虽然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操作,但随着储能电源越来越大,仅仅通过提手搬运显示是不合理的,极大的增加了使用者的负担,因此需要更加便携省力的装置用于储能电源的搬运。

2、申请号为cn202022912662.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方便搬运的储能电源,其通过设置隐藏式把手和移动轮,方便本储能电源的携带。其通过滚轮虽然能够方便储能电源的搬运,但移动轮只在一侧设置两个,在搬运时需要通过隐藏式把手将储能电源抬起一部分利用移动轮进行拖运,但隐藏式把手不具备拉伸功能,力臂较短,无法调节,无法实现更省力的搬运方式。现有市面上还有在底部设置四个轮子的搬运方式,虽然能够实现最省力的方案,但体积会明显增大,灵活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轮杆机构,能够方便电池搬运,减轻负担,同时调节方便,安装简单。

3、(二)技术方案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5、一种便携式轮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于储能电池壳体上的轮杆机构;所述轮杆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可转动安装的滚轮以及拉杆装置;所述滚轮转动设置在连接轴上;所述拉杆装置包括位于储能电池壳体底部设置的第二套管以及第二套管内活动设置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一端活动插设于第二套管内,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手柄,且所述第一套管能够锁定在第二套管内;所述手柄上设有用于按压控制位于第一套管上远离手柄端设置的第一锁止组件的解锁组件以使得第一锁止组件上的第一定位块从第二套管上解锁;所述连接轴通过第一支架固定设置在拉杆装置远离手柄的一端。

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套管活动设置在外固定管内,且第二套管能够锁定在外固定管内;所述第二套管上远离手柄端设置有第二锁止组件;所述第二锁止组件上的第二定位块能够在受到第一锁止组件或第一套管的挤压时从外固定管上解锁。

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套管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块配合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锁止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套管端部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内活动设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一端连接有能够将第一定位块弹出并卡入第一定位孔内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定位块上连接有用于按压控制第一定位块往第一安装座内收回并脱离第一定位孔的第一按压装置;所述第一按压装置一端与解锁组件相连,另一端活动插设于第一安装座内。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座内呈夹角设有相互贯通的第一限位孔与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垂直于第一套管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定位块,并在第一定位块与第一定位孔相对处为敞口,相对敞口的另一端为闭口;所述第一弹簧一端抵接在闭口处;所述第一按压装置部分设置于第一限位孔内。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按压装置包括与解锁组件相连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一连接部下方固定连接的第一按压部;所述第一按压部底部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定位块上设有与第一斜面抵接的第二斜面,使得第一按压部的第一斜面挤压第一定位块上的第二斜面时能够将第一定位块向第一安装槽内侧移动。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沿第一套管长度方向设有与第一限位孔相连通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按压部上设有位于第一限位槽内的用于限位第一按压部从第一限位孔内脱出的第一限位部。

11、进一步的,所述解锁组件包括位于手柄上的按键;所述按键下方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锁止组件相连的推杆;所述推杆上套接有用于将推杆恢复到按压前状态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抵扣在手柄内设置的限位槽上另一端抵扣在按键内侧;所述手柄底部转动设置在第一套管一端设置的堵口组件上。

12、进一步的,所述外固定管上设有与第二定位块配合的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二锁止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二套管端部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内活动设有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一端连接有能够将第二定位块弹出并卡入第三定位孔内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定位块上连接有用于按压控制第二定位块往第二安装座内收回并脱离第三定位孔的第二按压装置;所述第二安装座内呈夹角设有相互贯通的第二限位孔与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垂直于第二套管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定位块,并在第二定位块与第三定位孔相对处为敞口,相对敞口的另一端为闭口;所述第二弹簧一端抵接在闭口处;所述第二按压装置包括与第一锁止组件或第一套管相连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下方固定连接的第二按压部;所述第二按压部底部设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二定位块上设有与第三斜面抵接的第四斜面,使得第二按压部的第三斜面挤压第二定位块上的第四斜面时能够将第二定位块向第二安装槽内侧移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沿第二套管长度方向设有与第二限位孔相连通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按压部上设有位于第二限位槽内的用于限位第二按压部从第二限位孔内脱出的第二限位部;所述外固定管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孔相对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块能够穿过第一定位孔后卡入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与第三定位孔分别位于外固定管相对的两侧。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套管靠近手柄的一端设有防止第一锁止组件脱出的第一限位件;所述外固定管靠近手柄的一端设有防止第二锁止组件脱出的第二限位件。

14、进一步的,所述拉杆装置靠近手柄的一端通过第二支架与储能电池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呈u形的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的宽度与连接轴的直径相当;所述限位卡槽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至少2个用于将连接轴导向进入限位卡槽槽底后进行限位防止脱出的限位筋;所述限位筋呈三角形,相邻两限位筋底部延伸相连形成有阻挡连接轴的止挡部。

