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断路器用高精度电流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17100发布日期:2023-03-25 02:00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断路器用高精度电流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流互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断路器用高精度电流互感器。


背景技术:

2.目前与断路器配合使用的传统电流互感器通常为三只独立的单相电流互感器,但三只独立电流互感器在安装时对空间需求较大,给原本空间相对紧凑的开关柜造成更大的影响,对柜内其他电气设备排布造成一定的不便,甚至会对运行造成安全隐患。若出现断路器铜排相间距偏小的情况,在安装三只独立电流互感器时,安装难度较大,甚至会出现无法安装的情况。且因为三只互感器需要单独进行安装,大幅增加了安装时长,工作效率低。另外,目前断路器配套使用的电流互感器在二次端子接线时,需对每只互感器进行单独接线,接线过程繁琐,甚至容易造成接线错误对设备运行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断路器用高精度电流互感器,旨在解决现有的与断路器配合使用的电流互感器通常为三只独立的单相电流互感器,在安装时对空间需求较大,安装难度较大,甚至会出现无法安装的情况的问题,需对每只互感器进行单独接线,接线过程繁琐。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断路器用高精度电流互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表面前后贯穿开设有第一窗口、第二窗口和第三窗口,所述第一窗口位于中部,所述第二窗口和第三窗口分别位于两侧,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置有第一绕组线圈、第二绕组线圈和第三绕组线圈,所述第一绕组线圈、第二绕组线圈和第三绕组线圈分别对应环绕于所述第一窗口、第二窗口和第三窗口外部,且所述第一绕组线圈、第二绕组线圈和第三绕组线圈前后相互交错排列,在水平面上边缘相互重叠呈“品”字形排列。
5.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接线槽,所述接线槽内设置有接线端子。
6.优选的,所述第一绕组线圈、第二绕组线圈和第三绕组线圈的接线端分别与所述接线端子连接。
7.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前侧面且位于所述第二窗口和第三窗口的上方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竖向贯穿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与所述安装座为螺纹连接,两个所述螺栓的底端分别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窗口和第三窗口内腔的吸盘。
8.优选的,所述第二绕组线圈和第三绕组线圈为镜像绕线。
9.有益效果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断路器用高精度电流互感器,将三个绕组线圈安装至一个壳体内,三组绕组线圈前后相互交错排列,在水平面上边缘相互重叠呈品字形排列,分别相互重叠一部分,可以减少三个绕组线圈占用的空间从而可以缩小壳体的体积,将三个电流互感器合并成一个,并减小电流互感器安装
时需要占用的空间,实现了小型化设计,在安装时,不需要对三个绕组线圈依次接线,只需要一次将外部线路连接至接线端子上,即可实现三个绕组线圈的接线,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视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的剖视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15.图中:1-壳体、2-第一窗口、3-第二窗口、4-第三窗口、5-空腔、6-第一绕组线圈、7-第二绕组线圈、8-第三绕组线圈、9-接线槽、10-接线端子、11-安装座、12-螺栓、13-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7.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断路器用高精度电流互感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表面前后贯穿开设有第一窗口2、第二窗口3和第三窗口4,第一窗口2位于中部,第二窗口3和第三窗口4分别位于两侧,壳体1的内部形成空腔5,空腔5内部设置有第一绕组线圈6、第二绕组线圈7和第三绕组线圈8,第一绕组线圈6、第二绕组线圈7和第三绕组线圈8分别对应环绕于第一窗口2、第二窗口3和第三窗口4外部,且第一绕组线圈6、第二绕组线圈7和第三绕组线圈8前后相互交错排列,在水平面上边缘相互重叠呈“品”字形排列。
1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绕组线圈6位于相对前侧的位置,第二绕组线圈7和第三绕组线圈8位于相对后侧的位置,且左右对称,从正面看过去,第一绕组线圈6的两侧分别遮挡第二绕组线圈7的左侧和第三绕组线圈8的右侧,使得在俯视角度上,第一绕组线圈6、第二绕组线圈7和第三绕组线圈8形成品字形,由于第一绕组线圈6与第二绕组线圈7和第三绕组线圈8分别相互重叠一部分,可以减少三个绕组线圈占用的空间从而可以缩小壳体的体积,将三个电流互感器合并成一个,并减小电流互感器安装时需要占用的空间,实现了小型化设计。同时在有限的空间内可能尽量大的提高每个绕组线圈的面积。
19.进一步的,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接线槽9,接线槽9内设置有接线端子10。
20.进一步的,第一绕组线圈6、第二绕组线圈7和第三绕组线圈8的接线端分别与接线端子10连接。
21.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绕组线圈的s2端分别与接线端子10连接,在安装时,不需要对三个绕组线圈依次接线,只需要一次将外部线路连接至接线端子10上,即可实现三个绕组线圈的接线,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同时也避免了接线错误导致安全事故的问题。
22.进一步的,壳体1的前侧面且位于第二窗口3和第三窗口4的上方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1,安装座11上竖向贯穿设置有螺栓12,螺栓12与安装座11为螺纹连接,两个螺栓12的底端分别设置有位于第二窗口3和第三窗口4内腔的吸盘13。
23.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拧紧螺栓12,带动吸盘13向下运动,即可夹紧实现安装。
24.进一步的,第二绕组线圈7和第三绕组线圈8为镜像绕线。实现了组合式互感器三相绕组二次电流输出的一致性。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断路器用高精度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表面前后贯穿开设有第一窗口(2)、第二窗口(3)和第三窗口(4),所述第一窗口(2)位于中部,所述第二窗口(3)和第三窗口(4)分别位于两侧,所述壳体(1)的内部形成空腔(5),所述空腔(5)内部设置有第一绕组线圈(6)、第二绕组线圈(7)和第三绕组线圈(8),所述第一绕组线圈(6)、第二绕组线圈(7)和第三绕组线圈(8)分别对应环绕于所述第一窗口(2)、第二窗口(3)和第三窗口(4)外部,且所述第一绕组线圈(6)、第二绕组线圈(7)和第三绕组线圈(8)前后相互交错排列,在水平面上边缘相互重叠呈“品”字形排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断路器用高精度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接线槽(9),所述接线槽(9)内设置有接线端子(1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断路器用高精度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线圈(6)、第二绕组线圈(7)和第三绕组线圈(8)的接线端分别与所述接线端子(10)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断路器用高精度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前侧面且位于所述第二窗口(3)和第三窗口(4)的上方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1),所述安装座(11)上竖向贯穿设置有螺栓(12),所述螺栓(12)与所述安装座(11)为螺纹连接,两个所述螺栓(12)的底端分别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窗口(3)和第三窗口(4)内腔的吸盘(1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断路器用高精度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绕组线圈(7)和第三绕组线圈(8)为镜像绕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流互感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智能断路器用高精度电流互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表面前后贯穿开设有第一窗口、第二窗口和第三窗口,所述第一窗口位于中部,所述第二窗口和第三窗口分别位于两侧,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置有第一绕组线圈、第二绕组线圈和第三绕组线圈。该智能断路器用高精度电流互感器,将三个绕组线圈安装至一个壳体内,三组绕组线圈前后相互交错排列,分别相互重叠一部分,可以减少三个绕组线圈占用的空间从而可以缩小壳体的体积,将三个电流互感器合并成一个,并减小电流互感器安装时需要占用的空间,实现了小型化设计,不需要对三个绕组线圈依次接线,操作更加简单方便。便。便。


技术研发人员:叶飞 姜小明 叶肖俊 黄志浩 廖志成 祝小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川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8
技术公布日:2023/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