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器并联的电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76237发布日期:2023-04-20 06:28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触器并联的电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充电接触器,尤其涉及一种接触器并联的电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充电接触器是风电变流器的重要电器部件之一,主要用于控制网侧滤波电容与主电路的通断,实现滤波电容的充电状态控制。在实际使用中,一般采用两个接触器并联,如图1所示,其中km2接触器与充电电阻r1串联,该接触器闭合后通过充电电阻对电容c进行充电,在充电达到预定值后,km2断开,km1闭合完成充电状态,电容与主电路连接,形成滤波回路。

2、目前网侧滤波电容充电接触器主要采用铜排连接的方式,如图2所示,km1、km2为三相接触器,将两个接触器的三极各自分别用铜条引出,再通过汇流排进行并联汇流,这种连接方式需要铜条数量多,同时考虑铜条之间的装配和电气间隙,造成了整个接触器组件占用空间较大,成本较高,连接点比较多,相应的电气连接可靠性也随之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点少,可靠性高,装配简单,成本低的冻接触器并联的电连接结构。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接触器并联的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母排、第二母排和第三母排,所述第一母排、所述第二母排和所述第三母排均为折弯结构且两端设有连接柱,所述第一母排一端的连接柱与其中一接触器的第一极连接,另一端的连接柱与另一接触器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二母排一端的连接柱与其中一接触器的第二极连接,另一端的连接柱与另一接触器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三母排一端的连接柱与其中一接触器的第三极连接,另一端的连接柱与另一接触器的第三极连接。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母排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段、第一折弯段、第二水平段、第二折弯段和第三水平段。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母排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水平段、第三折弯段、第五水平段、第四折弯段、第六水平段、第五折弯段和第七水平段,所述第四水平段与所述第一水平段共面且具有间隙,所述第五水平段与所述第二水平段紧贴,所述第四折弯段与所述第二折弯段紧贴,所述第六水平段与所述第三水平段紧贴,所述第七水平段与所述第三水平段共面且具有间隙。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母排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八水平段、第六折弯段、第九水平段、第七折弯段和第十水平段,所述第八水平段与所述第五水平段紧贴并与所述第四水平段共面,所述第六折弯段与所述第四折弯段紧贴,所述第九水平段与所述第六水平段紧贴,所述第十水平段与所述第七水平段共面且具有间隙。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折弯段、第二水平段和第二折弯段上设有第一绝缘包裹层,所述第三水平段与所述第二折弯段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绝缘包裹层。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折弯段、第五水平段、第四折弯段、第六水平段和第五折弯段上设有第二绝缘包裹层。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八水平段与所述第六折弯段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三绝缘包裹层,所述第六折弯段、第九水平段和第七折弯段设有第三绝缘包裹层。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柱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母排、所述第二母排和所述第三母排上。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柱通过铆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母排、所述第二母排和所述第三母排上。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柱为螺柱。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接触器并联的电连接结构,各母排均折弯成型形成与接触器安装面相匹配的空间结构,并通过两端的连接柱与两个接触器的相同极直接连接,实现了母排数量最小,简化了结构,连接点少,可靠性相应提高,装配简单,成本低。



技术特征:

1.一种接触器并联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母排(1)、第二母排(2)和第三母排(3),所述第一母排(1)、所述第二母排(2)和所述第三母排(3)均为折弯结构且两端设有连接柱(4),所述第一母排(1)一端的连接柱(4)与其中一接触器(5)的第一极连接,另一端的连接柱(4)与另一接触器(5)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二母排(2)一端的连接柱(4)与其中一接触器(5)的第二极连接,另一端的连接柱(4)与另一接触器(5)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三母排(3)一端的连接柱(4)与其中一接触器(5)的第三极连接,另一端的连接柱(4)与另一接触器(5)的第三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并联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排(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段(11)、第一折弯段(12)、第二水平段(13)、第二折弯段(14)和第三水平段(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并联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母排(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水平段(21)、第三折弯段(22)、第五水平段(23)、第四折弯段(24)、第六水平段(25)、第五折弯段(26)和第七水平段(27),所述第四水平段(21)与所述第一水平段(11)共面且具有间隙,所述第五水平段(23)与所述第二水平段(13)紧贴,所述第四折弯段(24)与所述第二折弯段(14)紧贴,所述第六水平段(25)与所述第三水平段(15)紧贴,所述第七水平段(27)与所述第三水平段(15)共面且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并联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母排(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八水平段(31)、第六折弯段(32)、第九水平段(33)、第七折弯段(34)和第十水平段(35),所述第八水平段(31)与所述第五水平段(23)紧贴并与所述第四水平段(21)共面,所述第六折弯段(32)与所述第四折弯段(24)紧贴,所述第九水平段(33)与所述第六水平段(25)紧贴,所述第十水平段(35)与所述第七水平段(27)共面且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并联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段(12)、第二水平段(13)和第二折弯段(14)上设有第一绝缘包裹层(16),所述第三水平段(15)与所述第二折弯段(14)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绝缘包裹层(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并联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弯段(22)、第五水平段(23)、第四折弯段(24)、第六水平段(25)和第五折弯段(26)上设有第二绝缘包裹层(2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器并联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水平段(31)与所述第六折弯段(32)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三绝缘包裹层(36),所述第六折弯段(32)、第九水平段(33)和第七折弯段(34)设有第三绝缘包裹层(36)。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并联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4)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母排(1)、所述第二母排(2)和所述第三母排(3)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并联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4)通过铆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母排(1)、所述第二母排(2)和所述第三母排(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并联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4)为螺柱。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接触器并联的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母排、第二母排和第三母排,所述第一母排、所述第二母排和所述第三母排均为折弯结构且两端设有连接柱,所述第一母排一端的连接柱与其中一接触器的第一极连接,另一端的连接柱与另一接触器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二母排一端的连接柱与其中一接触器的第二极连接,另一端的连接柱与另一接触器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三母排一端的连接柱与其中一接触器的第三极连接,另一端的连接柱与另一接触器的第三极连接。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连接点少,可靠性高,装配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亮,李滔,李勇,罗关,范雪中,刘金琢,周万龙,徐慧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