15、(三)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锁止组件与第二锁止组件实现套管的解锁,从而能够实现拉伸与收缩的效果,实现不同的拉杆长度,方便拖拉搬运的时候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进行自由选择,同时配合滚轮实现省力的效果;通过连接轴方便的安装方式,降低生产安装成本。同时拉杆装置结构中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反向设置,能够保证解锁时的相对平衡,减少推杆的弯曲形变,降低卡壳发生的概率。通过套管相互套接的结构,也能够提升拉杆装置的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轮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于储能电池壳体上的轮杆机构;所述轮杆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可转动安装的滚轮以及拉杆装置;所述滚轮转动设置在连接轴上;所述拉杆装置包括位于储能电池壳体底部设置的第二套管以及第二套管内活动设置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一端活动插设于第二套管内,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手柄,且所述第一套管能够锁定在第二套管内;所述手柄上设有用于按压控制位于第一套管上远离手柄端设置的第一锁止组件的解锁组件以使得第一锁止组件上的第一定位块从第二套管上解锁;所述连接轴通过第一支架固定设置在拉杆装置远离手柄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轮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管活动设置在外固定管内,且第二套管能够锁定在外固定管内;所述第二套管上远离手柄端设置有第二锁止组件;所述第二锁止组件上的第二定位块能够在受到第一锁止组件或第一套管的挤压时从外固定管上解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轮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管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块配合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锁止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套管端部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内活动设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一端连接有能够将第一定位块弹出并卡入第一定位孔内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定位块上连接有用于按压控制第一定位块往第一安装座内收回并脱离第一定位孔的第一按压装置;所述第一按压装置一端与解锁组件相连,另一端活动插设于第一安装座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轮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内呈夹角设有相互贯通的第一限位孔与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垂直于第一套管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定位块,并在第一定位块与第一定位孔相对处为敞口,相对敞口的另一端为闭口;所述第一弹簧一端抵接在闭口处;所述第一按压装置部分设置于第一限位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轮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装置包括与解锁组件相连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一连接部下方固定连接的第一按压部;所述第一按压部底部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定位块上设有与第一斜面抵接的第二斜面,使得第一按压部的第一斜面挤压第一定位块上的第二斜面时能够将第一定位块向第一安装槽内侧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轮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沿第一套管长度方向设有与第一限位孔相连通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按压部上设有位于第一限位槽内的用于限位第一按压部从第一限位孔内脱出的第一限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轮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组件包括位于手柄上的按键;所述按键下方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锁止组件相连的推杆;所述推杆上套接有用于将推杆恢复到按压前状态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抵扣在手柄内设置的限位槽上另一端抵扣在按键内侧;所述手柄底部转动设置在第一套管一端设置的堵口组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轮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固定管上设有与第二定位块配合的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二锁止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二套管端部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内活动设有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一端连接有能够将第二定位块弹出并卡入第三定位孔内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定位块上连接有用于按压控制第二定位块往第二安装座内收回并脱离第三定位孔的第二按压装置;所述第二安装座内呈夹角设有相互贯通的第二限位孔与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垂直于第二套管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定位块,并在第二定位块与第三定位孔相对处为敞口,相对敞口的另一端为闭口;所述第二弹簧一端抵接在闭口处;所述第二按压装置包括与第一锁止组件或第一套管相连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下方固定连接的第二按压部;所述第二按压部底部设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二定位块上设有与第三斜面抵接的第四斜面,使得第二按压部的第三斜面挤压第二定位块上的第四斜面时能够将第二定位块向第二安装槽内侧移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沿第二套管长度方向设有与第二限位孔相连通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按压部上设有位于第二限位槽内的用于限位第二按压部从第二限位孔内脱出的第二限位部;所述外固定管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孔相对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块能够穿过第一定位孔后卡入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与第三定位孔分别位于外固定管相对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轮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管靠近手柄的一端设有防止第一锁止组件脱出的第一限位件;所述外固定管靠近手柄的一端设有防止第二锁止组件脱出的第二限位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轮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装置靠近手柄的一端通过第二支架与储能电池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呈u形的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的宽度与连接轴的直径相当;所述限位卡槽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至少2个用于将连接轴导向进入限位卡槽槽底后进行限位防止脱出的限位筋;所述限位筋呈三角形,相邻两限位筋底部延伸相连形成有阻挡连接轴的止挡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轮杆机构,包括固定设于储能电池壳体上的轮杆机构;所述轮杆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可转动安装的滚轮以及拉杆装置;所述滚轮转动设置在连接轴上;所述拉杆装置包括位于储能电池壳体底部设置的第二套管以及第二套管内活动设置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一端活动插设于第二套管内,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手柄,且所述第一套管能够锁定在第二套管内;所述手柄上设有用于按压控制位于第一套管上远离手柄端设置的第一锁止组件的解锁组件以使得第一锁止组件上的第一定位块从第二套管上解锁;述连接轴通过第一支架固定设置在拉杆装置远离手柄的一端。本技术轮杆机构能够有效提升储能电池的应用场景,方便搬运,通过拉杆装置方便调节。

技术研发人员:王业甫,陈阿文,郑伟军,杨庆宏,邓通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飞毛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